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这地方的阳光明媚确实名不虚传,正逢周日,朋友相约,便漫步着来到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这里因为收藏了200件罗丹的雕塑作品而闻名,据说这里是除了巴黎以外收藏罗丹作品最多的艺术殿堂。
认识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1840-1917),其实只是因为那尊会永远萦绕脑海的青铜像《思想者》(The Thinker),并记住了罗丹的那句名言"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他便并无更多的认知,此次邂逅罗丹在斯坦福大学校园,与外面喧嚣的高科技氛围倒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罗丹最富盛名的《地狱之门》(The gate of hell)矗立在艺术馆外面的罗兰雕塑花园,认真的观摩和了解之后,方才懂得这是罗丹一生最具非凡地位的作品,因为他后来的众多作品都是来自于《地狱之门》中塑造的180位人物,包括著名的《思想者》。《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的长诗《神曲》,但丁在诗中描绘了他自己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旅行,而罗丹却对充斥着受苦受难生灵的地狱充满兴趣,因此便有了后来长达37年的《地狱之门》的创作,而门楣装饰着的《思想者》人像的原型便是来自于但丁。
徜徉在室内展厅的各个雕像并且伫立,想象着《地狱之门》或阳光下、或清晨、或黄昏、或阴雨绵绵中这些个但丁笔下人物的样子,内心猛然间充满了一种莫名的苦痛,这种苦痛并非仅仅来源于罗丹所雕塑人物的悲壮、恐惧和无望,更多来自于我自己对于不确定世界和人生由来已久的深刻感悟......
《思想者》雕塑被放在博物馆西侧大门的大厅里,1.84米高的雕塑作品再加上底座,尽管大厅很高,但是雕像却依然显得非常伟岸。我在这里注视了良久,萦绕脑海多年的"思想者"一下子就在眼前,一股久违了的感动顿时涌上心头。我仔细的观察这尊雕像的前后左右以及那些历经久远的雕刻纹理以及人物的表情,试图找到我自己的影子...... 《思想者》的创作原型是端坐在《地狱之门》雕像门楣之上,他俯视着八层地狱的全景,深深的陷于沉思,他的头颅低垂,脚趾弯曲,略显夸张弯曲的身体维持着一种涌动的张力。肌肉紧致的右手托起沉思的头颅,左手张开,仿佛随时会抓住眼前之物......我就在想,俯视着地狱中苦难和无望的人们,他在想什么呢?是在想人间的炼狱还是在想人类梦想的天堂?我又在想,我们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是通向天堂的阶梯还是通往地狱的不归路?
斯坦福大学诞生了硅谷,斯坦福大学又是全球创新创业和高科技孵化的引领者,而罗丹的《地狱之门》矗立于此,其中深意不得而知,其中意义我以为,唯有"永远心存敬畏"可以解答一二。 正门拍照的时候,才发现博物馆有两个名字,一个是"Leland Stanford Junior Museum",这是老斯坦福为纪念他少年早逝的儿子而兴建的建筑。另一个名字是" Cantor Arts Center at Stanford University",而这是为了感谢美国罗兰作品收藏家Cantor先生捐赠了他的收藏予以斯坦福大学而被命名。
收藏大师作品本身是为了传播大师们的艺术和思想,而非简单的收藏。捐赠给大学,感染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这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人类的终极关怀。 于是我就想起了七年前捐建大连海事大学心海沙龙的初心—"用10年的时间,为学生们建一所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小型图书馆",其事情不在于大小,意义在于我想表达的一种普通中国人对于中国大学的情怀和理想坚持。相比于大人物,我们是渺小的,但是如果有更多的大家会参与其中,这个世界就不仅仅会有高科技,有硅谷,还会有更多的斯坦福大学"罗兰艺术博物馆"以及众多大大小小的"心海沙龙"和"图书馆"。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