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张家卫

巴勒斯坦名字的由来(第49天)

作者:张家卫



现在还是顺着主线说:回归故里的犹太人虽然是波斯人的附庸,但是其宗教和习俗大体上受到波斯人的尊重。再后来波斯又被罗马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随后建立起来的希腊化国家塞琉古王国对待犹太人就没那么友善了,最终激起了马卡比起义。


著名的马卡比起义历时多年,虽一波几折,最终还是赢来了犹太人的独立,重建了犹太人国家,名字就叫马卡比王朝,时期是公元前143年—公元前63年,希伯伦也因此再次回到犹太人的手中。


说起马卡比,这可是以色列赫赫有名的一个名字。 1948年以色列复国,最凝聚人心的口号就是马卡比精神,如今以色列的很多体育俱乐部,还有酒店,都喜欢用马卡比来命名。


继承马卡比王朝的是希律王朝(公元前37年-公元55年),这个王朝虽然是罗马控制下的傀儡王朝,但也算是犹太人能够独立自主的最后时代了。


在希律王时代,希伯伦的麦比拉洞得到了整修,墓洞外面还修建了护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围墙,他同时也在耶路撒冷修建了同样的围墙,西墙只是残留的一小部分。



希律王朝覆灭之后,罗马人直接统治犹太人,又招致了犹太人的数次起义,著名的马萨达精神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今天的马萨达城堡遗迹临近死海的沿岸,不仅仅供游客参观,以色列每年入伍的新兵还都要来到这里宣誓: “马萨达不会再陷落!”


公元135年,是一个必须记住的日子,犹太人的最后一次起义被镇压之后,罗马皇帝哈德良让人摧毁了所有的犹太人城市,也包括希伯伦在内。


罗马哈德良皇帝(拍于以色列考古博物馆)

哈德良皇帝应该是希特勒之前第一个对于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的人,包括犹太人和罗马人,一共战死了58.5万人,这个数字在当时可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所有的犹太人士兵都被杀了,几乎所有的男人被杀,罗马人在希伯伦郊外的末利平原建立了大型的奴隶市场,将抓获的犹太人带到这里卖掉。


侥幸活命的犹太人,逃离出去,哈德良发出禁令,犹太人永远不准许再回来耶路撒冷包括希伯伦定居。犹太人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离散之旅,成了没有祖国,没有土地的流浪儿。


“明年在耶路撒冷见!” 从此成了犹太人的祝福语。


说到这里,需要再插一个故事,那就是巴勒斯坦名字的来源,故事的版本同样是来源《耶路撒冷三千年》。


读《耶路撒冷三千年》(截图)

我去耶路撒冷老城内大卫塔参观,看到一个铜像,铜像是脚下有一颗人头的大卫王。


铜像故事的来源,就是1000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叫做菲利士人的民族打败了扫罗王,这是以色列人的耻辱,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大卫王靠着一手打弹弓的手艺杀死了菲利士人的巨人将领戈利亚,大卫王铜像脚下的人头就是他的。


大卫王青铜像(拍于大卫塔)

虽然大卫王一战成名,可是并没有挡住菲利士人的脚步,扫罗王最后还是败在了菲利士人的进攻之下。至于后面的大卫王上位以及与所罗门王共创的辉煌,就暂且不展开讲了。


无论如何,菲利士人是犹太人的耻辱,而巴勒斯坦这个词就是他们语言中常用的词汇。


所以,哈德良就用这个名字来羞辱犹太人,他将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迦南更名为巴勒斯坦。


没想到,一语成箴,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的家园归属之争,成了当下巴以冲突的火药桶,各说各的故事,巴勒斯坦人并不认可犹太人的历史描述,甚至坚决反对。



如果你去网上搜巴勒斯坦历史,相关文字与犹太人比,就太少了。因为篇幅以及叙事主线没有办法太分散,我就将维基百科上的巴勒斯坦古代历史描述放在这里,可以对比看犹太人的叙事,应该可以看出同样的事件,不同的叙事角度。


迦南人是巴勒斯坦的早期居民,讲闪族语系语言,属于闪米特民族的一支。曾击败希伯来人(犹太人)对巴勒斯坦的入侵。尽管如此,犹太人最终在摩西带领下在巴勒斯坦定居,迦南人亦渐渐地融入不同的族群包括犹太人。


其后巴勒斯坦一直为古埃及的保护地,之后经历了南北国时期,又成为不同王国的一部份。



塞琉古王国其间曾获得自治,即哈斯蒙尼王朝,塞琉古灭亡后获得独立。随后因内战被罗马攻灭成为共和国及后来罗马帝国的一部份。



公元元年左右耶稣基督诞生时,他的出生地伯利恒位于罗马帝国的犹太行省。后来由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不断,罗马帝国把这个省改称为巴勒斯坦省(这事说的就是公元135年哈德良皇帝干的事)。


罗马帝国分裂后它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省。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亚伯拉罕祖孙三代后人的叙事当中:


再之后,统治这地方的是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拜占庭帝国,他们对犹太人的禁令一直保持了下来。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另外一股震撼世界的力量正在孕育着,他们就是与犹太人同宗的阿拉伯人。


公元6世纪,也就是耶稣之后600余年,默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这个宗教迅速征服了阿拉伯人的心灵。


632年,默罕默德去世,他的继任者们迅速将伊斯兰教的影响扩展到广阔的欧亚大陆。


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时期,穆斯林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被允许回归希伯伦故土居住。希伯伦于是得到了重建,很多穆斯林和犹太人同时居住在那里,穆斯林与犹太人进入到了一个蜜月期。


