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人称为恩人的加拿大人(第28天)
- 张家卫
- 2023年10月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与马老师相识于北大一八九八咖啡馆,知道我来了东京,也看到了写的散记,就约着见面,聊了下来,像老朋友一样。
他家在东京湾的港区,可现在常住在东京西北方向的轻井泽,一个被称为“东京富人后花园”的小城市。
马老师说:“轻井泽是一个不得不来的好地方,轻井泽的第一幢别墅是一个加拿大人盖的。”
竟然是一个加拿大人改变了这座小城市的命运,轻井泽的故事一定不少,据说日本挂上号的名人从天皇到作家,都与这里有交集,这里还有着清爽的气候和开放的国际文化氛围,度假的、旅游的人,本地人、外国人,没少往这里跑……
这不,我就来了!
从东京站出发,一个小时零三分钟,北陆新干线直达。


轻井泽,日本的地名标识上写的是:軽井沢,英文拼写是Karuizawa,发音是卡瑞扎瓦。

轻井泽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时候,还不是城镇,只是东来西往的一个驿站。
我去轻井泽的历史民俗资料馆走了走,从图上看还真有点有点像咽喉的位置。


一圈转下来,一些新老文物的展示,看出了这地方的历史与日本的历史同步,是个古老的地方。

看着轻井泽的今昔对比的新老照片展示,不知怎的,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中国,印象中的改革开放前和后,我们与日本一样,有旧的古老,也有新的骄傲,希望可以继续。


骑着单车浏览一个小城镇,是一种享受,会有不经意的画面扑面而来,还会带着风。

在中轻井泽站的旁边发现了一大片的苘(qing)麻地,难道这里是城市中的乡村?记得小时候姥姥家的村里野地里就有很多这种植物,说是全身是宝,可现在的农村改造越来越整齐划一,也就不多见了。

路边有人家栽种了一溜儿的红豆杉,禁不住就去摸摸那些绿叶中跳出来的红豆,红红的、软软的,煞是可爱。

不过,突然想到,这红豆杉在中国东北一般是长在高地上的,这里怎会有呢?原来轻井泽的海拔正好是1000米,怪不得秋意正凉,比东京要低3度,但由于日本的气候普遍比其他地域要晚上一个月,所以,轻井泽的晚秋也要等到10月底或者11月初才可以来临,好看的枫叶红了也要等到那个时节,说是这里的云场池就是赏枫的最好地方。

旧轻井泽银座通,是来轻井泽必须打卡的地方,特色商店和不少的老别墅都汇集在这里。溜达中发现了一个卖老照片的店,加拿大人—传教士亚历山大·克罗夫多·萧(1846-1902)的照片上题写着“恩人”二字。


这位萧先生是1873年开始到日本传教的,传的当然是基督的信仰,这时候的日本已经进入到了明治时代,才放开了江户时代的宗教禁忌。
萧先生在日本游历了十三年之后,1886年,他来到轻井泽,虽然那时候的这地方因为驿站功能丧失已经没落了,可他还是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他觉得这地方有些像他的老家-多伦多,于是,他盖了轻井泽的第一幢别墅,还建起了教会。
我在教会的门前与他的雕像合了一个影,也去了他的房子,一个19世纪被称为别墅的木头房子。

轻井泽人感恩这位萧先生,因为自从他来了,盖了房子,来轻井泽的人就开始多了,围着他房子盖的别墅也越来越多,政府的路也修的越来越好,轻井泽也就开始繁荣了。

轻井泽人尊称他是“轻井泽之父”。
十九世纪下半叶是西方人开始来到东方传教的活跃期,他们用坚船利炮打开了这些地方的大门,传教士们似乎听到了上帝的召唤,要来东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送来上帝的福音,拯救这里的东方人,因为上帝有过“一个也不要丢”的圣谕。
《马太福音》第28章19-20节中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2021年成都百日的时候,我曾经以华西医院为切入写过加拿大传教士在成都活动的场景和贡献。不过,在中国社会,对于西方传教士的是非,中国人一直有一种又爱又恨的情绪,于是乎,社会的情绪就以上意的喜好而冷暖,一会儿天使,一会儿又变成了魔鬼。
日本人也曾与中国人有一样的情绪,但二战后的日本,他们像换了个人似的,一切都变成了现代文明的模样,日本人的精神和性格,至少现在,我在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日本人对等级制度的信奉奠定了他们和同胞,以及和政权之间的关系。
日本人也以同样的等级思维来看待国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在过去他们认为自己一直高踞在等级制度金字塔的顶端,而现在这个位置被西方国家取代了,但等级观念也使他们接受了现状。
日本人表现出来的是,选定了一条道路就会全力以赴。
【《约会轻井泽(一),明天续(二)》
——张家卫东京百日散记(2023.10.2,第28天)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