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镰仓的月亮圆了(第26天)



出了镰仓站不远就是被称为城市之魂的鹤岗八幡宫神社,不过,要走过一条长长的樱花道,虽然不是樱花绽放的季节,叶子也开始落了,却依然有一种宁静的美,如果不是两边的人来车往,真有点故宫朝圣的感觉。




樱花道入口处的一对狮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们的形态与中国常见的狮子不同,两头狮子的脚下既没有绣球,也没有小狮子,而且长得一模一样,没办法,我们按照左雄右雌的标准分法,只能猜那头张着大嘴的狮子是雄狮,闭着嘴装酷的那头就是雌狮了。




过了樱花道,就进入到了八幡宫神社的主区,两边的荷花池虽然没了灿烂,巨大的荷花叶子却将池塘挤得满满的,生怕让人忘了它们曾经的美艳。还别说,这两座池塘的设计,还真是代表着当年镰仓幕府的主人源氏和他的对手平氏。



来到日本,见到最多的名字就是神社,据说日本遍布着11万家大大小小的神社,不过,今天看到的八幡宫神社至少在当下,是我见到的最宏伟的神社。


神社高高在上,要走上高高的台阶,才可以上香敬拜,旁边有一个袖珍型博物馆,虽不大,却是藏了不少古代的老物件,有当年武士穿的盔甲,有当年的赖源家的族谱……


门外摆开的那一溜儿神轿,如果在其他神社,大例祭之后都要放进专门的库房保存,而这里,却是可以近距离的观看,虽看不出啥门道,却也是隐隐的觉得有仙气缭绕。

同样有800年历史的镰仓大佛,净高11.3米,本体93吨,青铜铸的,空心,坐落在一条富有日本古情调的小街的尽头。寺院的名字叫高德院,说是净土宗的信仰,寺院很简约,有大异山相依,有绿树掩映,游客不少,敬拜的人也不少。



镰仓大佛在日本颇有名气,高度仅次于东大寺里的另一尊佛像。而且,其造像颇有镰仓时代流行的“宋风”特色,说是头大身小,还要带点驼背,我却没有太多的直觉,倒是对大佛的嘴型尤为好感,双目微闭,嘴好像嘟嘟着,是在运气,还是生气了吗?……



想起了舒淇,怪不得她的嘴型虽谈不上漂亮,却是最性感的一种美。

镰仓的电车与东京都四通八达的电车铁路线不一样,这些慢的像蜗牛(20公里时速)一样的电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景,我喜欢叫它们小火车。



小火车的大名叫江之岛电铁线,有十公里,一头是镰仓站,另一头是与镰仓如影相随的藤泽站,从八幡宫神社到镰仓大佛,坐的都是这个。

一会儿我们还要去镰仓高校和江之岛,自然还要搭乘这车,慢悠悠的一路风光,听着咣当咣当车轮摩擦铁轨的声音,坐车不像是在赶路,而是一种体验,一种穿越时光的体验。


中国大地上保存下来的解放前有轨电车,是不是也就大连还有,长春有吗?不大清楚。

说镰仓高校是一个必须要去打卡的景点,我还以为这里有一所古老的牛皮学校,待到了一个火车岔路口,发现有一群人三三两两地聚集在那儿,还有一个大妈安全员在维护秩序,才知道这里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动漫片《灌篮高手》(Slam Dunk)的取景地。


动漫片中的那一幕是男、女主角在这里第一次相遇,地点就是小火车上,桃井久美子问流川枫:“你有车票吗?”……

这一问,问出了一个“好想陪着你,一直到世界的尽头”的故事。


正发着呆呢,就看见刚才还嚷嚷着的人群一下子静了,齐刷刷地高举着相机或者手机,原来,那列小火车要开过来了,男女主角相遇的瞬间来到了,我也举起手机,可我拍的是这群有爱、有趣的人。


小火车铁路线的下面就是美丽的海滩,远远的可以望见江之岛,有一些人在海里冲浪,也有人在海边嬉戏。

我们寻了一家叫“麻心(まごころ)”的咖啡厅,景色不错,店里有不少的游客,我去到顶楼,眺望着大海,开了CCHFF的一个会儿,想了不少的事儿……


比如这大海虽广袤,却也是最藏污纳垢的地方,可我们的眼界、胸怀所见,依然是大海的美,污垢以为可以变幻大海的颜色,其实就是躲着而已,藏是藏不住的,无论它们以什么样的身形出现,脏东西还是脏东西。

