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以色列的中国力量(第84天)

已更新:2022年12月8日

作者:张家卫



临别耶路撒冷前的11月23号晚上,特意乘坐火车去了一趟特拉维夫,去参加了一场中国活动。



活动名称有点拗口,叫【中以创新汇之“才聚中以 智汇武进”科创未来Talk】。


副标题叫【让人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最亮标识!】还有【链世界、赋智造、汇菁英】。





这是中国江苏的常州.武进搞的一系列国际人才周活动,除了中国常州主会场之外,还在德国、以色列和荷兰等地设立了分会场,以与主会场同频共振,凸显国际范儿。



以色列的这一场,由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UC)联合以色列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I)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以色列代表处一起做的,推荐的主角是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活动地点设在以色列江苏中心所在的特拉维夫市的阿隆大厦。



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扎堆了不少的科创企业,与火车站仅仅数步之遥。夜幕降临,特拉维夫灯火璀璨,人头攒动,一派现代大都市的繁荣景象。




希伯来大学的程鹏和瀚文陪同我从耶路撒冷赶到特拉维夫,学联的铭健主席早就在门口迎接,上了三楼,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的中国同事以及以色列同事笑脸相迎,顿时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今天,我受邀以嘉宾身份发一个言,以案例的方式谈一下【思维决定未来】的话题,希望对于中国和以色列的年轻人们的创新创业有所启迪。




说起常州,我并不陌生,还曾前往过当地著名的金沙湾高尔夫球场打过球,可是【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的名头之前虽有耳闻,却并没上升到足够高度去认识。


经过了解,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竟然是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第一个创新示范园区。




2015年1月,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时任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共同揭的牌。


2022年的1月24日,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召开第五次会议,由王岐山副主席与以色列候任总理、外交部长拉皮德共同签署了一个《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22—2024)》,行动计划中明确要继续支持中以常州创新园。


常州是中国最早开展中以合作的城市,早在13年前,它们就与以色列“牵手”。2014年,中国科技部、江苏省政府与以色列经济部签署协议,共建“中以常州创新园”。截至到目前,园区已经累计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63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44个,并建设了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中以创新汇等一批创新平台及载体。



以色列与中国的关系,自从1992年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外交和经济合作,以色列人对于中国人,中国人对于以色列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彼此印象,以色列人骨子里认为中国人在他们最困苦的时候曾经伸出过援手,而犹太人是一个感恩的民族,尤其是1948年复国之后,更是把这种感恩的情绪放到了国家精神之中,无处不在。



我在耶路撒冷的外国友人博物馆(FOZ)以及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的国际义人林中,都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以色列人释放的这一情绪。以色列一个弹丸国家,也因为“感恩”而吸引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以及个人愿意为他们说话和出力,把他们当作可以信赖和合作的民族,而不仅仅是上帝的选民。


中国的事儿,最高领导人的指示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高瞻远瞩的明灯。中以常州创新园项目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关注。


2021年11月17日,最高领导人在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通话时指出,中以双方合作打造了中以常州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创新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和助推器。


2022.1.24,驻以色列大使蔡润在《耶路撒冷邮报》发表的文章(中国外交部网站)

蔡润大使说:

“中以两国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5000万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175.4亿美元,2021年达到228亿美元,同比增长30%,在短短30年间增长450多倍。


中国稳居以色列在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地位。


一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以色列基础设施建设,许多以色列创新企业到中国落户发展,双方合作打造海法新港、特拉维夫红线轻轨、中以常州创新园、上海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创新合作成为两国关系亮点和助推器。”


我又去查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搜狐城市发布的《中国大城强城指数报告2022》,常州竟然位列第十名。2021年的GDP实现8800亿元,按照这个发展速度,2023年常州将进入万亿俱乐部。


2022年,是中以两国建交30周年。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称赞说,中以常州创新园正致力于打造两国创新合作“皇冠上最闪亮的宝石”,评价确实很高。


