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老人—李嘉诚
- 张家卫
- 4月1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星云大师【应变—生存之道】解读连载之012《可爱的老人》:

百年佛缘: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老人不是年纪,而是心境;老人不在身体,而在心灵。
张家卫的解读:
星云大师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在这篇文字里讲了一个佛经里的“老人国”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就把全国的老人丢弃在荒野山区。老人一多,他们也在那里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小国。
有一天,不喜欢老人的这个国家收到外国使者带来的一封国王的信函,可是全国上下没有人看得懂。本国的国王就下诏全民,如果有人能看得懂这封书函,将有重赏。
有一个大臣自请国王容他带着书函去访求高明。
隔天果然就把信函的内容解说明白,并就书函所问的问题,如:大象的重量如何称得,如何辨别母子马,雌雄蛇如何分辨等,一一解答。国王很高兴,问他是如何办到的?
大臣说:这就是老人的智慧。
国王终于承认自己不尊重老人是一大错误。所以,老人不但可爱,也很有用。

不过,星云大师也不是一味地赞美老人,而是认为“老人更要有智慧,能够给人一些启示上的价值”才称得上是“可爱的老人”。
我们应该都很熟悉苏东坡,这位老人家据说在二十几岁就写过一首七绝诗,至今的好多人也都会引来吟诵,足见这首诗充满了人生智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林语堂老先生在他写的那本《苏东坡传》中,做了一点解读,他说:

此处“飞鸿”一词是人心灵的象征。实际上,本书中提到的东坡的行为事略也只是一个伟大心灵偶然留下的足迹,真正的苏东坡只是一个心灵,如同一个虚幻的鸟,这个鸟也许直到今天还梦游于太空星斗之间呢。
读到这里,我禁不住地又吟诵了好几遍这首流传千年的东坡诗句,再去复习了一遍苏东坡老先生的生平,禁不住地想起了当下正充满争议的李嘉诚老先生,这首诗还真是映印了当代老人李嘉诚先生的不少行事为人。
可惜的是,能够像李嘉诚老先生这样古语今行的人太少了。大多的人都是停留在书架上,停留在倒霉之后的顿足切悟上。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人。
李嘉诚先生已经九十多岁了,非常多的人喜他,也有不少的人喷他。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注意到“李嘉诚在中国大陆只捐款不冠名”的事儿……
善意的朋友们将这一举动解读为“李嘉诚做好事不留名”。可我们会注意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李嘉诚先生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捐款,他是同意冠名的。例如香港大学、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圣米高医院等等,这些地方都有以“李嘉诚”命名的建筑和学院。
那么,为何唯独在中国大陆捐款却拒绝冠名呢?李嘉诚先生曾笑着说:“冠了以后将来再抹去,那多不好”。
还别说,李嘉诚先生捐了百亿建设的汕头大学,就不叫李嘉诚大学?他捐建的长江商学院也不叫李嘉诚商学院,自然,大名鼎鼎的“长江学者”,也是他捐助设立的,可也不叫李嘉诚学者……
今天是4月1日,西方人的愚人节。
早上起来晨读星云大师的这篇《可爱的老人》,禁不住就想起了这样多的事情,这样多的人。
想起了苏东坡老先生,想起了林语堂老先生,也想起了李嘉诚老先生,还禁不住想起了我自己这位尚太年轻的小先生,想起了我曾捐建的那池心海湖畔的心海沙龙,已经15年过去了,虽小,却也没有留下谁的名字……

苏东坡一生羡慕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苏东坡老先生羡慕比他还大600岁的陶渊明,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按着林语堂先生的话说“真正的苏东坡只是一个心灵,如同一个虚幻的鸟,这个鸟也许直到今天还梦游于太空星斗之间呢。”
或许,这位可爱的李嘉诚先生就是苏东坡老先生用了900年羽化而来的一只鸟呢。
前几天,去看了那部口碑极高的《哪吒2》,挺好看的,可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好看。
印象最深的角色倒是那个圆滚滚的太乙真人,这一次,他找回了一位可敬的老人家形象。

另外有一位来自西方的老人叫尼采,记得他曾说:人生只有一次,不必活得那么规矩。
今天是4月1日,是张国荣的忌日,算了算,他已经走了22年了,如果他还活着,虚岁也要70了。
风景如画的温哥华斯坦利公园里,有一把灰白色的长椅,是张国荣的粉丝们为他捐的,据说张国荣生前住在温哥华的日子里,最喜欢来的地方就是这里,这里有一间很漂亮的餐馆,餐馆的名字叫景点茶屋(Tea House)。


上午的时候,我又来到这里,那把灰色的长椅还在,椅子上摆满了好看的花,有他的照片,还有粉丝们的留言,我去翻了半天我的收藏,却怎么样也没有找到那首我曾经写过的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应变—生存之道》之012《可爱的老人》 2025.4.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