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剑桥夜话第十讲,邀请我以沙龙方式做一个专题,那就聊聊“影响力投资”吧。
一是影响力投资算是一个新东西,却已经有十年的发展历史;二是投资与慈善本属于对立的两个行为,影响力投资却赋予了“熊掌与鱼可以兼得”的公益属性;三是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尔伯格等超级巨头的巨额捐赠故事,近期网传怀疑马云动用了他新加坡慈善基金的12亿港元购买香港豪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套路?;四是英美两国影响力投资领域的引领以及中国影响力投资领域的方兴未艾;五是小众行为学研究基金正在从事一项伟大事业:影响力投资。
活动地点1010 Milton Road, Cambridge,挤满了剑桥不同院系的访问学者、博士、剑桥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模拟公司的年轻工程师,来自法国里昂的专利战略专家许教授也参加了沙龙讨论。
什么是影响力投资?
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影响力投资也称为社会价值投资、社会效应投资,是指在投资过程中不仅考察财务收益,也要考察投资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包括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影响。
按照我的解读:影响力投资属于投资范畴,赚钱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影响力投资的投资方向需要投向那些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等公共领域产生正向影响的行业和项目,属于慈善公益范畴。即“熊掌和鱼可以兼得”。
就投资而言,“资本家”是一个令很多人生厌的词汇,主要原因就是马克思先生将其描绘成剥削工人阶级的吸血鬼。事实上,离开了“资本家”的市场便无从谈起自由市场,而消灭了自由市场的计划经济带给中国人的贫穷,我们稍长一点的人都应该记忆犹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我们从英语词汇里舶来了两个新词“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一下子就显得低调和有情怀多了。
无论如何,“投资”、“投资”、“投资”都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投资界常常嘲笑那些讲情怀的投资人,说“不以赚钱为目的的投资都是耍流氓”。我就获得过这样的嘲笑,因为我坚持认为创业者首先需要的是帮扶和鼓励,而非以“职业投资人”的居高临下轻易的否认他们,我又时常亲自披挂上阵,痴心不改,一度就有了这“情怀投资人”的绰号,有的是褒义,也有的是贬义。
影响力投资的出现,我以为这其中包含着对于人类未来的深刻忧虑。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 “拜金主义” 盛行。全球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或者说极少数的超级巨头手里。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以及环境的无休止破坏,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类不可预知——或会更幸福、或会更悲惨的未来世界等等,引起了一些超级巨头以及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开始付诸行动。
“影响力投资”是一个大课题,我以美国乔治城大学贝克社会影响力与创新中心博士后研究员韩君的一项研究“影响力投资——十年简史”为蓝本,阐述了从2007年—2017年英国和美国率先进行的不懈努力,摘要如下:
“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ing)一词,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2007年在意大利第一次正式提出。
2009年,英国政府出手,设立社会企业投资基金(Social Enterprise Investment Fund )。2010年,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影响力债券(SIB)。继2010年英国首相卡梅伦提出 “大社会政策” ,大社会资本(Big Society Capital)2012年在英国成立。2013年,英国《公共服务(社会价值)》法案开始实行。2014年,英国出台社会投资税减免(Social Investment Tax Relief),同时,世界上第一家服务于慈善机构、社会企业和影响力投资的社会股票交易所(Social Stock Exchange)在伦敦成立。
2015年,剑桥协会(Cambridge Associates)与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GIIN)推出影响力投资基准(impact investing benchmark)。巴菲特和盖茨夫妇2010年做的 “捐赠誓言” (Giving Pledge)共同体,又成立了一个影响力投资亲和小组(Impact Investing Affinity Group)。31岁的脸书(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他的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创立了 “陈-扎克伯格倡议”(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公司,从事社会影响力投资。
八国集团影响力投资专题工作组(G8 Task Force on Impact Investing),2014年由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八国集团社会影响投资论坛上宣布成立,之后由新成立的全球影响力投资督导组(Global Impact Investment Steering Group)接替工作。
2017年,慈善基金开始被应用于影响力投资,这属于标志性事件,意味着被审核的影响力投资可以享受相关的慈善基金免税政策。其中,福特基金会承诺从其永久性捐赠基金(endowment)中拿出10亿美元。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宣布从其12亿美元的永久性捐赠基金中拿出5千万美元从事影响力投资。全球最大的养老基金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资基金(GPIF)表示已拨出1万亿日元(89亿美元)用于社会责任投资。
中国从2014年开始关注影响力投资这一概念,标志性的大事件我以为有三:一是中国深圳国际公益学院2016年成立公益金融与社会创新中心。二是全球公益金融论坛暨2017社会影响力投资峰会在深圳召开。三是中国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 “中国好公益平台” ,加速公益项目产品化和公益产品规模化。
尽管来自不同的院系或者说研究方向,但对于这样一个课题还是充满了兴趣,我也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解读影响力投资的内涵,说明英美等发达国家走在前列的原因及逻辑。对于由比尔·盖茨、瑞·达理欧、牛根生、何巧女、叶庆均等五位中美企业家联合倡议成立,由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担任董事局主席、王振耀教授担任院长的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期待,认为这是中国可以不落后于全球影响力投资步伐的最重要实践和认知。
作为小众行为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拥趸者们以及媒体乐意给我一个挺闪亮的头衔“奠基者”。不过,这一中文名字包括英文名字:Niche Behavioural Economic确实都是我创造出来的。2017年12月发起的小众行为学研究基金会,其目标就是用十年的时间,以可量化的“感恩和奉献“模式,建设一个“理念相近、语境相同”的全球华人影响力投资小众社群,进而实现我的“大学”梦想。为此,我将坚定的迈开我的脚步,以同样的十年时间平行线,孜孜以求。
感谢一路相伴,温暖前行的小众同路人们!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