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USANA"的硅谷关怀(1)12/10/2017(第86日)


我这人对于健康这事还是比较重视的,即使是非常忙碌的年轻岁月,也一定会每年至少给自己休息2-4周,进行各项身体检查以及闲情逸致。回头看过去,这一习惯竟然坚持了有好多年。后来去了大学,当了老师,紧张的工作频率便慢了很多,因为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读书或者写字,再是由于"人走茶凉",因此也就甚少有人会再热衷于搭理你,比如常去出席个应酬或者饭局什么的,自然也就不用再单独安排时间去休息自己了。再后来,到了加拿大的西蒙菲莎大学,做些不痛不痒完全是"自由方向"的学习或者研究,比如小众行为学的研究和实践,便更加觉得健康这事完全来自于环境或者自己的心理,而与药物或者保健品关系不是特别大。


因为中国大学体制的原因,企业家与教授之间的身份转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说:教授们因为基本上都是长成于"象牙塔"里的深宫大院,虽然常常显得满腹经略,有的还有指点江山的自信,但是基本上敢于辞职下海游泳的人凤毛麟角,反正我认识的几位"牛人教授"下海,后来都是一身狼狈的又逃回了他们原本"痛恨"的象牙塔。另外一边,就是那些个有所成就并且怀有教育理想的企业家,因为年代的原因,这些个忙于职场拼杀的50/60甚至70后们,甚少会拥有一张正规的"博士"文凭,因此即使想回到大学,因为没有博士学位就无法拿到教授的头衔(这是中国大学规定的硬杠杠)又不甘于从助教、讲师做起,也就只好作罢,拿些个客座教授类的荣誉头衔过过瘾。


我属于从来都没有忘记学习的少数人,因此也就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现了年轻时候即立下的"弃商从教"梦想。


我观察过包括中国著名学者陈春花教授在内的所谓企业和大学两栖学者,其实他们的经历基本上就是企业挂职,比如陈教授的新希望六合联合董事长兼CEO高位。在我们这些个需要以独立身份承担企业生死存亡的人眼里来说,这些个"企业家"位置基本上都属于企业为了噱头而做的秀。当然,我们必须对即使是这样,依然是绝对凤毛麟角的陈教授以及新希望企业主们给予最崇高的致意,因为这是一个极其极其小众的人群和企业。当然,最近频频传出这一方面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比如许家印以125万人民币/月的高薪聘请任泽平出任恒大基团首席经济学家,尽管这与企业家和教授之间的身份互换话题离得有点远,但是毕竟是"重视知识和智慧"资本的具体体现。就美国而言,包括加拿大等国家,教授与企业家之间的身份互换是一种常态,甚至是一种必须的经历,与中国相比孰优孰劣,我想就不用评价了再。


常常会有人问我:"这教授或者学者的忙碌与那些个企业家辛苦有些什么不同?,我回答曰:"最大的不同,就是责任的不同!""教授或者自由学者的责任就是告诉企业家们做什么会好、会不好,但是衡量他的成就只是对验证之后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判断他是好的教授、学者还是一个只会扯淡的教授或者学者。""而企业家必须对于自己说的和做的承担完全责任,不管结果是好还是不好!"其中的最大不同,就是"分工"特别是"责任"的不同……因此,我特别赞同张维迎教授一直以来坚持呼吁的"企业家精神",并且同样坚定的认为:没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这个社会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政府永远只是政府,不可能比企业家聪明而教给他们如何创新!硅谷的昨天和今天就以雄辩的事实告知了我们这个已经被几个世纪、无数个案例和事例所证明了的基本事实和道理。


话题扯的有点远,但根源上我想说的是,这企业家的健康较之教授、学者的健康要被更多关怀和关爱才对,或者自己多加注意而不可轻视。因为中国的未来真的还是要靠这些"摸着石头过河"并且"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尽管他们眼下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因为即使是未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涵还是来自于"摸着石头过河"这显而易见的道理,运动场上的赛道永远跑不出来"铁人三项"和"充满想象力的马拉松"……..

5 次查看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