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什么是真实?(第63天)



今天,下午三点五十分,在西南交大三号教学楼,学校的老师、同学们都喊“三教”,讲了一堂课,其实,就是一个讲座,题目是《行走十年》,分享了我“十年十国”的想法和故事。


此行回中国,以“成都百日行走”为城市的标签,而大学就因缘分选择了西南交大,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访问学者。当然,要特别感谢林伯海院长的邀请,他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博士,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领域属于领军级的人物。

就我个人而言,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学习者,简称自由学者。我觉得自由学者是一个好大的词汇,我不大敢将其作为我的标签。以“学习者”称呼,或许更名副其实些。


不少人觉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好大而且深不可测的词汇,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中国的道路选择,而且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拷问。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马克思是思想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更是一个哲学家,他看待世界和解决世界问题的方法论,不仅仅影响了我们,而且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他的真正精神内涵。

我的博士专业学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的导师是张俊芳教授。

在西南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济济的氛围中,班门弄斧自然不是我的强项。

我与同学们分享了一个关于我的题目《行走十年》。




我坦白的讲了我的困惑,那就是谁能告诉我未来三十年世界和我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我谈了盲人摸象的象形意义,那就是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盲人。

盲人看明世界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信奉第一性原理的思维,而这一思维正是被称为外星人的埃隆.马斯克推崇并实践的方法。


盲人有认识世界的捷径吗?巴菲特的合伙人,97岁的芒格说“跨学科的学习”是捷径。我觉得还不够,平凡人更需要一个笨的方法,我称之为“笨径”,那就是“终身学习”——一辈子学习,坚持的源头就来自于苏格拉底的“承认无知”。



第一性原理遵循的必须是最简单也是最朴素的一个事实,我觉得唯有“真实”才算。什么是真实,我引用了《无问西东》电影中梅贻琦校长与学生吴岭澜之间的一个场景、一段对话:

1923年,北京。
吴岭澜的物理成绩考试结果是“不列”,就是现在所说的“挂科”。
吴岭澜被要求转文科,于是有了一番他和校长梅贻琦的对话。

梅贻琦:“你的物理学是不列,而英文学和国文学都是满分,如此天资,当初你为什么不学文科?而偏要念实科(理工科)呢?”
吴岭澜:“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
梅贻琦:“你求学的目的是什么。”
吴岭澜:“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我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我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梅贻琦:“但是,你还忽略了一件事,真实。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吴岭澜:“什么是真实?”
梅贻琦:“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你慢慢想,转系与否那都是小事……”


第一性原理的生根之处,就是要确定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朴素的公理。就人的生命而言,我觉得这个公理就是“真实”。真实又是什么,梅贻琦校长的话胜过了标准定义的脸谱。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与年轻的同学们在一起,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因为,与他们在一起,会让我自己看到自己的过去,想象着自己年轻的模样。


他们的每一张或笑容、或沉思、或怀疑、或无表情的脸,让我看到了未来。

70后的学勇副院长主持了这一次讲座,他在讲座之后的评语中,说了四个关键词“真实、有趣、有味、有空”。他特别解释了“有空”的意思,说是像中国的山水画,留白才是美的。


因为我对同学们说“我与大家讲的一切,都不代表全部的真实,但是我保证我说的真的是我看见的真实,比如我抓住了一头大象的尾巴。”

80后的伟斌副院长说“同学们今天的抬头率非常高,他们在认真听。”


一路走来,我与非常多的有缘人分享我的想法和看法,也向无数的有缘人学习了他们的想法和看法。我将之比喻为“盲人摸象”的捷径和笨径,那就是获得更多“象”的资讯,让自己变得明目一些。

我在英国剑桥百日的时候,曾经去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去查阅当年马克思读过的书,去看了他签过字的借书卡,去读了不同翻译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我还写了一个好长的文字《马克思先生在英国》,让自己与真实的马克思更近一些。


回想一下我的【行走十年】:第一年去的美国硅谷,住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边上,访学的是美国索菲亚大学的超个人心理学。第二年去的是英国剑桥大学,访学的是经济系。第三年去的是多伦多大学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机械与工程专业。第四年去了加拿大的农业大省萨斯喀彻温,将心思放在了孔家庄的论证和落地上。


第五年的百日行走,与成都结缘,深刻的感受着成都的烟火气息,感受着中国大地龙飞凤舞的激情,感受着每一位有缘相识、有缘相见的朋友温情和友情,学习很多,也感受很多。

伟斌主任帮我打印了很厚的一叠课程表,我认真的划课,以学生的身份,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授课,聆听他们的观点,也观察同学们的热情。


一周来,我选听了一些老师的课,坐在课堂,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

周二那天,我去听陈洁教授讲的一堂《中国近代史纲》课,她从《土地法》的角度阐述新中国终赢得胜利的原因,并将其与当下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国策延伸起来,令我深受启发。

不少大家问我成都百日行走的体会是什么?今天的讲座中,我用了中国语境的一个金句,诠释了一下中国精神,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在2015年时候说过的话: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我与同学们说,人的一生,不要忘记“真实“这一公理,而始终问询自己的问题永远是”我为社会做了什么,为国家做了什么,又为世界做了什么。回归到问题的本源,那就是你为自己做了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理论认为,真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我以为,梅贻琦校长关于真实的诠释,让每一个人都会从中悟到自己的定义。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张家卫成都百日散记(2021.12.9第63天)







306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