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教育的是与非(一) | 2019.10.1 第23天 (张家卫多伦多百日散记)
- 张家卫
- 2020年5月11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十一”多伦多的现实世界里,道路、街面、公园、校园、商场超市,还有天空,都很平静。我一个人坐在约克大学校园里的一条长椅上,望着三五成群、不同肤色的快乐学生们,旗杆上并排飘舞着加拿大国旗、安大略省省旗和学校的旗帜,显得很挺拔。我刚刚与约克大学舒克利商学院的若丹教授聊完天,校园小道走着走着突然有一种“我想静静”的冲动,便拐了个弯,来到了这一方郁郁葱葱的小花园。

网络信息的世界里,中国的国庆大阅兵继续刷爆朋友圈,一色的正能量。川普总统老头与佩洛西议长老太太之间的弹劾互怂一刻也不消停。加拿大的联邦大选在即,总有丑闻麻烦的自由党党领特鲁多先生终于揪出了保守党党魁谢尔先生的一条疑似违法的老线索。香港的“黄台之瓜”还在继续,台湾宜兰县的南方澳跨港大桥突然断塌,当时一辆卡车在桥上行驶的画面让人一下子将心提到了喉咙……
想起了本山大叔20年前(1999年)的小品:“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儿个内阁下台,明儿个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本山大叔真的可以改行去当算命大师。
说来说去,宣传工作就是一个吆喝,新媒体、老媒体,千古不变的道理就是让吃瓜群众相信“自己好,其他人都不好。” 宣传可以一时一变,只要掌握了喉舌,可这教育的“百年”或者“千年”大计怎办呢?
上周,原加拿大西三一大学商业领导力硕士学位(中文)项目主任韩教授给我发来信息,要来多伦多见上一面。我很高兴,因为2017年我在温哥华岛Qualicum Beach小镇读书写字三个月期间,他就跑过去共进了一次晚餐。平日交流不多,却知道他一直孜孜以求要办一个好的学校,要融入加拿大包括美国的北美教育体系,为来自中国的学生们多一个好的选择。
他是专程过来多伦多参加一年一度的OUF (Ontario Universities' Fair)(安大略省大学说明会),时间每年都一样,秋天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想起温哥华环宇国际学院维章校长曾经对我说“关注下教育”的拜托,我与韩教授、Vivian就相约同行了。

据介绍,OUF是加拿大最大的教育博览会,于1997年开始,至今已经22个年景。宗旨是为计划升学的中学生们提供与安大略省全部21所大学的校方代表进行交流的机会。
今年的 OUF场地安排在多伦多市中心的会议中心(Metro Toronto Convention Centre )举办,连续三天(9月27日—29日),报道说是吸引了14万人到场。我们是周六去的,天下着小雨,但是丝毫没有影响现场的火热场面,人头攒动,年轻面孔是绝对的主力人群,辅之以男男女女的家长同志们。族裔也是绝对的多样化,有点五颜六色的感觉。华裔面孔淹没在其中,似乎需要特别去寻才可以感觉到,倒是与我的习惯性认知不大一样。同行的Vivian说:“我们来的时间是下午,华人的孩子和家长一般是大清早就来过啦!这么大的事,一定要来抢头波啊。”
21所大学以不同的设计风格,按照摊位区的模式分布在主会场入口的展示大厅,一点也不显得小家子气,空间没有局促感,井然有序。每一所大学的宣传册,包括大学下面的学院宣传册,做的都极其精美。有的学校摊位前配备了高科技人脸记录系统,有的配备了大屏幕,滚动播出学校的宣传画面,挺有震撼力。大部分的学校中规中矩,围观人少的学校会主动跟你搭讪,递给你一本宣传册,扫一下之前注册获得的报名二维码、围观人多的学校摊位前就会排起队,不过,没有排大长龙的现象,气氛很轻松,也没有大呼小叫的氛围。学校的咨询代表、志愿者们的笑容都很有亲和力,聊得有点家长里短的感觉。

我围着大厅转了两圈,发现这排名靠前的学校,比如多伦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约克大学等的摊位面积要较之其他学校大出一些,围观的学生和家长也明显的要多不少。了解了下,21所大学的校长、副校长等大官也基本上都亮相了说明会,足以说明这一活动的重要程度。再上一层是大会安排的各学校自己的推介会,每所大学有一次演讲机会。学生和家长们可以按照公布的时间表上去聆听,提问问题,更详细的了解有关学校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注册获得的二维码,如果你让感兴趣的学校扫一下,那么不仅仅相当于入场证,最重要的是后续相关更新信息包括之后的免费校园考察信息都会自动的发送给你,保持与你的交流,很方便你的再次关注和咨询。
学生和家长们的问题自然是五花八门,不过主要的关注点还是集中在各所大学以及专业的比较和考察上。因为北美大学的学校排名不仅仅是校与校之间,还有专业与专业之间。同时,还涉及到居住、实习、奖学金、录取以及经济补助等一系列问题。
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招生说明会,即将一省的大学全部集中起来,面向全体考生举行免费的说明会,供学生和家长们参考,一站式解决。大学政策、专业、课程、校园生活、奖助学金等岂不是一目了然,而且大学之间有对比也有竞争。想了想,应该是中国的好大学没有动力,差一些的大学没有号召力,最关键的是中国的公办大学是吃国家财政饭的,排名或者学术水平、招生水平不是由学生们选择,而是由上级考核指标来进行,因此依靠招生简章以及招生网站足矣。民营大学应该有动力,但是支撑这样庞大的活动,独木难支,或者说也难以吸引足够的莘莘学子前往。而民办大学的老大老二们,永远谁也不服谁,搞不好就会为了生源现场动起手来。也别只说国内,温哥华去年就发生了一起,两家华人背景培训机构在SFU校园内就推搡起来,搞得都灰头土脸,让人笑话。
国内民办大学、大专或者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有的是真搞教育,有的就是打着教育的名义赚钱。无论什么样子的动机,政策环境是越来越紧了。我觉得这整顿完了幼教,民办的小学、中学包括大专、大学很快就应该开始了,不出意外,混改的套路依然好用。回到大一统的教育体系,认真贯彻会议和文件精神就够了。加拿大OUF这种大学服务模式,估计要一直等到大学愿意按照市场化的道路去走,前些年大学改革推进的风生水起,现在又在整顿了,不知道啥时候再会回到市场化道路上去。另外,国家的教育资源只有平等的分配到民营大学中去,才会看到OUF的火热场面。

我一直以为,学校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服务者,教育是双向和多向的,高高在上以行政手段管理大学不会培养出好学生。学校还应该是体系完全透明、政策稳定连续,教育产品可以横向对比的学校服务提供者。学生只要愿意或者说有择校实力,就可以用公平的方式获得期望的教育服务。
【未完待续,明天续(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