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乾隆爷的委屈(第54天/2020) 【《万历十五年》札记(三)】



前一阵子,因为易中天先生在演讲中大骂乾隆皇帝不是个好东西,是个王八蛋的言论引发爱新觉罗子孙后代的不满,他们将易中天告上北京的法庭,此事在民间引发热议。王八蛋逻辑中,除了文字狱、六下江南、闭关锁国等批判之外,特别说了乾隆的政绩工程:组织编撰的四库全书。名为编书,实为毁书。任何被他认为不利于满清专制统治的书,都被列为了禁书而遭到了销毁。所以,他说的话要打个折扣。

至于我小时候读的历史书和小人书,那就只能叫做教科书了。我记得,我当时用铅笔画的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闯王李自成,画的最好,常常在亲友眼前炫耀炫耀,但是李自成的结局却也令人唏嘘不已。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文末总结: “1587年,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做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我想表达的是人治之下的万历帝不算是坏皇帝,应该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好皇帝。但是,黄仁宇先生却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以皇权为核心的大明朝制度安排却是宿命使然,必然走向灭亡。皇帝自我的感觉很好,很霸道,很自我,但事实上也只是一个牌位而已。

说:“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结构,有如今日美国的“潜水艇夹肉面包”(submarine sandwich)。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也没有有效的组织,此乃成千上万的农民。中间则是儒家的三个基本组织原则,此即尊卑、男女、老幼,没有一个涉及经济和人权,也没有一个可以改造利用”。

“因而,我们这个庞大的古老国家,在本质上无非是数不清的农村合并而成的一个集合体,礼仪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对违法的行为做掩饰则被认为忠厚识大体。各个机构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可用遵循的成文条例(即使有成文的规则,也多半是道德宣示的作用远大于实际功效)。而这种社会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在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辅助技术之不及。”

“我们这个帝国在制度上长期存在的困难:以熟读诗书的文人治理农民,他们不可能改进这个司法制度,更谈不上保障人权。法律的解释和执行离不开传统的伦理,组织上也没有对付复杂的因素和多元关系的能力。”

就我的观察和理解,中国或者已有记载的商周国家史3500年,抑或说秦王朝以来2200年的中国王朝历史,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皇帝”或者“皇权”史。一切的制度安排都是围绕这二字展开,无论以什么样子的道德或者人民的名义。

支撑“皇权”的核心,就是一个“仁”字,仁义礼智信中的“仁”字领导了其他四个字的全部,解释来解释去,看起来是孔子和无数的诸子百家说的,事实上都是皇帝说的,因为皇帝才是最大的教主,他才拥有选择权和最终解释权。皇帝一代又一代,教主也就一变又变,“仁”字自然也是越说越糊涂。变成了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支撑“仁”字的法宝,是另一个字“礼”,我们说是三纲五常,黄仁宇先生提炼出来三大组织原则,即尊卑、男女、老幼。“礼”字的核心是忠孝,忠孝的核心是“忠”。如此,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就是“忠”。对于百姓而言,忠于皇上就是最大的“礼”,皇上还有一个别名,就是“国家”和“民族”,自然就是最大的“仁”,而皇上最大的忠就是忠于自己的“祖宗”,忠于祖宗传给他的皇位,说来说去,就是忠于自己。至于说,忠于人民,那都是道德层面的东西,皇帝自己都不信。

如此逻辑下来,最简单的阶级划分应该是皇帝、奴才和屁民,无数的官僚,管你是什么文官武将或者是文人墨客,都是奴才阶层,奴才是除了皇帝大位以外无数人一辈子奋斗的目标,能称为奴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如果可以自称为“臣”则就高居庙堂之上了。奴才之称呼不属于百姓,百姓只能称呼自己为“小民”。屁民是我想出来的,就是放屁你都不能乱放。

当然,文明进步的特征,是以文字进化为基本手段之一。我们现在通常的称呼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公务员和人民。中国人民是“天”,中国人民的儿子,是不是称作“天子”也是一个合适的称呼。

如此,黄仁宇先生的研究和观点也就更清晰了,明朝实行的人治,换句话说,就是“以德治国”的人治社会是一个矛盾体,但却是最客观的存在,更是千年来“皇权”社会的一脉相承。朱元璋的制度建设,引入法制,只是为了可以让大明朝的江山更久一些。

明朝 (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因为一本《万历十五年》,絮叨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人治”的皇权制度之下,百姓唯一的希望就是天上下来一个好皇帝。好皇帝的衡量标准是国泰民安,不是什么“上朝不上朝”。有为和无为相比,无为的皇帝通常都是好皇帝。之所以被当朝人诟病,是因为“无为”皇帝的时期,官僚们想结党营私不容易;之所以被后人抹黑和丑化,是因为皇帝个个觉得自己雄才大略,不折腾折腾对不起皇帝这大位。过去皇帝的口头语是“愧对列祖列宗”,现在的主题词是“对不起人民的重托”。

万历帝虽然不上朝,但如同嘉靖帝一样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宦官、外戚干政的局面,明朝内阁中也没有严嵩这样的权臣把持朝政,朝内党争也得到一定遏制。万历三大征更是万历帝亲自指挥的结果。


【未完待续,明天续(四)】

——张家卫庚子年百日散记(2020.11.15第54天)

8 次查看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