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人移民图个啥?

葛剑雄教授,1945年生人,《中国人口史》作者,中国人口史研究专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员,复旦大学教授。


2009年,他在《人口与中国疆域的变迁》一文中说:

“中国对海外的移民高潮出现在1840年以后,有人估计在1840-1911年间迁出的人口在1000万以上。但每年平均20万的数字只占4 亿总人口的0.5 ‰,除了对集中输出的地区会有较大影响外,对中国人口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些移民中的大多数是被作为“契约劳工”和廉价劳动力而输出的,他们在迁入地处于社会的底层。

清朝政府虽然已经准许国人出洋做工,但在1912年中国政府颁布第一个保护华侨的法令之前,从未承担起保护本国侨民权益的义务。正因为没有祖籍国政府的支持,海外华人在这一阶段始终处于受排挤、打击和迫害的状况,他们的社会地位与他们所作的贡献、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是完全不相称的。所以尽管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华侨的数量在当地人口中已占相当大的比率,但他们与中国在政治上毫无关系,完全处于所在国政府的治理之下。

一、从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到清朝的疆域达到极盛,中国本身的人口压力从来没有成为向外扩张的原因,也不是开疆拓土的动力。

二、虽然中国的人口从数千万增加到了上世纪中期的4 亿多,但都是依靠本国生产的食物供养的,从未产生过向境外寻求生存条件的企图,因而中国的人口数量从来没有构成对外部世界的威胁。

三、历史上出现过的对外国、外族的战争和侵略,是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结果,与当时的人口数量没有必然的关系。

四、近代以前对海外的移民,大多不是由于中国国内迁出地的人口压力,数量也相当有限。19世纪中期后的海外移民虽然主要是出于人口压力的驱使,但对缓解中国总的人口压力并无显著作用。”

葛剑雄教授关于中国移民的话题,让我禁不住去延伸探讨了一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前后的变化。当今的世界移民在地球上充当了怎样一个地球人的角色?中国民航5月13日推出了一个最新“五个一”政策,惊爆了留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意味着他们将面临着海外留学生涯的巨大不确定性,影响的群体究竟有多大?我就试着简单的罗列一点数据,权当对疫情当下的记忆,说不上是一种什么颜色。

2019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人口司发布了一份报告,说:据估计,2019年全球国际移民数量将达到2.72亿,占全球人口的3.5%。

其中,十大原籍国和十大目的地国的情况描述如下:

来自10个国家的移民占据了全球国际移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印度有1800万国民居住在海外,墨西哥有1200万,中国1100万,俄罗斯1000万,叙利亚800万。

10大目的地国则集中了全球国际移民的近半数,其中约有5100万人居住在美国,德国和沙特各有1300万国际移民,俄罗斯有1200万,英国1000万,阿联酋900万,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各约800万,意大利则有600万。

更进一步的一些数据分析,则来自于2018年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与全球化智库合发布的一份报告,名字是《2018世界移民报告》。这份报告对1970至2015年间,从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对移民进行了数据统计,其中也包括与中国有关的一些移民数据。

1,1970年—2015年国际移民情况

1970年-2015年国际移民情况


2,1000万中国出生的移民生活在海外

近1000万中国出生的移民生活在中国以外地区。而这些移民,生活在美国的就超过200万人。(附图的统计数据是2015年)


国际移民的主体是外来务工人员,中国的海外移民也大多数是劳务移民。


3,每年汇入中国的侨汇达到610亿美元

在外面赚钱,然后为家乡出一份力,是中国人的传统。侨汇是侨居在国外的本国公民或侨居在本国的外国居民汇回祖籍国的款项,是广大侨眷的合法收入和生活来源。

2016年,全球侨汇总额约达5750亿美元,其中汇入中国的部分达到61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侨汇汇入国。

备注:本文仅仅是从一个角度来思考中国移民的变迁,并不是一个研究报告。因此,该数据仅仅是摘自题述报告,并未延伸查阅更多报告和数据,比如从中国汇出海外的中国家眷收入和生活来源等数字。

4,每6名留学生,就有1名来自中国

中国的迁出移民中,留学生组成了重要一部分。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数目不断壮大,并逐渐发展成当地人口重要的一部分。

报告举例,2015-2016学年,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国际学生数量均位列美国前十,2014年,全球所有在国外学习的学生中每6个就有1名中国学生。

另查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占全球总数14%,也继续印证每6个就有一名中国学生的事实。

延伸观察:

据中国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数字,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学习和研究的人数是153.39万人。

2020年3月31日,中国教育部官员透露说,海外留学人员约160万,尚有142万人在国外。这一消息与2019年公布的官方数字比较吻合。但是,具体数字以及分布是如何呢?

