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家卫
《曹操传》读书分享
【按语:TWG Tea Club 读书会第76期推荐阅读《曹操传》,作者是已经90岁的张作耀老先生。我阅读的这本《曹操传》近30万字,出版于2000年10月,是《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中的一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据作者在后记中介绍,文字的研究和形成是上世纪90年代,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中国时代。
读书笔记写下了1.4万多字,与读友分享竟然说了两个小时。看来真是闲的!就将全文分成了六次,与小众的读友们分享。仅仅是一家之言,胡说八道而已】
二、曹操其人
曹操的爷爷曹腾是大宦官,其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但做的时间仅仅半年,并无大的建树。曹操的家庭并非草根,而是官宦家庭,自然受到影响。作者评价其“既智又诈,既傲又卑,既自信又多疑,放荡任性,不畏强暴,敢做敢为,善于纵横捭阖(bai he),专断奢杀,都可以在这个家庭背景中找到渊源。”
曹操领汉末丞相,成为事实上灭汉而立新朝“魏国”——三国时代的创立者,他的雄才大略以及奸诈手段自不必过多评述。张作耀老先生在书中引经据典,长篇累牍的予以阐述。因为《三国演义》的故事太深入人心,因此阅读这些典故倒并不觉得生涩,我就不在这里累述了。
书的第181页【加强集权】一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是我对于封建王朝宿命式轮回更替的大开大合,无不采用如此手段的无奈和无语。
作者开宗明义的写道:“历史证明,一切有为的政治家都明白,如要实现大的政治抱负,必须不断加强权力。做法虽然相对各异,但基本点是相通的。
军政互济谋极权;
废三公,自为汉丞相。”
曹操官渡一战败袁绍,继而平定三郡乌恒,将北方统一。再之后,他想乘胜攻击南方,统一中国。遇到南方三股势力-荆州刘表、江东孙权和依附于刘表的刘备的阻击,终遭遇兵败赤壁,退守北方。魏蜀吴 三国鼎立 形成。
曹操的形象在曹得势到魏国灭亡之前,一直是高大形象,但是到了晋,就开始变得客观了。赞扬其勇谋,也攻其狡诈。奸雄之称谓也就慢慢坐实。《曹操传》的作者张作耀老先生尽力以客观的语气评述曹操,事实上,其本意是试图将其树为正面形象,说到底,还是为王者正名的一本书。
南北朝及唐宋以下,曹操的形象江河日下。元明清时,曹操的奸雄艺术形象定型化,即已经脸谱化了。
《三国演义》的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取了三国的史实,也适当做了一些艺术加工。但其最大的改动,是去了曹魏正统,将其定位为“篡逆“。通篇的主旋律是尊刘抑曹,视蜀为正统,而将曹魏打落圣坛。
汇集一下对曹操的评价,看看时人和后人们的说法,也想一想“人不知往世,以为可以控现世,却终究无法知来世”的人生困惑。人归根到底活着时候妄图控制自己命运,死后却唯有凭后人评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时任汉太尉 桥玄,第一个给予曹操肯定评价的人。
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名士 何颙(yong)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许邵(东汉末年)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晋人 孙盛
张作耀老先生认为上述的评价均是曹操未成功时候或者是偏颇之人的评价,算不得太公允,因此认为其心腹幕僚的评价或许更接近于曹操本人。他推崇曹操谋士荀彧、郭嘉的“十胜十败”说:
操谓荀彧(xún yù)、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
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实事求是的说,我倒是觉得妥妥的一个马屁文。自古有之,堂而皇之……..曹操此役赢了并且统一北方而称雄为王,郭嘉又英年早逝,因此成为绝唱。郭嘉所言袁绍之“十败”,我看曹操每一败都沾边,否则他也不会后来的被“火烧赤壁”,蜀汉、东吴也早就被灭了。
不过,《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却是毛爷爷爱读的一篇人物传记,并且极推崇谋士郭嘉,也推崇曹操。
1959年4月,毛爷爷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说,“希望大家看看《三国志》中的《郭嘉传》。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才识超群,足智多谋,长期追随左右,出谋划策,功绩卓著。曹操则倚为股肱(gu gong),常常问计于他。郭嘉三十八岁时病殁(mò)。令曹操十分痛惜。郭嘉足智多谋,而曹操能够问计于郭嘉等谋臣,听取他们的意见,果断作出决策,这说明他是一个知人善用、多谋善断的人物。”
不久,毛爷爷又在一次谈话中说,“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
张作耀老先生在书中列举了不少后人对于曹操的正面评价,最早替曹操翻案的是章太炎,鲁迅也评价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作者讲述了五十年代郭沫若不遗余力为曹操翻案,掀起了大讨论的过往。还提及曹操被树立为大法家、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和反对儒家思想的斗士的文革历史,感叹好景不长,文革过去,光环也就自然褪去,终回归到了曹操本人。
作者写道:“学者属文,或者为奉命之作,或形势使然,很难说就是作者的真实观点,因此不作具论。”
历史常常时候就是统治者的尿壶!
【未完待续,明天续(四)】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