top of page

万历帝为啥不上朝(2020.11.14第53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汉晖和李韬葵撰写的论文《明代GDP 试探》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得出结论说:“16世纪 20 年代到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是明代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时间,也是传统经济史研究认为工商业活跃,经济中的商品化程度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即万历年间一直保持了国泰民安,至于他死后24年明朝即灭亡,我觉得崇祯皇帝的“勤政”倒是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制度原因应是其次。


以下是我选择了几张《明代GDP试探》中的图表,仅仅作为参考阅读之用,详情请查阅原文。1402年是永乐一年,1626年是天启皇帝最后一年,1627年崇祯帝登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治的社会,无论商周还是明朝,但是不等于人治社会就没有法制。朱元璋的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引入了法制以辅助人治。无论皇帝在与不在,政府官员各司其职,各项政务按部就班,社会保持正常运转,形成了“神明自运”的统治局面。


万历帝自然没有事必躬亲,在上来的奏折也不是都会回复的情况下,即便说万历帝放弃自己职责的黄仁宇先生也承认“皇帝的放弃职责并没有使政府陷于瘫痪。文官集团有它多年来形成的自动控制程序。……北京的会试、殿试照旧举行;地方官和京官按时的考核也没有废止。派遣和升迁中下级文官,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


万历帝的无为并非个例,除却其叔祖嘉靖皇帝之外,最著名的无为而治还有舜,孔子曾经赞叹道:“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意思是说:“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论语·卫灵公》)


我们一说起中国的厉害皇帝,好像就是秦皇汉武,秦皇的“焚书坑儒”就不说了,汉武大帝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先不说汉武帝的实质仅仅是将儒家学说作为雕饰、粉饰统治的工具,汉武帝的国力来自于汉代初年几朝皇帝的休养生息,而非仅仅汉武帝本人的功劳。刘邦、孝惠、高后皇帝常常以秦亡为戒,以黄老思想为指导,实行无为而治。《汉书》中说:“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 这也才有了后来著名的“文景之治”。万历帝的“静摄”,本质说应该是异曲同工之效。


万历当朝以及后人批评万历怠政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不任免官员”, 导致“官曹空虚”,造成政务荒废。其实,从《万历十五年》中的大量事实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万历帝不上朝的起因是以“立储“为标志的国本之争,实际上他厌恶的是文官制度下的党争和虚伪,以”不上朝“的方式实施“静摄”,以无为而治的方式来维护他自己的皇权统治。


从效果上看,自然是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论。但是,就书中言及的那些空缺职务,大都是言官(御史或是给事中),并非干实事的官员,在党争的背景下,言官是党争的先锋和口水战的主力,将其裁汰对于抑制党争和口水战,十分有效。此外,减少言官数量,对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节约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我们即使没有办法回去万历朝,但是却见证了改革开放之后“打破三铁”的功效。


为什么后人一直认为万历是个坏皇帝,因为他1620年死后仅仅24年,明朝就被灭了。《明史·神宗本纪》中的原文是:“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yú)。”其实,如果我们客观看一下崇祯帝的作为,就知道明朝不是灭在国力虚弱,而是灭在后面几朝的明争暗斗,特别是崇祯帝的雄心大梦。


崇祯帝时期的所谓铲除阉党事件,自然有其原委,但归根到底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崇祯帝皇权政治上的最大失误。他抛却了明朝至少是设计上维护皇权最先进的政治制度,而以改革之名,一个人独自享有决策权,将决策的辅助机构击垮。崇祯帝时期的外朝大臣则不仅有决策权,也有执行权,直接导致了外朝东林党人,野心更加庞大,但是对失败却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崇祯帝临死前,才高呼“大臣,害我!”


历史都是由胜者书写的,后代的统治者为了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往往拿明朝皇帝做对比,成化、嘉靖、万历等皇帝都是他们批评的对象,因为皇帝都喜欢以“有为”的方式统治国家,中国百姓久了也习惯了“有为”皇帝的无处不在,以为这才该是皇帝该有的模样。


自然,明朝灭亡以后,对于万历年间生活迷恋的人也是数不胜数,评功论好的人也是很多。当年批判“不折腾”是软弱无能表现的人,现在都改口了,认为中国几千年来最可贵的治国法宝,大概就是这三个字了。其实,文绉绉的话是老子的“无为而治”。万历帝是个好皇帝。


万历帝为啥不上朝,流传着三个说法:堕落说、吸毒说和赌气报复说。黄仁宇先生倾向于第三种。他说:“万历皇帝却并非如此,而且除了不理上述性质的文件以外,他照常批阅其他奏章。也就是说,他的消极怠工,放弃自己的职责,是有所选择的。他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表示,他是在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宗旨。”


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来源于万历帝的陵墓挖掘考古得出来的推测,就不评价了。至于赌气报复,他是最大的老板,赌气报复的结果就是用了一套“无为而治”的方法成了明朝任职最久的皇帝,而且业绩非常不错。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1613—1682)说:“昔在神宗之世,一人无为,四海少事。”


清世祖,也就是顺治帝(1643—1661)说:“当明之初,取民有制,休养生息。万历年间,海内殷富,家给人足。天启,崇祯之世,因兵增饷,加派繁兴,贪吏禄以为奸,民不堪命,国祚随之,良足深鉴。”


但是,清高宗(乾隆帝)在《长明陵神功圣德碑》上则说:“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


顺治帝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康熙帝的爸爸。他说的话应该是更可信些,因为造史还没来得及。待康熙大帝在位61年励精图治之后,据说乾隆皇帝就开始编撰史书了。


【未完待续,明天续(三)】——张家卫庚子年百日散记(2020.11.14第53天)

10 次查看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