1,根据FT中文网2020年4月15日刊登的一篇宜校网创始人肖经栋写的文章《有多少中国留学生滞留海外》中的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在海外就读的留学生总量为71.3万左右。同时,作者进一步分析说:“按照3月12号放春假来计算,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航空运输能力,截至到3月29日减少航班来计算,总回国人数为40万,回国的学生测算为16万人。3月29日后还有少量回国航班,扣除这些回国人数后,滞留境外的学生至少还有53万人。”

所谓“五个一”政策,即从3月29日开始,1家航空公司在1个国家保留1条航线,1周至多1个航班。这个新规出来后,中国民航局估测每天通过航空入境的人数会从此前的2.5万人锐减到4000人左右

如果按照每天通过航空入境中国4000人的旅客流量,以及53万人滞留境外学生的数字,再考虑旅客流量中并不会完全是留学生的包机,同时也要考虑相当数量的留学生并不会采取此时回国的旅行计划。如果简单假设每天航班留学生座位占了一半,即2000名留学生返程,53万人中再有50%选择回国,即26.5万人。简单计算的结果是,需要133天的时间,即四个半月时间。如此,从4月15日算起,期待回国的境外留学生群体需要等到8月底或者9月初,可解决眼下焦急的等待。(本计算仅仅是简单计算,并未考虑临时增加班机或者继续减少班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2,据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和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共同发布的《2019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中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数量近37万人,占国际学生总数的33.7%,连续十年是美国留学生生源国第一。(见图)


据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事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加拿大留学生数量达到创纪录的642,480人,比上一学年增长13%,位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110万的美国和70万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于印度和中国,两个国家在加拿大的留学生总人数高达36万多人,超过总人数的56%。其中中国留学生人数占比为22%,约有14万人。

葛剑雄教授认为,探讨中国百姓的海外移民动机,应该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观念特别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等多方面去考量,中国人不是喜欢对外侵略的民族,也不是为了向外输出人口以减少国内人口的压力,完全是百姓自发的一种讨生活或者求发展的动因所在。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即使移民海外,却大多是心系故土,崇尚的是“落叶归根”。表现的基本特征,一是勤劳赚钱,自己省吃俭用,将辛苦钱保存或者寄回祖籍国家乡,当地消费很少;二是不愿意掺当地人社区,喜欢华人社群活动,习惯于乡土气息的文化氛围;三是不出头,不参政,最具体的表现是不去投票;四是年龄大了最盼望的事儿是回到祖籍国家乡。

以中国大陆投资移民群体最近十余年来的快速发展为标志,中国海外华人移民的结构得到了很大调整。消费和生活观念与之前以劳务移民为标志的中国移民群体产生了很大变化,参政议政的意识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也提出了“落叶生根”的新移民概念。但是,总体上,中国移民的整体文化特征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当地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中国移民的好感度也是处于一种矛盾之中,而且受到了祖籍国非常大的影响。

加拿大华裔百人会创世会长丁果先生,关于“当地社会是从加拿大华人的表现去看中国,还是从中国的表现去看加拿大华人”的观察和思考,非常形象的道出了海外华人移民海外的尴尬。加拿大是一个奉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国家,针对最近加拿大社会涌动的排华、辱华言论和事件,卑诗省省长和联邦总理纷纷站出来明确表态,再一次重申加拿大的核心价值观绝对不容侵犯和任何改变。

本次疫情将会给中国的留学行业带来深远影响,不仅需要重新审视留学本身的价值与风险所在,同时也更加需要加强留学方面的数据分析和总结,以及相关风险防范措施的制订与实施。中国人的移民也是如此,无论是哪一种原因作祟,增长率掉头向下应该会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但是,据一家加拿大移民公司高管的信息,当下无论是移民申请数量,还是留学生(大龄)申请业务数量,较之往年呈现增长态势,存在的瓶颈在于加拿大政府移民政策中的一些限制条款。此信息相信更加真实,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精英阶层更加现实的未来选择。


不确定的真相之下,最难拿捏的就是选择,或者究竟要与谁在一起。温哥华时间,明天(30号下午6:45PM)开始,我会在小众全球(互助)联盟 美国 安心学堂的节点平台上,做一个线上分享,聊一聊真相.不变.选择。您可以长按下面海报上方二维码入群:


罗素说:我们两次出生于这个世界,第一次是为了存在,第二次是为了生存。


 



353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