江之岛在藤泽的地盘上,小火车要坐不少站,却是一个必须要来的地方。


江之岛顾名思义,是一个岛,不过有一侧连着陆地,就是藤泽,小岛上的居民只有1000人左右。

岛实在不大,说是周长有4公里,标高有60米。远处虽然看着不高,可临到跟前,望着陡陡的台阶,才知道竟然有电梯安排,而且被分成了三段,每一段上到一个平台,平台上的标志性建筑就是神社,真不得不佩服这日本的神道,几乎无处不在。



说起江之岛的江岛神社,是日本三大辩才天神社之一,它的来头可不小。供奉在这里的神是个女的,名字叫辩才天,主管着口才、音乐和财富,日本神话中的七福神中就有她。

岛顶上是一片花园式的设计风格,有画廊、餐厅、咖啡馆,还有一个中国式的小花园,走近了看,才知道这亭子叫骋碧亭,园子叫【春泽园】,泽是藤泽的意思,而春说的就是中国的春城昆明,原来两个城市是友好城市,1981年时候签的字。



说起缔结友好城市的缘由,竟然是源于中国国歌的作者聂耳,他1935年时候来到藤泽,却不幸溺水身亡,当地人为了哀悼这位在异国他乡英年早逝的年轻人,为他修了纪念碑,以缅怀他。改革开放以后,聂耳的家乡昆明人感念藤泽人的深情厚谊,来往频繁,终于结成友好。

昆明市送到这里的孔雀一家(三口)雕塑,上面写着四个金色大字“吉祥永驻”。


这事儿就看怎么说,国歌的名字叫《义勇军进行曲》,对面的敌人自然包括万恶的日本鬼子,藤泽人不但不怪,还立碑刻传,铭记后人,实在是君子之举,而昆明人虽然后知后觉,不过终于还是尽释前嫌,以佳话结缘……

想想当下的民粹,实在不敢苟同,大话、狠话不仅无用,反而乱了自己阵法。

江之岛上最醒目的标志应该就是这座蜡烛模样的灯塔了,到达的时候已近黄昏,登高望远,镰仓、藤泽以及周边的逗子等城市轮廓尽收眼底,图示上显示富士山就在西边的远处,可是云雾厚了些,见到它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走下灯塔,夜色已经涂满了小岛,大大小小的灯光也开始亮着它们的亮之所及,回头望去,这座59.8米的灯塔高高耸立,通体散发出橘色的格子光芒,柔和中透着坚定。

我见过很多的灯塔,甚至曾经想寻一个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灯塔,按照缩比复制一个放在海大心海沙龙门前的小广场。

江之岛的灯塔却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灯塔。

抬头望去,一轮圆月高悬,云彩勾着月亮的边儿,像是画里的彩笔在动,原来,此时此刻,正是万家团圆的中秋夜。

护栏边上放有一个用于拍照的架子,我在天祖神社用过,很亲民的一种安排。我们把手机在架子上摆好,反复测试了好几次,才认真的按下延迟自拍的快门,静静的保持不动、不动,一张记忆中秋美好的照片就生成了。





一天下来,我们虽然走了两万多步,仍然意犹未尽,江之岛坡道上的日式烤鱿鱼是我第一次吃,而坡道两侧的特色小店,让人挪不动脚步,每一个都看起来很美。

夜色降临后,坡道两侧的店有的关了,也有的还在营业,有些鬼魅,也有些浪漫,不自觉地就会拿丽江的巷子去想象,还真有些一样的味道……


80后的可成,被人称为“洗碗洗出来的草根经济学者”,他非常谦虚,一直跑前跑后的招呼,与他的交流,总是会有不经意的火花。洪涛同学是IT领军企业的高管,难得的我们可以偶遇同行。

就我而言,虽然写了那么多的镰仓文字,可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我们一路的漫聊,是一种洞察和期待,是一种“三人行彼此为师”的行走心得,是一种惺惺相惜的君子之交。

镰仓,是一个来日本一定要来走走的地方。

【《镰仓一日》(二),续完】

——张家卫东京百日散记(2023.9.30,第26天)



155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