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烟火天堂(第80天)

作者:张家卫




耶路撒冷这地方,如果论景点,几乎步步都是。


随便走走,上帝几乎无处不在。



以三大宗教为主体,再分出来若干派别,然后还要归属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英国的、俄罗斯的、德国的、芬兰的、叙利亚的、希腊的……


说句心里话,开始的时候,我还想着用步量的方式,看看我究竟能走多少个教堂,后来放弃了,因为太多了,再就是仅仅依靠Google地图,能把你绕死。



于是,我就想着,上帝祂老人家不会怪我的,因为祂无处不在,教堂只是一个地方,这耶路撒冷城都是祂的不是。



以色列的历史,又构成了耶路撒冷的一景。即使单说犹太人的历史,按着圣经的主线,三四千年的时间轴,犹太人也确实牛,硬是梳理的有模有样,绝对的有文有图有真相。



阿拉伯人在这里可是住了上千年,希腊人、罗马人在这里当老大也强势了数百年,再加上英国人的承前启后,他们的故事和历史总要说上一说,这景点又多了不少。


以色列1948年建国,虽然才七十几年,但这绝对是重头戏,必须要大书特书,与之相关的景点和故事,满目皆是。


再加上这民族风情,耶路撒冷本身就是欧亚非的汇集点,各民族的好东西都要往这里走走,说是献给上帝,贸易自然先行,所以这各式各样的摊位、店铺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给。



科技园是另外一个景象,巨头们低调的在那趴着。


现代商场、奢侈品大品牌、高级酒店也是一个都没缺席,构成了另外一个养眼的景色。



就说这珠宝店吧,以色列不产钻石,可据说全世界50%的钻石加工(美元市值)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世界超一流的钻石工艺。因着这个,且不说超级牛的以色列交易所,就说这满街的珠宝店,我看着好像总是顾客盈门,难道说全世界的人都来这里买钻石,我去看了,果然是价值连城,童叟无欺。



各式各样的餐馆、咖啡馆,哪怕是是个炸薯条的店,看看标牌,一二百年历史的比比皆是,即使是建国后的,怎么着也要1980年代。



我就在想他们难不成是自编自导的吧,我们大中国那么久的历史,为啥老字号的店就那么少呢?后来人家说,以色列这地方不仅重视历史,还会把历史和传承连起来,字号是谁的就是谁的,大中国的历史和传承就不多评价了。


他们的餐馆,就比如这以色列人餐吧,犹太人的水烟可不是躲在一个密闭空间吞云吐雾,而是大街小巷的一大享受,男男女女,一口啤酒、一口水烟,再来一口耶路撒冷肉夹馍,聊的真真的不亦乐乎。



夜灯初上,桌子就都搬出来了,客人也就开始上了,每天都要到深夜。


我一直想去试试,至今还没下定决心。


穆斯林的餐馆,按照古兰经的训示,绝对的不准饮酒,说是穆斯林信徒一辈子都不饮酒,可他们在餐馆可以吸食大麻,而且至今还允许娶四个老婆。


他们信的都是一个上帝,源头可都是一本《圣经.旧约》,解读的就不一样了,然后,看起来都是信誓旦旦,好像别人都是歪门左道,只有他们才是正道。



还有一天,我与一位基督徒餐聚,他说不喝酒,因为上帝不喜欢人喝酒,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圣经指给我看。我就说了“酒的发明者,说法很多,其中就有葡萄酒是上帝发明的说法,因为正是上帝牠老人家把宴会上的水变成了酒”,我也拿出随身携带的圣经电子书指给他看,他说“对”。


这也是一景,人的景,与其他地方不同。这地方流行拿着圣经说话,搬出上帝才会有说服力。


所以我觉得,耶路撒冷的人,更是一景。



比如说这人的穿着,用我们的话说,他们真的是奇装异服。


正统的犹太人一定的黑衣黑帽,鬓角还要打着卷儿,像小辫儿,也有的穿白袍,即使是头上的小圆帽,也是颜色各异,有黑的、白的,还有花的。




穆斯林的装束像回民,其实是一回事。最值得观察的是穆斯林女生,虽包着头,裙子也要绝对的过膝,颜色也不能太鲜艳。可是这脸上的妆,可绝对是浓妆艳抹,还有的虽穿着长裤,可这裤子属于丝袜级别,更火辣,你说算不算一景。


