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邮局大妈Rennie和先生Alan的交流很愉快也非常平和,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子,投到我们围坐的圆桌上。我们每人手捧着一杯热热的咖啡,一刹那的功夫我就觉得像与老家的长辈们唠家常,讲过去的故事。我们一起捧着书,指点着他们记忆的故事,比如他家和她家的亲人还有朋友的照片,以及那些已经关闭的建筑。
这三本书,都是RM社区中心出版的,作者就是社区的人们,说的事都是家长里短。比如,只要你自己愿意,就可以将自己家的历史和照片分享过来,于是也就构成了社区的历史,或者说是口述史。
萨省的农业社区中心,相当于我们中国语境的县级编制,但是直属省政府。我也看过不少的中国县志,一律的高大上风格。人物和叙事,一定是大人物、知名人物,叙事风格一贯的要非常雄伟,非常正规,但往往缺失了真实的百姓人物和他们生活,也许这也是文化的巨大差异吧。
说起1985年建成的那个新的凯维尔村镇社区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咖啡馆的规模。Alan为我们讲了当时的故事,他们从别的地方拆了一个废弃的建筑,将材料拉过来,村民们一起出工建设的,他当时就是其中的一员。印证了书里叙述的事件回顾。
1984年落成的那个大型室内游泳池,是村民们用义工的方式来建设的。萨省政府支持了7万加元,镇上的居民以捐款或者以工代捐的方式捐了7万加元,完成了这家大型市内游泳池的建设。繁荣的时候,里贾纳人常常会开车带着一家人来此游泳和娱乐。
说起凯维尔村镇的人口,我们一起掰着指头将人数算了下,因为不同的口径总是不同。不过今天总算是捣鼓明白了,也明白了为什么政府人口普查的口径会与实际的观感不同。
目前,凯维尔村镇一共有6家,11人。其中,住在村镇里面的有3家,分别是2人、2人和1人,合计5人。住在村镇外面的也有三家,分别是2人、2人和2人,合计6人。
何为村镇里外,让我们有点摸不着头脑。邮局大妈说她家就属于村镇外的,统计上不算村镇里面的人。看着我们困惑的表情,她和Alan都笑了。一番解释,终于算是搞明白了,这西方世界的区划安排,与咱们中国人的思维确实不一样,但是颇有意思。
凯维尔村镇的主道是1 Ave ,我称其为第一大道,其实就是一条比较宽的村里大路。称之为“Ave”的路有四条,东西向。而南北向的冠名是St,我称之为街,因为窄了不少。名称都是英文的First\Second\Third和Forth等。
但是,凯维尔村镇的区划界,东西方向到了Forth St,即第四街就算是出了村,外面就算是农地的范围了。邮局大妈一家的房子坐落在第四街的外边缘,因此就不算村镇居民,而算在农场主的名单里。其实,整个村镇并不大,除了一街和第一大道交叉口的位置算是中心地带之外,其他的地方真的看不出来有何不同,绕着村镇走一圈,我觉得半小时足够了。收养流浪动物的Matt一家也住在第四街以外,也算是村镇外头的人。
说起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村镇里外的税收是不一样的。住在村镇外头,就相当于是农场的人,房屋以及收入等就享受农场税,要优惠不少。至于用水等生活配套,则与村镇的居民分摊无二,大家商量着来。
说到这里,我就把我所了解的萨省农区,主要是凯维尔村镇的行政区划以及行政地位描述一下。一般人还真搞不大明白,反正我之前是一头雾水。
加拿大实行的是三级管理行政制度,即联邦、省和市(县),而且省和市(县)又拥有各自独立决策的相当权利,总之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很大不同,其中异同就不去讨论了。
查询显示,萨省一共有774个直辖市或者地区(municipalities),包括城市(City)、城镇(Town),甚至村庄(Village)和度假村(Resort Village)等,还有独具特色的农业地区,英文称之为rural municipality,当地人一般称之为RM,我觉得叫农区比较合适。萨省的农区RM一共有296个,每一个农区就相当于中国语境的县,但均直属省政府,与所毗邻的城市,比如首府里贾纳无任何隶属关系。
凯维尔村镇属于第70农区,即RM70#,正式的称呼是Key West 70 #。70农区又包括6个区划(District),凯维尔村镇位于第6区划(District)中。但所谓区划,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无行政管理机构。
整个第70农区只有一个机构,那就是RM70#农区中心委员会,委员们是由各个村镇选举产生,按照村子人口数额分配委员名额。比如,奥格玛村镇目前有5位委员名额,而不景气的凯维尔村镇仅仅保留了一个名额。
当年向朱大姐推荐购买凯维尔村镇宅基地的Jack,就是第RM第70农区(县)的委员,同时兼任着凯维尔村镇的镇长。目前的委员兼镇长叫 Allan Popescu,第6区划也属于他的地盘,他也是一个农场主,住在距离凯维尔村镇4英里的自家农场里。
RM第70农区原来一共有七个村镇,名字是Bures、Dahinda、Edgeworth、Glasnevin、Horizon、Kayville(凯维尔)和Ogema(奥格玛)。从上世纪80年代起,前面的五个村镇陆续人去村空,凯维尔村镇一直坚持进入到了新纪年,但是也未能改变日渐没落的景象。
目前,原有属于村镇的行政权利,比如保留一部分税款用于村镇建设的权利已经全都由RM第70农区代管,村镇经费需要向农区再申请,但是省政府按照规定拨付村镇的资金是一定会拨下来的。因此,凯维尔村镇的建制依然存在,其水电气以及邮局、通讯等设施均继续列在省政府的服务(管理)名单之中。
为了进一步勘察凯维尔村镇的地权、产权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我们向萨省政府的服务(管理)部门咨询,均得到及时和友好的解答和服务,而且无需去现场办公,邮件和电话已经解决了一切。
说起这些,我们又向邮局大妈和Alan讲了一下多元文化村落的构想,他俩觉得挺好,说:“村镇的人口只要达到最低人数10人,就可以恢复村镇的权利,比如省政府拨款就会直接拨到村镇,而无需再先到奥格玛,即RM第70农区。目前住在村镇里面的仅仅有5人,再有5人就够了。” 我们笑称他俩应该住在村子里头,他们摆手说“一直住在这幢老房子里,从没挪过窝。”
我就在想,如果换在中国农村,早就更新换代了,再老的祖居也要平了重新规划。看着他们的生活,会不自觉的对比中国,真的说不出一个对错好坏,但是如果让我现在选择,我倾向于选择凯维尔的平静、祥和、人性和心安理得。
挥手告别的时候,我们注意到邮局大妈家的后院也种着蔬菜啥的,邮局大妈说:“我们会种些土豆等,除了自己吃,还会拿去与收养流浪动物的小两口换鸡蛋吃,我们自己贸易。”我们听了哈哈大笑,觉得有趣的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
Alan告诉我们说每个周三的上午10:30-11:30,村镇以及附近农场的人都会聚集在凯维尔社区中心,一起咖啡和聊天,常常都会有10到20人左右,也会碰面商量些事情,镇长也会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我们去参加过一次,就是加拿大的国殇日那天,11月11日。朱大姐掏了50元钱,10元钱加入了咖啡馆的会员,40元算是捐款。这些钱就是用于咖啡馆每周一聚的开支,来参加的会员免费,不是会员的人则一杯咖啡2元钱,事实上,来的都是客,好像也没收过谁的钱。
【未完待续,明天续(七)】
——张家卫庚子年百日散记(2020.12.18第87天)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