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鹿儿岛车站去熊本,买新干线自由席车票的时候得到了一位日本小伙子的帮助,虽然他不会英文和中文,可他耐心的帮我完成购票并带着我走,然后与我乘坐同一个车厢。
所谓自由席,就是没有指定座位,先上先坐,如果没有座位就等下一趟,而新干线上一般会设三个车厢为自由席。从鹿儿岛回东京的新干线如果去买指定席,那就太贵了,而且受时间限制,于是我尝试买自由席,没想到,第一程就遇到了好心人。
他的名字叫Sinko,是去比熊本还要远一站的另外一个城市上班。
上了车,坐下了,我设了下闹钟,寻思到熊本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可以小憩会,没成想,闹钟没响,设错了时间,幸亏Sinko喊我,否则又要大大周折。
挥手告别时,我与他拍了张照片,以作留念。
熊本到了,熊本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
三大名城指的是名古屋城(爱知县名古屋市)、姬路城(兵库县姬路市)和熊本城(熊本县熊本市)。
三座名城都受到过战火以及大火、地震等的肆虐摧残,但袁腾飞曾言,尚存最好的应属熊本。
日本的大多数酒店规定很死板,无论如何都要等到规定的登记时间才可以入住,而登记的时间绝大多数的设定都是三点。
我来的早一些,寄存了行李,就去寻了有轨电车奔去熊本城了。
老远的就望见一个戴着超高帽子的雕像,定睛一看,果然是熊本城的建造者、当年的大领主加藤清正(1562-1611)。
看了不少日本武士的盔甲、甲胄展览,古时候日本人着实“倭”,身材短小。估计是没办法所以才把帽子搞得像冲天箭似的,武士刀也搞得超长,应验了那句话“缺啥找补啥”。
中国人因此会常常看不起日本人,可这些看不起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日本人的自信和自励。近代史上日本人的傲娇还真不是吹的,即使是二战败北向美国称臣,却走出了一条完全的现代化道路,我们今天所见的日本基本上是二战后翻建的样子,真是奇迹。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说法,在1948年,17岁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0.6公分,到了1994年,足足涨了10公分,达到170.9公分,最近三十年保持未变,究其原因,我觉得一是说明战后日本的生活和健康医疗水平较之所谓最牛的明治时期要好太多,二是说明日本人的身高水平已经达到了亚洲人的较高水平,再突破就不是亚洲人了。
一般人的认知会觉得中国人的平均身高要高些,遗憾的是差不多,统计口径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如果按照中国卫健委2020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男性(18-44岁)的身高较之日本人还要少一丢丢,要矮1公分,不过,中国人的体重可增加了不少,全都长胖了、长壮了。
道理简单,长身体的时候能吃饱饭,各类营养跟的上,少干活,多锻炼,少喊口号,多聊天,无病重养生,有病看得起,人就会长得高,长得壮,还活得久,其他的都是扯,什么皇帝老子、神仙附体的都不好使。
大大的熊本城实际上就是在遗址的基础上重建出来的,关于它的故事,不少旅游攻略上都有介绍,我就不去絮叨了。
一圈走下来,尤其是在天守阁里观看的记录影片,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天守阁的历次劫难和历次重建,另一个是关于西南战争,对,就是西乡隆盛发起的那场“叛乱”。
熊本城古时候是个城堡,后来被加藤清正在1601年改成了“城”,一直到江户幕府时代的后期,这里都还算太平,大领主虽换,但都是有惊无险,“城”也就被不断扩建。
到了明治时期,最主要的一次破坏,是1877年(明治10年)的西南叛乱,据说爆发前夕,天守阁等均被大火烧毁,不过,在天守阁的展览中,也提出了一种疑问,认为也有一种可能,是战火中西乡隆盛领导的武士们干的。不过,主建筑烧了,有些角楼、城门和城墙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历史遗迹,让人可以窥见当年的模样。
从西南战争后直至大正年间(1912-1926),幸免于火灾的另一部分城楼被日本陆军逐个拆除。
1933年熊本城迹被列为日本指定史迹,1955年被列为日本的特定史迹。1960年(昭和35年)庆祝熊本城350周年,熊本市筹得钱款决定对熊本城以钢筋钢架结构进行重建。2007年在建城400周年纪念的时候,再将部分建筑还原。
可是, 2016年的一场熊本地震,又将天守阁屋顶的瓦片和锄瓦等震落,地下室的石墙也倒塌了。
熊本随后以地震恢复象征的名义,对以天守阁为主的熊本城进行了全面的修复,虽经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也未有停止。记录影片中展示了熊本民众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的努力,让人看了还是非常受感动。
熊本城2021年3月份全面恢复,再次对外开放, 巨大的天守阁外部为三层,内部为地上六层、地下一层。 从顶楼可以看到熊本市和远处的阿苏山,我站在上面眺望,禁不住赞叹日本人的贵在坚持和匠人精神。
另一个记录影片说的就是“西南战争”,不过,熊本的语境说的是“西南叛乱”,用的是解说加动画的方式,详解了西南战争的始末,尤其是西乡隆盛率领的各路萨摩武士与守城的政府新军之间的对决。
事实上,从人数上看,西乡隆盛的队伍占有绝对优势,有1.3万人,而且是从鹿儿岛那里乘胜打到这里,而守城的政府军只有3300人。西乡隆盛意欲夺得熊本城,然后继续北上一直打到东京,守城的政府军则是发誓要挡住武士们前进的道路。
这场历时八个月的战争,西乡隆盛败了,败给了军事改革后的明治政府,武士刀干不过长枪大炮,也说明历史车轮在前进,日本国运没有倒退。经此一役,明治政府的改革派完全控制了局面,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倒幕派中的保守派被消灭,武士阶级也随之被消灭,那部《最后的武士》电影虽悲情,却注定了结局。
虽然大久保利通随后被支持保守派的刺客暗杀,但以他为代表的倒幕派中的改革派继续了他的事业,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伊藤博文,还有西乡隆盛的弟弟西乡从道,他被认为是日本现代海军的奠基者之一,甲午海战就是他指挥的。
【今天是《瞎行和瞎想》(三),明天续(四)】
——张家卫东京百日散记(2023.11.24,第81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