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润排行榜的沉浮,中国的马云、王健林们没少的冲击"大目标","你方唱罢我登场"本来也是演戏的规矩,"单口相声"好听,但不能总演不是,何况演的好太凤毛麟角了,方清平算是一号。
企业界也罢,富豪榜也罢,政治不倒翁也罢,高人也罢……估计授予李嘉诚先生,一贯不服人的中国政商两届的大佬们,大概没有几个人会说"不服"。
做加法的学问,李嘉诚先生做的好,但不算本事,因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的崛起靠的就是做加法,只要你敢干、能干,就成。李嘉诚先生做减法的学问,却非一般人能及,咱们的大佬们烧香拜佛时候许的"减法"愿一般都不算数,因为出了门再喝上两杯基本就忘了。
李嘉诚先生说过一句话:"你在风和日丽的时候,驾驶着远洋船离港时,你要先想到万一悬挂十号风球,你怎么应付。虽然天气好,但是你还是要估计,若有台风来袭,在风暴还没有离开之前,你怎么办?"
做减法不仅仅是一个"术",而是观念,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常态意识。李嘉诚先生创造的长江(实业),60年来很少遇到资金困境,无论是石油危机、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全球金融危机,抑或眼下正在困境中的"特朗普式"尴尬,都没有给长江(实业)带来太大影响,人家正在新一轮最好的避风港—英国,低调的传宗接代,布局家业。经济寒冬来临之前,李嘉诚先生总会未雨绸缪,迅速降低投资负债率,或者坚决转移战场,迂回作战。
长江(实业)集团及其旗下所有企业的负债比例一般都保持在15%,他认为"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但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李嘉诚严格遵循"现金为王"的保守投资理念,所以,外部环境无论怎样恶劣,他的企业总能安然无恙。
做减法是一门学问,而且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异乎寻常的难,需要超人的智慧,常常还需要有"上帝多看了你一眼"的幸运。
达•芬奇有一句名言:至繁归于至简。
减法战略的原理究竟为何物,我先说一个减法公式:"全部市场-做不了的市场=能做的市场"。
就商业领域的实际应用,这个公式落实在具体的执行中,大致可以表现为减产品线、减渠道、减人,还包括转移市场等。通过减法战略,去除劣质品类、劣势市场、风险市场,去除低效人才、不良项目、无效管理等,从而获得新的发展。
想起了一个诺基亚"减法战略"成功的故事,因为我之前一直拿它当反面教材,这次为它正正名。伟大不会因为碌碌无为、随随便便而伟大,伟大更不应该因为一次失误哪怕是失败而就丢失了它曾经伟大的过往……诺基亚是一家芬兰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初,诺基亚的产品种类非常多,除了生产移动通信设备外,还进行电视机、显示器、轮胎、电缆等产品的生产,而且电视机、轮胎的效益也很不错。当时的CEO奥利拉认为移动通信前途无限,便果断的砍掉了电视机等家电生产部门,将生产线卖给了其他企业,而移动电话、移动通信系统、电脑显示器等与通信有关的生产部门,全都保留了下来,一心一意聚焦这一当时尚是"小众"的新领域。
奥利拉深信贪多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好处,坚决摒弃"大而全"的扩张理念,开始做"减法",走上了"少而精"的道路。诺基亚的减法策略取得巨大成功,诺基亚一度获得高速发展,市值在几年内增长了上千倍。
如果当初奥利拉没有坚持实施"减法战略"的话,就不会有曾经的手机帝国诺基亚。奥利拉的改革战略,被业界称为"奥利拉现象"。虽然后来诺基亚未能及时发现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在智能手机市场中一败涂地,但"奥利拉现象"却永存青史。
太阳是一种极强的能源,它到达地球的能量达到每小时数亿千瓦。但是,我们只需要一顶遮阳帽,就可以保护自己的皮肤不被紫外线晒伤。相反,激光是一种微弱的能源,聚集在一起的一束激光只有几瓦,而这几瓦的一束激光,就能在坚硬的钻石上打一个孔。
我们想一下这其中的道理,是不是一样的。当一个企业的业务很多元,市场大而广,就会像阳光那样,将一些能量浪费在过多的品类和过广的市场上,目标一旦分散,力量就不大了,导致竞争力变弱。即使企业是一个像太阳那样不断燃烧的大火球,分散的照耀到各个区域,能量就会变得很微弱,更不要与激光相提并论了。
说了半天,我想表达的就是"做减法"不仅仅是一种学问,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小众战略!
传统商业地产企业万达集团,前几年一直呼啦着转型的"大旗"。很多人都觉得,万达集团的转型,更多的是做"加法",比如打造万达旅游、成立体育控股公司等。其实,就我的观察看,王健林的逻辑恰恰是做减法。从2015年开始,王健林要求尽快砍掉40多家百货店、80多家KTV门店,去掉这些盈利能力差的百货门店和跟不上时代的KTV,集中资源打造优势项目,万达的"减法"战略是对的。
万达集团眼下的尴尬来自的不是"减法战略"不成功,而是较之李嘉诚先生的智慧和运气差了一点点,而这不是王健林本人的不足,这是大陆企业家们的通病。其他的,你们都懂的。
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恶劣影响,至少到现在还难以预期,但是中国证监会刘士余主席都说"冬天来了,春天已经不远了"。关键词是"冬天来了"!第二句话,乐观主义者的解读是"春天真的不远了",悲观主义的解读是"冬天还会有多冷、多久",我的解读则是"冬天真的已经来了,活着才是一种能力。"
无论是什么样子的企业,或者个人,资金就是血液,活着才是生命。"做减法"不是说说而已的大学问。
记得一次在中国西南交大"中铁隆大讲堂"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有人问:"如何预知风险而做减法呢?"我说:"当你觉得已经无所不能的时候,就是风险来临的前夜。"
"居安思危、居危思进;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是我曾经悬挂的座右铭。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