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读书笔记
原创:张家卫
TWG Tea Canada 读书会第97期推荐阅读一本育儿的书,名字叫《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我好不容易才记住这书名。如果仅仅听书名,真不知道这是一本啥样的书。
作者叫做安心,百度百科上介绍: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督导,安心工作室创始人;以公益讲座、微课等形式开讲,覆盖受众近20万人;带领的P.E.T.工作坊超过100场;支持数以百计的人成为P.E.T.认证讲师;她和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将以人为本的沟通理念和方式惠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改变了家庭养育的潮向。
听起来,这是一位很有人气的育儿专家,或者说用一套听起来非常有道理的育儿理论来培训中国父母,也来收费的培训大师。
樊登读书也推荐了这本书。我Google了半天,好容易在P.E.T的中国官方网站(http://www.petchina.org/)上找到一张安心的照片。看来,确实是一个低调而且看起来挺漂亮的神秘导师。
我首先攻略的就是作者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书名?安心在书中写道:
纪伯伦说,孩子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我们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当我们站在远远的背后,就不会想要操控孩子,而是尊重和允许孩子成为自己;
当我们站在远远的背后,就能纵观孩子所处时空的全貌,真正看见孩子;
当我们站在远远的背后,就不是在带领,而是跟随。
我想了解下作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的一位同事,也是中国区P.E.T的叫做微微辣的督导在【推荐序】中这样写道:
安心的生命里,有一种广阔的自由。
我常常艳羡不已,说走就走的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于她,都是简单的发生。
一方面她安于当下一刻,享受着生活中点滴的幸福;另一方面,对于过往的经历和此时的卡顿,她不迎不拒,不向外求,选择真实面对。用她的话说,就是“内省但不内疚”。
我没有查到作者安心的更多信息,从书中她的自我案例分享中,推测作者应该为女性,年龄不详,常去美国的洛杉矶,具体居住地不详。
实事求是的讲,如果作者安心果然如她的这位同事所言,那么倒是一个有趣的人。
P.E.T是什么?
作者在书中写道:P.E.T.是关于沟通的课程,也是如何使用语言的课程,整个课程结束于自我调整。如何进行自我调整,P.E.T.涉及的并不多,托马斯·戈登博士在《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一书的结尾说:“对于一些难以改变自己基本态度的父母,学习P.E.T.的经验,出于某些原因,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寻求其他帮助的门——群体心理治疗、婚姻咨询、家庭心理治疗,甚至是个人心理治疗。”
P.E.T是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简写,中文翻译过来就是父母效能训练。
托马斯.戈登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父母效能训练(P.E.T.)课程正是由他在40多年前创立,是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父母训练教程。戈登国际培训公司(GTI)1974年成立,总部位于加洲索拉戈海滩。作者安心应该就是获得了其中国区P.E.T的总代理,并且致力于推广这一育儿课程。
我尽量认真的阅读了这本并不太长的书,十万字。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位作者的书都凝聚了对世界或者人类的看法,更何况这是TWG Tea Club 读书会推荐的书,尽管我一贯不大喜欢心灵鸡汤类的说教书或者培训课。
我就摘取几个段落来分享我的阅读心得:
一、“实际上,对方有什么样的做法、什么样的价值观,那是她的人生、她的世界,与我无关。”
我以为:话说的不错。但要看情形,否则,岂不就是在灌输一种“中国式的阿Q”吗?
