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帝国的黄昏(第88天)



用这样一个名字,纯属为日本皇居外面的景色所感染,至于帝国二字,是日本人以前最喜欢的称呼,现在不喊了。



东京的天儿还没入冬季,天皇住的地儿虽然叶子黄了,地上也有了落叶,游人依然不少,难得的阳光和煦,护城河里的古老和现代,倒影的如梦如幻,像是幻象。





2023年是闰年,今天是12月1日,已经过去了335天,到元旦还有30天。



日本天皇的居所没有那么神秘,凡是真心想来看的人都可以来看,只是需要预约,网上预约就行,我去查了下,比宫崎骏的和吉卜力动漫工作室、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容易。




不过,皇室起居的部分平常不对公众开放,每年开放两次,分别在天皇的生日和新年的次日(1月2日)可以来,不需要花钱。



我对于去看天皇的居所没啥兴趣,如同对于中国皇帝、外国皇帝的居所没啥兴趣一样,倒是对于沉浸在这样一种历史魔幻的时空之中,有些感怀,他们的日子也不容易,就像那些装神弄鬼的神汉、神婆一样,大神跳久了,自己都信了。





日本天皇一直以来都是神一样的存在,直到1945年麦克阿瑟来了,昭和天皇亲口对他的百姓们说“我不是神,是人”为止。



昭和天皇念完了《人间宣言》,穿上布衣,在随后的短短数年,走遍了日本的各个地方,与百姓们唠家常。1948年打开了宫门,解除了原本的戒备森严,让这里成为百姓也可以出入的地方。




我去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衡量百姓的地位,其实很简单,就看那些悬着权柄标志的王宫皇宫是不是对百姓开放,看看那些挂着国徽或者国旗、省旗、市旗的大小衙门是不是允许百姓自由的进出。



用一大堆口号堆砌起来的宫殿或者衙门,与神汉、神婆的跳大神一样,这事是古代人干的,如果还有人在干,一定是古代人穿越而来的,或者就是坏人。



从樱田门进去皇宫,天皇住的地儿在寸土寸金的东京都实在算是辽阔,景色虽简约,却也是尽显皇室的范儿,护城河的水没了护城的功用,倒是给这亭台楼阁添了彩儿。






每个入口也会有警察的岗亭立着,警察们的表情举止显得轻松,身上没有看到有啥装备,手里的那根木棍让我忍俊不禁,难道他们是齐天大圣吗?难道他们会有变金箍棒的神力?




皇居广场外的场景渐次的与现代共舞,高楼大厦、商家店铺、人来车往的会让人忘了帝国,紧紧毗邻的银座商圈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繁华,日本人估计除了念叨年号的时候会想起天皇,其他的时候只会想着自己。




实际上,日本的天皇与中国的皇帝不大一样,掌握实权的时候不多,可是让中国人印象最深刻或者说最痛恨的时间几乎都是发生在近代,即明治天皇以后。



日本现在的年号是令和,德仁天皇是2019年上位的,所以2023年是令和5年。


图源:网络


德仁天皇的父亲是明仁天皇,上位时间是1989年,2019年主动禅位,在位30年,年号是平成,现在被称为上皇,正享受着天伦之乐呢。


明仁天皇 图源:网络


明仁天皇的父亲是昭和天皇,上位时间是1926年,1989年驾崩,在位64年,年号是昭和。1931年的九一八和伪满洲国建立、1937年的卢沟桥、1939年的二战开打、1945年的投降、二战后的走下神坛以及日本增长的奇迹,都是在他任上发生的。


昭和天皇 图源:网络


昭和天皇的父亲是大正天皇,上位时间是1912年,驾崩是1926年,年号是大正。据说这位天皇有病,在位时间也短,且后面的5年(1921-1926)实际上是太子裕仁(昭和天皇)以摄政王的名义掌权,因此几乎没留下什么声名,自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劣迹。


大正天皇 图源:网络


大正天皇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明治天皇,上位时间是1867年,时年15岁,驾崩是1912年,在位45年,年号是明治。正是他结束了幕府统治,开启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他见证了日本从封闭保守的封建国家向工业化世界强国的转变,而1894年的甲午海战、1895年的《马关条约》、1900年的八国联军也都是他见证的,当然,中国向日本学习的黄金期也是他见证的。


明治天皇 图源:网络


明治天皇的父亲是孝明天皇,上位时间是1846年,年仅13岁,1867年驾崩,在位21年,但实际掌权人是德川幕府的将军德川庆喜。他见证了1853和1854年的美国佩里将军的黑船事件、维新派革命运动和幕府倒台前夜的文攻武卫。


孝明天皇 图源:网络


日本帝国梦的开始可以从明治天皇1867年上位、1868年迁都东京算起,明治天皇因此有“明治大帝”的称誉,可他的死却被认为是忧郁而死,因为伊藤博文的被暗杀。而他的父亲孝明天皇被认为是死因不明,他的儿子大正天皇被认为有病发疯而死。



