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剑桥是一所好大学(二)2019.10.6

对于大学我一直以来充满尊敬,充满期待,因为我认为大学不仅仅记录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现在,更承载着未来。后来,我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一所好大学,应该是承载着世界的未来。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好的大学?!




前些天,我阅读了中国人民大学曾经颇受争议的张鸣教授的一篇专栏文章《学界的技术主义泥潭》,是他2010年时候写的。其中一段文字:"做学问就像挖土井,不挖一个较大的面,是深不下去的。没有文化的学者,无非是说这个学者知识贫乏,古今中外,知识贫乏,从来就不是光彩的事情。但是,在今天的中国,却可以用专业性、技术性来为自己开脱,不仅开脱而且以自己的粗陋,傲视别人的博学,批评别人不务正业。""每个学科的人都觉得自己的学科伟大,别的学科是垃圾。"



我颇有同感,并且常常无法释怀。我以为,知识的海洋首先来源于对于未知的好奇和探究,而非现成已知的累积,这是坐井观天。好奇的层次因为融会贯通程度的不同,会表现出差距,而唯有永远的追求未知,才可以积沙成塔,成就学问。好奇是一种能力!



英文语境中,大学一词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衍生而来。而"Universe"的前身是拉丁文"universus"。"unus"表达的是"一"的"意思,"versus"表达的是"沿着某一特定的方向"。因此,"Universus"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



中世纪的欧洲,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领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这个词便被用来特别指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联合体,奠定了今天大学的最初形式。剑桥大学来源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至今仍由31个学院以联合体的模式组成。




中国的大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朱熹认为:《大学》列出了君子之道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就是: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不是可以作为中国的大学精神呢?!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性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 即把自由的探求未知和养成人们探求未知的习惯作为大学的生活方式。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两块基石,它们解决了大学和公权力、大学和教授之间的关系。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质是排斥不法干预,鼓励教授与学生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自由、自主、自律地追求真理与探究学术,以形成大大小小的自治体。



大学,我认为应该是西方大学制度与中国大学精神的结合体,才称得上是好大学。



传统不一定都是好东西,尽管剑桥大学以800年的沧桑历史和辉煌成就令人仰视,但是对于剑桥大学是个好大学的赞叹,则来自于今天我亲耳听到斯蒂芬托普校长的传统坚持和当代反思,对于巨变世界大背景下剑桥大学未来的深刻洞察和行动。敢于检讨自己的大学是个好大学!



我一直认为,科技将是颠覆现有大学模式的关键力量。大学如果固守传统,学科等级森严,互不往来,教授沉浸于论文期刊,学生成为学校的消费者和产品,大学精神沉沦为"人云亦云"的媒体鼓噪,则大学休矣……新科技、新模式满足于运动式的大赛、运动式的学科建设,而无真正之科技精神和自由精神的鼓吹和跨界行动,则大学未来休矣……



8月份,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一项《2025计划》,与其说是一个方案,毋宁说是一个对未来大学模式进行畅想的大胆 "设计" 。其中,到2024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将推出10个建立在本科生能力之上的教学中心,并分别任命中心负责人来负责开发交叉学科的课程,每个中心负责人都将成为斯坦福大学组织结构和架构的核心。这10个中心包括科学分析、社会调查、道德推理、审美解读、沟通有效等。




"people won't care how much we know until they know how much we care."



斯蒂芬托普校长演讲过程中,我记住了这句话,回来细细品味……这是大学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更应该成为一个国家,人类地球的道理。(全文结束)

10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