二、“有一次,我参加了太极禅课程。第二天,当我进入课室时,发现我的位置被本来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女士坐了,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非常惊讶,一般禅修课程会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第一次坐的位置会沿用至课程结束。
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关于我的位置被别人坐了的例子,最好的回应方式不是去评判,而是坦陈和开放自己,去负责任地沟通。这种沟通不是去指责对方应该如何,而是坦陈对方的行为带给你的困扰是什么,坦陈你的感受,这才是一个灵魂成熟的人该有的方式。
我选择去跟对方坦陈我的感受。最后她向我道歉,并且第二天早课的时候,让我坐回原来的位置。
我以为,这确实是一种沟通的好方法,是一种以“我信息“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在一个讲究文明的社会中或者面对一个讲究文明的人面前,这个方法好用。但是,换了环境和人,这样的沟通或许会成为让你陷入一个更加难堪的场景。
三、“停止期待,其实就是开始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当你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时,就不会在关系中投射你的期待了。” “若不再期待,你就自由了。你想要这样的自由吗?”
我以为,说的对,却违反人性。期待如同欲望,是矛盾产生的原动力,也是幸福产生的原动力。如果没了期待,个人不会发展,社会也不会进步,也就没了幸福。讨论这个问题,看的是期待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该不该有期待。
此类课程通常都是说正确的话,却是废话。因为,人性不会改变。好的方法是顺人性,提出解决之道。
比如期待,去讨论期待的目标或者标的是不是合适或者合理,而不是要灭了人的期待——人的本性。
难道让人人都去庙里当和尚或者立愿成为一名得道高僧吗?
四、“人与人之间会有那么多纷争,就是因为各自都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并不是对方,而是被我们涂上颜色的对方。” “正如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所说,想结婚就结婚吧,想单身就单身吧,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的。”
我以为,这两段话,倒是真有道理。
五、“那一刻我明白了,最好的道歉不是‘我错了’,而是深深地知道我的行为曾给你带来什么。真正的道歉更像一种告白,跟他人分享我们的反思和领悟。真正的道歉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我才如何,而是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真诚的弥补。“
我以为,道理自然对。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样的道歉过程,就有些矫情了。
其实,道歉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有一种道歉就是习惯性的自揽责任“我错了”(比如男生对女生),会立即就将尴尬化解了。至于真的谁对谁错,那就再说了。
作者所言的这个方法,自然是一个好方法。不过,层次比较高,一般人似乎真的需要去听课才会将段位提高到这个水平,我是说笑的。
我觉得,自然和真诚才是最好的方法。其他的“术”别学的太多,“术”学的太多,就会让自己显得很“虚”,不真实,会做作。
挑战人性的课通常都很吸人眼球,但放下课本,就又回到了本性。
作者所教授的课,其实就是在教大家做一个好演员。
其实,承认不完美才是对的,自然和真实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
六、“有学员问:‘看科恩的书,觉得哪儿都对,一践行,发现根本做不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就是一本来自理想国的书嘛。’ 安心的回答:‘送你艾尔菲·科恩的那句话: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我以为,这个问答道出了这本书的全部意义,作者从讲坛走了下来,落了地。也讲出了无论是父母,还是任何一个人的个体,活在世上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待完美应该有的答案。
我给这本书的评价是“一般”。但如果一定要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的话,我想说:“我们如此追求完美,我们尚且如此。如果我们不再追求完美,那么我们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将书合上的时候,我想到“完美”,于是写了下面一些长话,也就是今天分享的题目“谁都不完美”。