中国驻以色列使馆科技处的李承彬东先生和文教处的孙鹏程先生来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以色列的首席代表王强先生和赵永清代表来了,UIBE副校长龚炯先生以及以中友好协会主席高乐先生也都来到了现场,发表高见或者聆听来自现场的声音。






来自以色列不同城市的莘莘学子们也都派代表来到了现场,阶梯式座席,创新企业的国际范儿。




前些天,由着好友卫涛的推荐,我与中土集团驻以色列公司的副总经理郭先生以及营销部的蒲经理等见面,交流了中资企业在以色列的发展以及当下和未来,他们都是80后的年轻人,很务实,也很有干劲,那种“敢为人先”的劲头还真让我想起了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种精神。



中以合作的环境与黄金时候相比,肯定是面临着不少的新挑战,不过,我也在想,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华夏民族,远的说,5000年沧桑,中的说,百年风云,近的说,四十年激荡,“有信心”就是好,总比“没信心”要有前景,有斗志,有未来。


我也与中建、中港的人见过面,交流过,他们都在以色列这块土地上默默的为国耕耘,抛洒汗水,大多拥有在其他海外国家工作的经历,我们彼此的见解并不见得完全相同,但是他们身上闪现出来的那种中国人的韧劲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让人会禁不住的感动,这就是我在去年成都百日行走时发现的“小草精神”。



中土集团以色列公司的郭先生送给了我一本当地中资企业为纪念中以建交30周年而编纂的画册,我认真翻阅和学习,还是颇有感慨,一是为中国企业乘改革开放东风而创造的不凡业绩而喝彩,二是为他们面临不确定依然砥砺前行的中国韧劲而钦佩。

特拉维夫正在进行的城市轻轨红线项目,据称中土集团以色列公司与深圳地铁参与了线路的建设和运营,这条线路全长23公里,有10个地下车站和24个地面车站。



去中以常州创新园演讲那天,我在路上看到了正在试运行的轻轨列车,与耶路撒冷的轻轨列车一样。耶路撒冷的是灰色,而特拉维夫是白色的车身,很漂亮。



关于中国公司在以色列的未来挑战,我想用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年8月份刊发的一文中提到的观点,来做些研判,仅作参考,作者叫杜致远。


“最近,美国联合以色列、印度和阿联酋四国组建“I2U2”(编按:取四国英文国名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并就安全合作、技术扩展进行商讨,是美国对华技术遏制的最新动态。


随着拜登政府对以色列施加更大压力,中以科技合作受阻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阿斯加德人类风险投资,以色列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方面排名世界第三,市场份额为11%。许多以色列公司拥有独特的技术,但规模很小且缺乏资源,中国庞大的市场和资金为双方提供了合作基础。中国可借助以色列的技术创新优势,通过风投、合资等方式投资以色列种子公司,以获取技术,提升中国的科技位次。


未来不久,中国公司在以色列的投资,尤其是科技投资很可能受到审查,其中审查问题既有美国等西方国家审查的共性(政府背景、军民两用问题等),也有其个性(伊朗问题等)。


尽管商界和政府内部都对中以关系持积极态度,但由于两国在伊朗等问题上的利益分歧,以色列与中国的关系面临潜在的冲突。


随着拜登政府通过“I2U2”等组织对以色列施压,中国利用以色列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速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和转化的机遇,会不断被压缩。”


根据我与中国公司在以色列的业务开展所进行的交流,国有公司即使在建筑等传统行业,也面临着招投标参与方面的特别限制,甚至是以莫须有的理由而被淘汰出局。


不过,民营企业,尤其是具有华裔背景的海外企业,反而受到以色列企业的青睐,比如由华裔美国人注册的美国建筑公司,在以色列就会不断拿到更多、更大的单子,当然,他们所用的建筑工人以及设备等同样的是来自中国。



无论如何,都期待着中国力量可以在以色列不断的稳定进步,成为中以之间和平、友好的使者,而不是威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是朋友,不是敌人。



——张家卫以色列百日散记(2022.11.26 第84天)






283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