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张家卫

以色列人不贪婪(第57天)

作者:张家卫



事实上,与OrCam产品类似的高科技眼镜还有华为的eSight、谷歌的Aira、美国的ThirdEye和NuEyes等,但采用的技术各不相同,ThirdEye和NuEyes采用的均是AR/MR技术。


华为的eSight,采用的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发的eSight头盔,就是将前置摄像头摄取的图像传输到内部的小屏幕上,每只眼睛一个,有视力障碍的人戴上它就可以看到以前无法看清楚的物体。虽然这种设备无法帮助到完全失明的人,但对大部分中心视力下降而外围视力仍然完好的人群来说,非常有帮助。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视力障碍的人群高达2.85亿人,其中5200万人属于中等收入家庭。中国有视障人群6000万人,美国有超过2000万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市场需求有非常大的空间。


就我个人的使用偏好而言,我认为OrCam产品由于定价较高(美加市场要4000美元以上,中国市场也要1.8万人民币以上),很难覆盖所有的用户人群。



如果可以聚焦更细化一些的小众人群,比如高净值的50岁以上人士,解决他们因老花眼而产生的阅读障碍,同时增加多语种视觉翻译功能,为人们提供旅行世界各地小语种的语言障碍问题,就会非常受小众人群的喜爱,而所谓的小众人群因为拥有更大的人口基数,消费潜力不可小觑。


湘墨则直言要改革价格体系,至少把中国市场的价格大幅降下来,先铺开市场,服务更广泛的视障人,才可以保持品牌的领先优势。



Niv认真的与我们交流,并就产品研发、物流实现以及合作等展开讨论,还带我们去会见了不同的部门,非常谦虚,一点独角兽公司的架子都没有。


两层楼的办公区域,布置的非常有个性,看起来也不像是高档写字楼,人穿的随便,坐姿随便,聊起来更随便,像学校的大教室。



就我的想法,就是将OrCam智能设备升级为个人助理的思路,这一概念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谷歌、苹果和微软等高科技巨头都在开发各自的个人助理应用,比如我们最常用的苹果Siri,还有微软的Cortana和安卓的Sherpa,但这些通用型个人助理我用的不多,主要是觉得不够个性化,常常会有多此一举的使用上认知障碍。


看到OrCam的产品,我觉得虽然初心是为盲人和有视力障碍的人士开发,但具有服务更大人群的巨大潜力,比如阅读+翻译=能听得懂的能力。



Niv又拿出了一款叫做MyReader的神器,产品无需云端或网络连接,一键可用,大小仅仅是22.5克,长度为50mm,这是OrCam MyEye设备的低配型号。不需配备眼镜,像是一个迷你型手电筒,只为那些能看见但视力不好的人士阅读而设计,售价便宜,使用起来也更方便一些。



我设想的场景是,一些上了年纪但还不大懂英文的海外华人,常常会收到各种英文文件,包括英文协议或合同,过去都要借助外来翻译,时效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都会受到质疑,如果有这样一款产品,点一下文字页面,即可用听的懂的中文来听,岂不是解决了大问题,就可以立即判断手里的文本基本情况,作为后续安排的参考依据,实现了个人助理随身听的便利。


还有一个场景,就是我在以色列遇到的,希伯来语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却是绝对的小语种。以色列又在很多场景下,比如车站站牌、指示路牌等地方仅仅提供希伯来语一种文字,看起来就更是一脸懵,如果有了阅读+翻译的OrCam神器,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真是走遍天下也不怕了。



Niv听了我的建议,认为这些功能从技术上应该可以实现,他会反映到产品部门去。


聊起来OrCam产品的当年创意,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以色列人创业故事。


公司创办人沙舒亚教授有一位姨妈是视障者,当她得悉沙舒亚取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就对他说既然你已经是医生了,那能够让我重新看见吗?他说我不是医生,不过可以来想想办法。沙舒亚就想,即使我不能恢复姨妈逐渐退化的视力,但是我至少可以帮助她了解周边的环境,多一些的独立。


因为亲人的一句话,希伯来大学的沙舒亚教授不仅创造了Mobileye的奇迹,又创造了OrCam这一唤醒智障人士新希望的科技产品,用知识和科技帮助到无数真正有需要的人。


据沙舒亚教授称,OrCam下一代产品的代号叫“MyMobileye”,是一个面向更广泛普通用户的可穿戴人工智能设备,同时可以为老年人和视力障碍人群提供诸多生活上的便利,而不仅仅是看见。