说到完美,我想起了演员刘若英2011年写的一本新书《我的不完美》。
她在书中说:“如果有人问我,人所有的表达形式,我最享受哪一种?答案绝对是文字。因为那是真正的自言自语,不用经过导演的认可,不用看见观众脸上的表情,不需要现场掌声。写字能让我平静,学习诚实,面对自我。”
刘若英(Rene Liu),1969年6月1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祖籍湖南醴陵。她是我喜欢的一位演员,当然,这与完美无关。她在《天下无贼》中的形象以及她唱的片尾曲【知道不知道】一直让我耿耿于怀。我为这部电影的评分是“完美”。
她的《我的不完美》,跳跃出来的文字,倒是让我一个大男人彷佛看到了自己。
什么是完美?如果我们小心的去想任何关于完美的事儿或者物件,就会发现,这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二字。
“美玉无瑕”是一种形容和期许,无暇的玉是假玉,因为只有人工合成的“玉”才会无暇。有瑕才是玉的自然原态。
我们常常会感慨年轮,认为逝去的或者未来的才是最好的年龄或者心智。那就让我们看一下我们眼睛里的他们或者自己吧。
我们赞美新生婴儿的呱呱坠地如完美,新生婴儿却不得不又一次开始我们周而复始的日起日落。他们除了会哭,世界对于他们而言是全新的,也意味着全部的“未知”和“无助”。
我们称羡无邪少年天马行空的年少之美,但那时的我们却恨不得明天就长大离开家园,我们认为“长大”和“成熟”才是一个人称之为人的顶天立地。
我们相信了青年正是上午八九点钟太阳的完美,却发现我们除了炙热和荷尔蒙的激情,所谓的成长不过是像狗一样为了生活和事业打拼不停。完美是寓言故事中永远都追不上的夸父追日。
一转眼我们到了中年。如果你侥幸看似完美的功成名就,却发现“大叔”和“大妈”两个称呼的前面,都加了“油腻”二字,却还不得不顶着“油腻“的帽子去养老扶幼。如果不幸生活艰难,”完美“二字便会成为你内心里挥之不去的一种痛楚,“完美”投射出来的影子就是一张嘲弄的脸。
步入黄昏,终于看明白了世事无常,懂得了永远不会有完美,更不会有完美的自己。落日的余晖虽然同样的美轮美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经意间老年人的步履却已经开始蹒跚了。
于是,每一个年轮的自己,遇到的都是最好的年龄。无所谓完美,只有更好的自己。
关于事业和金钱,没有大富大贵的完美,自然也没有贫困潦倒的颂词。中国的国学文化中奉行孔子的“中庸之道“为完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尊崇耶稣上帝的“信”之完美,普世众生的如来佛祖送给了芸芸众生一个“修”字,把“完美”二字完美的推去了来世。
关于长相,中国人认为最美的女子和男子为西施和潘安,但灭了吴国的人物却恰恰是因为西施的美。潘安岳美姿仪,却由于“性轻躁,趋世利”而卷入一场夺权阴谋,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三族被诛。何来的完美呢?
关于爱情和婚姻,黎巴嫩裔美国诗人纪伯伦有一段诗文:
“耳鬓厮磨中为彼此留出一些空隙,让天堂之风在你们中间起舞。彼此相爱,但是不要让爱成为桎梏。”
比如说,两个人在家,一个人坐在客厅里,一个人坐在书房,一个人拿着ipad追剧,一个人看书写字。即使长时间不说一句话,不会有尴尬和不悦,就像顾城的诗句:
“草在结它的子,风在摇它的叶,我们不说话,站着就十分美好。”
可惜,顾城的诗文写的完美,他自己却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的作者安心写了这样一些话:
弗洛伊德曾说,再完美的父母也会养出伤痕累累的孩子。
智者说,活在这个世界,但不属于它。人生有时就像我们为自己选择旅途一样,这次我想去西藏,下次我想去南极,再下次我想去新疆、大理、纽约……旅程结束,重新回来。
创造故事如同选择旅途,昨天的昨天我创造的是这样的经历,昨天我创造了一个那样的经历,今天我创造的是坐在飞机上敲打着一段段文字。
让自己如车窗外的景物般不断后退,站在世界之外,做个清明之人,或者做个清明的梦。
真正的自由,或许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我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自由或许跟外在的人、事、物无关,而是跟内在的心境有关,真正的自由是心灵不受限。
我还很喜欢刘若英2017年导演的一部电影《后来的我们》,主题歌曲《后来的我们》也很好听。
说到底,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才能让别人开心,更让自己开心。因为你不用为全世界与你无关的事情担惊受怕……
爱情和婚姻里,谁都不完美,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方式坦然,才能互相爱得安心。
安心说:不完美,不妨碍成长。
TWG Tea Club 读书会 第97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