昭和天皇(裕仁)虽然大起大落,尤其是从神变成了人,日本帝国的春秋大梦就是在他手上终结的,而他却落得了个最善终。



在中国以及亚洲不少国家的眼中,他是最大的战犯,他的“政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他的爷爷“明治大帝”。然而,在近代日本历史上,裕仁的结局却是历代天皇中最“完美”的,没有樱花那样“绚烂一时的“日本式悲剧情调”。



1989年1月7日晨6时33分,裕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8岁。



日本人是有帝国情结的,事实上很多族裔的人都有帝国情结,这是人性所致,而终结帝国梦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不是人的道德或者教育,而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政体。因为,当获得帝国大位的人没有办法拥有专制永续权的制度保障时,他不会谋求所谓的帝国梦,而会把精力和才干放在自己国家民众的福祉上,而他的所谓精力和才干要由民众评判和选择,而不是他自己。



日本皇居的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收藏有一幅画《西瓜图》,是日本最有名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在1839年80岁的时候画的。这是一幅长轴图,画面下方是半只西瓜,圆圆的瓜皮呈黑褐色,瓜瓤上面盖着一张防干纸,白纸上搁着一把金属黑色的西瓜刀。画面上方栓有一绳,挂着两串西瓜皮,长长的弯曲柔至。




这幅图想说啥呢?东京书房出版社的主编姜建强先生解读说,西瓜是实,但瓜皮是意,用瓜皮的意,画西瓜的实,才是北斋的初衷。瓜皮绕瓜,必有断时。也就是说,一只西瓜,切不出完整的一条瓜皮,必是断了再切,切了再断。所以,北斋画了两条而不是一条瓜皮。有一条瓜皮够长,还是断了。



这幅画,应该是北斋对永续性的一个再设问再诠释。不确定是哪位天皇收藏了这幅画,恐怕也是读懂了这幅笔墨简约、意味莫测的画吧,读懂了永续天皇的不确定,读懂了帝国大梦就像这一定会断的西瓜皮。



帝国的黄昏,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贬义的词汇,我却觉得不是,反而有一种送旧迎新的希冀。当帝国不再成为国家或者族裔追求的目标时,世界才会太平,百姓才会安定,各族裔才会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黄昏下的日本皇居很美,美在夕阳,美在平和,美在与现代的交融,美在没有人会恐惧和害怕,美在神在天上、不在人间的真话故事,美在明天的太阳一定会再来……



二战结束以来,还有一个国家最常被人们提起,那就是大英帝国,帝国的黄昏好像说的就是它。



这个为世界贡献了科学、民主、市场经济等彻底改变原有世界面貌的国家,为什么会在二战后主动将帝国的光环褪去,以丛林法则的逻辑解读的原因最多,但一位叫做霁霞的英国号主给出了不同的观察。



大英帝国走向黄昏的原因与它曾经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原因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对自由、平等的尊重与追求使得社会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但也正是对自由、平等的认同使得这个国家内部对殖民与奴役他国产生了批判与反思,加上自由主义对于异己的跨容,造成了这个帝国表面上的黄昏。



英帝国与其说是被打垮的,不如说是自我解构。



想起来刘瑜在《当自由遭遇一丝微风》中的句子:当一个政权的话语构成对其行为的嘲讽,其权力的衰竭就隐藏在逻辑的断裂里。



英国人显然懂得这句话的涵义,最有名的一个英国故事就是丘吉尔刚带领英国战胜了德国却在战后遭到民众的“抛弃”,但丘吉尔则说“我们与纳粹德国死战到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人民有把我选下去的权利,如果人民连这个权利都没有,我们和纳粹又有什么区别?”



2018年冬天我去英国百日,大英帝国的往日帝国形象确实不在了,可是他们以他们觉得更加幸福的方式继续着英伦范儿的生活,那就是贵气、安定和平和,至于世界,他们也以他们一贯坚持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与世界相处,他们是原先小弟美国的坚定支持者。



中国也出版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帝国的黄昏》,写了不少中国倒霉皇帝的故事,书是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出的,作者李蒙,他说:“史书最多只能相信一半,真实的历史其实要靠智慧的头脑和精深的研究才能窥测一二。”



我没有智慧的头脑,也不会啥精深的研究,脑海中倒是浮现出一首宋人晏殊的词《湾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就着黄昏与酒,去到银座的歌舞伎座(剧场),装模做样地看了场啥也没看懂的歌舞伎表演。剧名叫《颜见世季花姿绘》,舞台布景像真的的一样,演员们的妆形挺歌舞伎,却没一句唱腔,全是大段的对白,聊得我昏昏欲睡……




好容易熬到了散场,去皇居附近可以俯瞰天皇的帝国饭店住了一宿,时隔多年再次体验了下帝国的滋味。



帝国饭店的历史整整一百年了。据说,又有了重建的计划,以后的“帝国”恐怕只剩下了名字。



——张家卫东京百日散记(2023.12.1,第88天)




156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