比如,只要将这种设备扣在衣服上,它就可以监控周围的一切,告诉你去哪里,看见谁,吃什么,听到什么等。他们为此还开发出了一个SDK,让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为这款设备开发出更多样的应用小程序,使得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就中国市场而言,Niv坦言OrCam产品虽早在2019年以前就开始布局中国,还将产品放上了天猫,但销售非常不理想,仅仅卖了100万人民币,与中国市场的预期相距甚远,他们正在研究新的中国市场开发策略。


问起全球市场哪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最好,回答竟然是日本。虽同为亚洲国家,日本人对于高科技产品的理解力和应用,具有天然的偏好。


我们还交流了2022年5月份,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蔡润先生特意率队造访OrCam公司一事,他们也就公司在中国开展相关业务展开了讨论,希望这一产品可以造福更多的中国人群。


OrCam公司2022年的中国市场开发重点将是拓展线下渠道,推出的产品主要是我们见到的这两款旗舰产品——OrCam MyEye和OrCam Read,还会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产品调整,比如中文版本的开发、人民币识别以及针对中国用户习惯而开发的一些特有功能。


询问到OrCam公司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传言,Niv给予了肯定回答,我询问目前的公司估值,Niv说因为已经在IPO阶段,公司估值在30亿美元左右。


至于胞兄Mobileye公司,市场上一直很期待着Mobileye从英特尔公司拆分出来后的再次上市,期待着会带来如同当年Mobileye上市时获得一样的奇迹,提振科技股的信心。


因为,进入到2022年,对美股而言,一直都是忧大于喜,美国科技股连遭抛售,多家独角兽企业都选择推迟IPO计划,Mobileye的再次上市虽然首日录得38%的涨幅,但是有市场评论说,主要原因是Mobileye上市发行价定的较低缘故,这是它们并不自信的一种姿态。


OrCam的上市也在排队计划之中。



不过,就我们了解的OrCam的销售收入情况,似乎与它的估值不大匹配,销售增长有赖于其后续的市场开发以及产品领先于同类竞争对手的水平。当然,还要看全球金融市场的后续走向以及全球消费者的投资信心。


Mobileye自英特尔收购后退市,到两天前的再次上市,市场反映不一,有的说是强者回归,有的说是强弩之末。市场永远是两种声音,但不争的事实是,Mobileye依然站在该领域的第一梯队当中,其胞弟OrCam则逆水行舟,信心满满。


来到以色列,不少人都会提到以色列的高科技研发,褒贬皆有,以后我再慢慢分享,但是,以色列人独到的研发思路,尤其与中国人不同的研发思路,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Mobileye 153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是迄今为止以色列最大的高科技创业公司并购案,为什么以色列公司能够以单一的技术快速赢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呢?无疑不能简单的归于“以色列人聪明”,我觉得独特的“小众思维”恰恰是一直支配着他们头脑的关键思维力量。


我们来看,同样的计算机视觉理论和算法,但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却需要有完全不同的技术和产品开发思路。


OrCam与Mobileye是同胞兄弟,但是其技术并非出自Mobileye,而是创始团队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视力障碍人群的特殊需要,针对这一市场痛点而专门定制研发的。


与美国大公司服务全球用户的通用型技术和产品开发思路不同,也与中国轻研发重应用,紧跟市场和领头羊走的思路不同,以色列创业公司大都是瞄准一个比较细分的人群作为切入点,将其技术和产品精准定位,并将力量重点放在研发上,研发成果保持了独一无二,这就是我讲的“小众”。



他们将成果迅速应用到用户,并且开辟出一块市场并站稳脚跟后,往往能利用资本的力量快速拓展其产品的应用范围,从而发展成为一个领先的通用型产品,实现小众引领,大众认可,最终小众崛起的小众战略路径。


当然,鉴于以色列的市场规模有限,他们大都选择去美国上市或者直接出售给美国公司,这对创始团队和风投机构都是很好的退出机制,以色列人并不贪婪,他们只拿他们最擅长的那一块利润,转而去攻克下一个小众的高科技领域。


对于外界对以色列创业公司总是选择卖公司而不是持续开发的举动,Niv解读说:“以色列纵然创新再强大,也无法仅仅依赖自己国土面积狭小且人口不足千万的市场。”


——张家卫以色列百日散记(2022.10.30 57天)

【《大名鼎鼎的以色列科技巨头》(二),明天续(三)】

190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