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十一" 说说 "Sea Power" 的事儿(一)2018.9.29

海洋即"海"和"洋"的总称。人们通常将距离大陆边缘近的水域称作"海",把远离陆地的水域称作"洋"。至于地球以外的星体,说是也有海洋,比如这火星、金星什么的,我相信。随着人类对于地球之外世界更多的认知,更多的词汇将会被创造出来。"地球人"这词是马斯克发明的,"地球海"就算是我发明的吧。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人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先后写了三本书: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1892年出版的《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1905年完成的《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因此,被公认为 "海权论" 的创立者。也因此, "Sea Power" 就成了 "海权" 两个字最清本正源的用语。



因为英文水平不咋地,就不自觉的喜欢直译。因此,第一次看到"Sea Power"这个词的时候,一下子涌到脑海之中的映像是"海洋的力量"。瞬间出现了好多的遐想:百舸争流的的辽阔大海、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逶迤浪漫的夏威夷海滩,翻脸不认人的狂风海浪、海啸、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还幻想着天上的海洋究竟有股什么样子的神奇力量……当然,耀武扬威的军舰是不能缺少的画面,因为大国电视或者电影上总会看见这样的摆Pose……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我不喜欢"Sea Power"仅仅意味着"海权"的意思!但非常遗憾,人家美国人马汉写的书,表达的就是这一个意思。在他的眼里,大海就是一个工具或者说一个载体、一个舞台,而人类是大海的主宰,是主角。马汉的"海权论"赢得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世界,直到今天,"Sea Power"依然上演着"海权争霸"的局面。



临近"十一",新中国的69周岁生日。去年十一,我在硅谷看了一场湖南来的规模盛大演出,恍惚间回到了北京国家大剧院,"我爱你,中国"的歌声久久回荡,由衷的想:"厉害了,我的国"。这次来英国,特别想再去感染一次,无奈至今没有收到朋友们的回信。



"十一"了,作为中国人,除了遥祝伟大祖国安康之外,总是会想"中国为什么会输?""中国为什么会赢?" ……这样一些 "小孩子过家家" 类的认真问题。我觉得,如果中国人都可以冷静、客观的常 "过家家" ,中国就会更好!




2017年的时候,我去美国洛杉矶尼克松总统图书博物馆,发现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Sea Power》。因为对于大海的情结以及太多关于海洋的思考,马上就买下来了。这本书是美国退役海军将领,唯一做过北约盟军最高统帅的海军上将史塔莱迪写的。书的副标题是 "全球海洋的历史和地缘政治" (The History and Geopolitics of the World's Oceans),扉页上有詹姆斯.史塔莱迪的亲笔签名。



欧洲的历史基本上是称霸海洋的历史,美国的崛起同样是赢在海洋,而中国从盛到衰正是以海洋失败为标志性大事件。



这次来英国,我又将这本《Sea Power》带来,认真阅读,并到图书馆查阅关于英国、关于欧洲还有关于中国的资料,希望可以对比史塔莱迪的角度,检索一下我对于海洋的认知。我的意图是:史塔莱迪描述的海洋是我心目中的海洋吗?因为,史塔莱迪是还活着的美国前海军上将,他的观点不是仅仅在评说历史!此外,我对于海洋并不陌生,尽管我未曾入伍海军,却曾以海员身份周游了世界主要的河海和大洋,与之爱恨情仇。



史塔莱迪的书如同这位司令官阁下桌子上的作战图一样,序言题目上来就开宗明义"万海归宗"(The Sea is One)。全书的主要内容直接以世界上最重要的7个大洋和海域为章节命名,并直言不讳的附上了作者的观点。史塔莱迪称 "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犯罪现场" , "海权是人类史的推手,造就今日世界的样貌,也决定着世界未来的命运 "!



第一章‧海洋之母 ── 太平洋


第二章‧殖民摇篮── 大西洋


第三章‧未來之海 ── 印度洋


第四章‧海战发源地 ── 地中海


第五章‧可能爆发冲突的海 ── 南中国海


第六章‧停滞在过去的海 ── 加勒比海


第七章‧愿景与凶险 ── 北冰洋


第八章‧不法之海:海上的罪恶


第九章‧美国与海洋:二十一世紀的海军战略




我写随笔并不是想解读这本书,只是想将这本书作为一个角度对比,即"海洋即霸权"对吗?或者说,对的结论逻辑在哪?如果不对或者不完全对,结论的逻辑又在哪?《Sea Power》的中译本2018年3月份已经由台湾出版,书名的翻译更霸气《海权争霸》,译者是旅居加拿大的谭天先生。中国目前还没有见到大陆版的中译本。【预计五天,明天续(二)】

13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