穆斯林之所以对犹太人比较友好,是因为在伊斯兰教当中,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也是他们尊奉的重要人物。


亚伯拉罕(Abraham)在阿拉伯语的发音是易卜拉欣(Ibrahimi),根据《古兰经》的记载,他不仅是伊斯兰教的重要先知,也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以撒(阿拉伯语发音是易司哈格)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也是阿拉伯人祖先以实玛利(阿拉伯语发音是易斯马仪)同父异母的兄弟,而雅各(阿拉伯语发音是雅谷伯)也是伊斯兰教的先知之一。


因此希伯伦也成了受到穆斯林保护的圣城之一,穆斯林在此地兴建了易卜拉欣清真寺,并且重修了几位先祖们的坟墓,如今见到的希伯伦圣墓事实上都是阿拉伯人干的。



十字军东征时期,基督徒占领了希伯伦并且改建了教堂,而穆斯林赫赫有名的英雄萨拉丁击败了十字军又夺回了希伯伦,在后来穆斯林长期统治的时间里,圣墓也修得越来越好。


穆斯林在这里不仅兴建了易卜拉欣清真寺,还在四周建了宣礼塔。犹太人虽然被允许居住在希伯伦,但是并不被允许进入易卜拉欣清真寺内部祭拜,他们只能站在清真寺下面的台阶上对自己的祖先表示敬意,这就是我开头时候说得七步路(Seven steps)的来历。


穆斯林就这样和犹太人一起相安无事的生活了很长很长的岁月,一直到1917年,英国人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并且发表了支持以色列建国的《贝尔福宣言》,由此犹太移民开始不断涌入巴勒斯坦,冲突由此开始。


再之后的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在欧洲大肆屠杀犹太人,犹太人想要在巴勒斯坦重建以色列国家的愿望更加强烈,也因此与长居于此的穆斯林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在当时,希伯伦的大部分居民都是穆斯林,但是犹太人的数量也在稳步增加。


伴随着整个巴勒斯坦反对犹太人移民的不祥氛围,终于在1929年8月24日发生了针对犹太人的“希伯伦屠杀”,穆斯林暴徒洗劫了希伯伦的犹太人定居点,杀死了67名犹太人。


此举招致了犹太人的报复,犹太人组织了针对穆斯林的武装组织,双方的冲突更加激烈,很多逃离希伯伦的犹太人再也不敢回去了。


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建国,此时的希伯伦还控制在穆斯林手上。



啰啰嗦嗦学习了这么多,也就明白了,虽然这座贝特哈达萨(Beit Hadassah)医院是犹太人建的,但是即使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希伯伦也一直属于穆斯林的地盘,犹太人还被禁止进入这个城市,医院也早已被改造成了一所学校。



直到1967 年的六日战争爆发,以色列控制了希伯伦,但是按照签署的和平协议,以色列还是让出了希伯伦的控制权,不过有一些犹太人移居到了这里,并从此拒绝离开。



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他们常常受到阿拉伯人的袭击,而负责治安的巴勒斯坦警方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作为。


于是,在1979年,这10名勇敢的犹太妇女就以这个方式来抗争,宣示犹太民族的主权,令巴勒斯坦方面一时无计可施,因为对于妇女和儿童他们也是没办法动手,国际舆论太强大了。


对于犹太妇女们的勇敢行动,犹太人社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常常会跑到大楼前喊叫声援,结果有一天,他们与试图阻止的巴勒斯坦警方发生冲突,有六名犹太男人被当场射杀。


此事激起了犹太人的极大愤慨,以色列政府立即派兵再次控制了这一区域,声言必须保护自己的国民。


第二年,贝特哈达萨(Beit Hadassah)建筑以及周边的住宅重新获得了修建,犹太人暂时恢复了宁静。我们眼下看到的这幢建筑,就是1986年重新设计和翻建的模样。




但正是由于这一事件,以色列军队以保护国民为由,从此在这一区域将军队驻扎了下来。


由于以色列军队的存在,犹太人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希伯伦定居,一些极端犹太教徒试图采取恐怖手段驱赶穆斯林,终于在1994年2月爆发了“希伯伦惨案”。


一名极端犹太教分子进入易卜拉欣清真寺,扫射巴勒斯坦人,造成5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穆斯林随即展开报复。


次年的1995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一次坐下来,缔结了著名的奥斯陆协议。以色列从西岸所占领的一些地区撤军,承认巴勒斯坦对这些地区的主权。但是鉴于希伯伦的特殊地位,以色列提出了一些必须的条件。


转眼又到了1997年,希伯伦协议签署,该城市被划分为H1和H2区,西侧80%的区域为巴勒斯坦管辖,称为H1,东侧20%的区域为以色列管辖,称为H2区。麦比拉洞的清真寺也被一分为二,分别由穆斯林和犹太人来使用。



Gidon Ariel介绍说,事实上,所谓H2区,只有很少的犹太人住在麦比拉洞这个区域,绝大多数住在我们改乘转运车的Kiryat Arba市。而犹太人现在虽然已经有2500个家庭,1万人口,却只占希伯伦城市人口的1%还不到,言语间他觉得并不公平。


望辉博士补充说,其实,发生冲突的麦比拉洞这区域也就住了几百犹太人,但是以色列军队却以“保护”为由派了上千军警驻扎在这里,巴勒斯坦人不得不关闭店铺,遗弃了房子,离开了这里,去到H1区域。


不是节日的时候,这座建筑前也会有巴勒斯坦人自愿担任导游,如果听听他们的叙事,会发现版本恰好相反。



——张家卫以色列百日散记(2022.10.22 49天)

【《以色列住棚节的见闻与思》(十),明天续(十一)】

508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