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如果回首望过去数年,至少在我的心目中,这不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但是2014年,我去加拿大UBC大学参加了一场"The Rememberance Day"的纪念活动,然后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了一场纪念的宁静和一场天猫的盛宴,因此便记住了这个中国绰号"光棍"的日子。这一天加拿大被称为国殇日或者老兵节。
2017年的11月11日,我栖居硅谷,便将2014年时候写的那篇《1111的日子》再次温习,贴在了那天的散记里。我刚才翻了翻,竟然依然还是一样的心情。世界变化的好慢……
如果仅仅是翻阅日历,时间过得真是飞快,已经又是匆匆一年。我不太喜欢重复同样的话题,因此今天的散记本来是权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安静的想一些事情或者人就可以了。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脑袋里却充满了11.11的影子,没有办法留白,11.11真是一个不能丢掉的日子。
今天最大的事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的纪念日。11月11日11点,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总统特朗普、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内的7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到了巴黎,冒着小雨聚集在凯旋门。这场纪念仪式已经沸沸扬扬的筹备了好久。
我看了视频,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应该是来自巴黎北郊圣·德尼地区Livry-Gargan高中的华裔小女孩用中文朗读的一封中国劳工写的信。小女孩的中文发音已经非常法语化,我听不大清,但是看着屏幕上各国大佬们认真的聆听一个来自中国的声音,还是禁不住的动容。
小女孩朗读的这封信是当年23岁的顾杏卿先生所写,讲述的是停战当天欧洲人奔走相欢的场景。而他来自中国上海,是14万中国劳工中的一员,当时的岗位是一名翻译员。后来,他根据中国劳工一战中的经历写了一部《欧战工作回忆录》,再后来被中国的央视与加拿大的电影公司作为蓝本,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潜龙之殇:一战中的华工军团》。
关于这14万中国劳工的故事,之前的散记中我曾经提到,那是段祺瑞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于1917年一战后期采取"以工代兵"的方式,直接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属于战胜国的一方。
11月11日这一天,不仅仅是法国,从欧洲到北美再到大洋州,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加拿大乃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甚至包括日本,都在纪念着这一天。Remembrance Day这个词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国殇日"称呼。法国、新西兰以及其他英联邦国家则称之为停战日(Armistice Day)。罂粟花日(Poppy Day)通用于马耳他和南非;美国人则称为退伍军人日(Veterans Day)。日本人称之为国民哀悼日(日文:国民哀悼の日)。满街的人都会佩戴一种红罂粟花,也被称为虞美人,甚是显眼。与鸦片罂粟一样的红艳和漂亮,却并不属于同一植物。
已经有些日子了,剑桥的一些当地人早早的就将红罂粟花别在了胸前,街头巷尾那些个铁栅栏上挂满了关于"Rememberance Day"的海报,教堂里也早早的布置上了纪念的话语和安排。不过,除了那句"Lest we forget"之外,就看不到太多的动员口号,一切都像是本来就该如此一样。
今天,剑桥的社区以及剑桥大学的诸学院,举办了不少充满仪式感的纪念活动,我没有去现场,而是去聆听了一场关于"后非遗时代的畲(she)族山歌"的讲座,主讲人是来自中国浙江传媒学院的卢瑞蓉副教授。因为旅居海外的原因,越是近距离感受西方的文明,越会更深刻的体会中国文明本源的可贵。卢教授说:"文化遗产是一种选择性的记忆,谁也不能保证只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选择。主导权是相对的,我们应该保持忧患意识。"
剑桥的朋友圈晒满了"Rememberance Day"的活动,平静和充满仪式感,没有喧嚣,与加拿大一样。
11月11日,中国的双十一,阿里巴巴天猫的销售额,今天定格在2135亿(人民币/元)。2010年,19亿;2011年,52亿;2012年,191亿;2013年,350亿;2014年,2015年,912亿;2016年,1030亿;2017年,1682亿。从这个数字上来看,中美贸易争端对于我们普通百姓的钱袋子影响有限。衷心的祝福年年有今天!
2001年11月11日, 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代表中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议定书上签字,仪式是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喜来登酒店举 行。30天后, 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
今天,每两年一届的中国航展在珠海金湾区闭幕。这一天,还是中国空军的69岁生日。中国人欢欣鼓舞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的朋友俄罗斯却指责我们宽体客机CR929和隐形无人机"彩虹7"抄袭了他们的技术。每每看到俄罗斯的恶语相向,我就禁不住的想起上世纪1960年他们撤回专家,掐咱们脖子的那段,我们上学时候的课本几乎都是说的这事,想忘记都难。
"驾长风逐日月,搏九天揽风云。"喜欢这句话,希望中国可以和平的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按照中国近现代史的划分方法,一般认为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战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这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
1918年11月11日,法国代表协约国与德国签署停战协议,一战结束。后来,战胜国一方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中国希望将战败国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主权收回,却被英、法、意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转让给了另一战胜国的日本。中国代表愤然离去,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消息传回中国,引发了全国性的愤怒,这就是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回顾中国百年来的中国现代史,我们在讴歌西方文明的同时,确实也要看到西方文明的虚伪或者说弱点,即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天然傲慢。正因为此,使当时的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欧洲所谓的民主体制失去了信心,转而投向以"十月革命"赢得俄国成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民族自决"的精神在中国萌发并空前高涨起来。后面的事儿我们就都知道了。
11月11日,全世界都是以"和平"为主题来纪念一战停战百年,我阅读了一则网络上的声音,是这样说的:"我们中国人也应该铭记一战,但我们要铭记的应该是为了赢得尊严而在一战中挥洒血汗,却仍像蝼蚁一样被遗忘的中国劳工,是巴黎和会那堂刻骨铭心的"弱国无外交"的课,是只有令我们的国家独立、自主和强大,才能令我们不再任人宰割——不论是旧帝国主义者野蛮的领土入侵,还是新帝国主义者变相的经济殖民。"
"永远不要忘记历史!"我深以为然。但是,世界不需要偏见,更不需要仇恨!
11月12日晚23时15分,法国电视三台将播放反映一战华工为主题的法语纪录片《Les oubliés Chinois de la Grande Guerre》(被大战遗忘的中国人)。
2014年以来,因为关注了11.11这个日子,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个细节,即无论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的官方用语均采用了"结束"、"停战"而非"胜利"一词,而我们的用语都是"胜利"或者是"伟大的胜利"。
1815年,赢得滑铁卢战役的英国惠灵顿将军,意识到战争的代价,他写道:大英战争最大的痛苦之一,仅次于输掉战争。
11月11日的纪念仪式上,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胸前佩戴着由德国国花矢车菊和象征法国的三色绶带联合组成的装饰,寓意着曾经互为夙敌的法德两国将世代友好、永不再战。这也是我一直坚定看好欧盟这一未来现代国家形式的最主要理由,即"永不再战,联合自强"的欧洲理念!
最后,摘取一组"一战"的数字记忆(维基百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军人和平民伤亡超过3500万,其中共有1000万军人和700万平民死亡。
英国共有600万人在一战期间加入军队,每四名英国男性中有一人参军。战争导致英国88万6342名士兵阵亡,10万9000名平民去世。
一战期间,包括英法俄在内的协约国共有400万士兵死亡,而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所属的同盟国则有600万士兵丧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