至于其他的人,像是来自不同的国度,皮肤的五颜六色不说,衣着打扮真是传统与现代混搭,搞不清楚这是农村还是城市。



耶路撒冷的街头,时不时的就有温暖的镜头发生,街头音乐人的演唱、夜半时分街头情侣的热吻相拥、穆斯林教堂的定时宣礼声,还有总是会看到的推着两个,牵着两个的小家庭逛街……



我住的后巷胡同是锡安外国友人博物馆(FOZ),馆前有一个小广场,小广场上有一个废弃的集装箱,被涂成了蓝色,上面还写着“I Love Jerusalem”这样的城市Logo,并没有什么特别,我常常要从这里走过。



那一天,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军人站在集装箱前,摆弄着什么,看了半天,没看懂,也就忘记了。


过了些天,又从这里走,看到一个爸爸带着几个孩子在那里忙活,原来,集装箱上装了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活页,比门的活页大不少,小孩子们通过翻转活页,就可以拼出不同的文字,像游戏一样……


后来,我每次走这里,都要看上一眼,每次的文字都不一样,说明又有不同的人来翻了。



我去试了试,可惜不会希伯来语,也就别让人家留下的美语变了模样。


说起司空见惯的天气,也算是一景,晴空万里是常态,下个雨都要惊天动地。


那天晚上,夜幕刚落,一阵阵隆隆雷声嘎嘣炸响,我心里想着,上帝再来耶路撒冷的时候一定就是这个阵仗,过了好一会,一阵瓢泼大雨就来了,我赶紧打开窗户去拍照,刚拍完,雨稀稀拉拉就停了,像没事一样。



果然是上帝之城,“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就是上帝祂老人家。


不过,这雨还是让我欢喜了半天,那天晚上,我特别多喝了几杯威士忌,与上帝聊了会天,大意是说,您的雷声地球人听了,也不会觉得怎样,还是多下雨吧,耶路撒冷这地方天旱,地球人也旱,都旱傻了,多下点雨,滋润下他们,也许会脑袋灵光点,别总给您老人家丢人。



那晚上睡的特别好,有信徒跟我说,你这是听到了上帝的召唤,我心里想,我可没那么运气,这是我自己脑袋瞎想的。


哪怕是菜市场,耶路撒冷也给整成了景点,不过,不是人家自己说的,是游客给封的。



一个在犹太区,叫马哈尼耶胡达市场,一个在穆斯林区,叫大马士革市场,确实是琳琅满目,而且半夜的酒吧尤其火爆,弄的好像卖菜的都是嬉皮士,都是时尚青年,一点没有耶路撒冷的严肃模样。



希伯来大学可是耶路撒冷最值得骄傲的一个地方,与以色列的复国大业如影相随。



大师云集,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都在创校者的名单里,诺贝尔奖等奖项获得者的名人墙,不自觉地让人不大服气:为什么不是我们大中国?




我去了主校区三次,转了好几圈,除了各个院系通过一个巨大的建筑群链接在一起以外,并无什么让人眼晕的建筑,可是与学生们聊了聊,所有人的聊天都是“我想做什么”“我要做什么”,“你帮我听听这个创意怎样”。



我一直觉得“大学就是应该像这个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学校只是一个让学生们可以发散思维的地方,包括教授们。无论他们研究科学,还是研究圣经,随便研究什么。



我特意去了孔子学院看了看,牌子在,说是低调了很久了。



去了一趟橄榄山,特意黄昏时候去的,可以俯瞰耶路撒冷的全景,像是上帝将圣光洒满全城,圣洁的白色笼罩在古铜色的金色光芒之中。



无数信仰上帝的人不惜万里迢迢来到耶路撒冷,只为把自己埋在橄榄山下的墓地,他们相信上帝再来的时候,一定会复活他们,与他们一起生活在一个崭新的、完美的耶路撒冷。



我看着,却看到了自己,无论我们身在哪里,我们都是普通一人,百年之后,终归于尘土,哪怕在耶路撒冷。


我更喜欢大海,因为,海纳百川,可以去到世界上每一个有水的地方。


那一天,骑单车误打误撞去了耶路撒冷老城外的第一个犹太人居住点,近距离走近了远看挺酷的风车,遇到了一对正拍婚纱照的新郎新娘。




我看了好一会,新郎走过来,借了粉红色单车做道具,拍出来好美的画面。


我就在想着,天堂的天空、空气、街道、房子、花草和人,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这一刻,我将耶路撒冷定格,这就是我对耶路撒冷最深的印象。


漂亮、美好、温馨、有爱、彩色、包容、希望、烟火天堂。




——张家卫以色列百日散记(2022.11.22 第80天)

350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留言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