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加拿大华人的希望(四) | 2019.9.21,第13天【张家卫多伦多百日散记】

19号是这次东西部穿越之旅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们就收拾行囊,从蒙特利尔驱车赶往多伦多。虽然路程仅仅是540公里,但是考虑到两个大城市出城和进城的交通问题,还是要赶早不赶晚。多伦多是11天行程的最后一站,收官的活动是与多伦多的朋友们一起举办一个小型的晚餐会,主题是联邦大选与华人参政议政以及华人的职业提升,地点是典型的中式餐馆全聚德。

梁中心(Chungsen  Leung)先生是2011-2015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担任过联邦多元文化国会秘书,是今晚的特邀嘉宾,他是台湾人,1968年移民到加拿大,至今已经51年,他懂得四国语言,自称普通话说得不够好,但我听着觉得还是不错的。其中,关于华人是不是New Canadian或者New comer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他说:

“1421年,郑和的船队通过旧金山辗转来到加拿大,英国作家加文·孟席斯在《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列出了好多的考古新发现,说明华人早就已经来到了北美洲这片土地。但是为什么华人没有留下来呢?因为华人骨子里就没有殖民的想法,或者说总是觉得自己的国家或者家最好。

1800年起,英国就把鸦片大量的卖到中国去,1858年开始,华人来加拿大淘金,很多小镇的餐馆都是华人办的,一直延续到今天。再后来,加拿大的殖民者把华人运来北美洲来做苦力。太平洋铁路修完了以后,很多华人就留在了这里。1923年,西人因为担心华人生孩子太多,抢了他们的工作,因此起来反华,通过了禁止华人移民的排华法——《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我们称之为Chinese Exclusion Act  。1943年开始,华人帮助他们打仗,因此回来后,从1945年争取到1947年,才有了华人政治上的权力。1957年,温哥华的华人退伍军人郑天华当选为第一个华人国会议员。再之后,华人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包括法律、商科、金融等领域人才辈出。

所以,认为我们是New Canadian或者New comer,是不对的!我们从1421年或者说1858年开始,就来到了加拿大,是地地道道的加拿大人!

1968年至1988年这二十年的时间,我也一直觉得自己是客人。但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参议员来跟我说:“法国人1534年来到了这里,英国人1853年也来到了这里,他们都宣称这是他们的殖民地,但中国人从来没有说过。加拿大真正意义上的建国是1867件,今天(1988)是121年,而华人即使按照1858年的年份算起,也已经是130年(1988)。因此你们想要成为主人,就一定要去参政。”

我第一次参选是2000年,后来2008年再选,但都失败了。2011年当选,成为以保守党为多数党政府的国会议员。2015年运气不好又落选。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孙中山输了10次才获得最后的胜利。

我不完全同意自由党所提的多元文化,即将人权放在大众权力的上面,是不完全对的。比如、女人带头巾,如果银行的规定是必须去除头巾,否则会有恐怖行为企图怎么办?也就是说多元文化不能无原则,应该有原则。

自由党(Liberal Party of Canada)中的“Liberal” :“自由” 的含义不是从英文来的,而是从法语来的,从法国革命来的,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解放党。

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中的“Conservative”:“保守” 在这里的意思,是把国家做成小政府,要收少的税。

华人为什么不参选呢?华人是只扫门前雪,缺乏大局观。西人是宗教观,大众化意识更多。你如果了解了联邦大选对你的影响,就会去投票。比如,参加考试并不会知道对自己未来的真正影响。华人的传统意识是要被人管的,这一点要改变。华人移民来自不同的地方,如果从新加坡等地来,就会更有参政的意愿。但无论如何,华人是同一个族裔,我们要积极的参政,因为参政才会有发言权,参政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梁中心先生的发言不长,但是很有激情,充满了对华人的希望,观点也很犀利,看得出站出来还能够当选的议员们的水平都有两刷子,至少这演讲水平和辩论水平需要相当了得,加拿大政治方面的知识掌握也不能含糊。

加拿大主要有四大政党,即自由党、保守党、新民主党和绿党。梁中心先生给前三大政党做了一个比喻,尽管我不尽完全赞同,但还是摘录于此,作为我们检视三大政党政纲的一个参照物。他说:“三大政党的差别,就是从你的裤兜里往外拿钱,新民主党用三只手,自由党用两只手,保守党用一只手。”



温哥华七人考察团的发起人曹先生,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微信名字“北美曹先生”,一路上悉心安排,辛苦颇多。他对加拿大政治研究和青少年教育方面颇有心得,而且身体力行,写过不少的政论文章,面向华人社群举办过不少普及加拿大政治和选举知识的活动。他的公众号《幸福家庭圈》曾发了一篇他书写的《去了印度,才知道华裔为什么干不过印度裔》的文字,获得了10万+的点击量,确实写的很深刻,我读了,很有启发。

曾经参加过安省2018年保守党党内提名选举及2018年万锦市选但未获成功的蒋嘉勤(Charles)先生,是多伦多渔人村中国文化协会的主席,他与曹先生一起主持了主题晚餐会。加拿大《明报》资深政论记者余熙先生、爱诺梦教育的创始人Mona冯琦博士、宏利私人财富区域投资总监Steven Wang先生、安省中医联合会共同主席Stephen刘世极先生先后发言,从华人参政议政的整体发展现状、如何更好地培养下一代、华人如何能在主流机构得到职业提升、华裔政治人物的筛选和训练以及华人参与智囊团队的重要性、保守党与自由党政纲的不同等方面发表了不少的真知灼见,尽管我不是都很认同,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值得琢磨和反思。

孔庆存先生是我们七人考察团的领队,是一位老大哥,为人热情,说话直爽,是正宗的孔家第七十三代传人,虽然他总是自谦墨水太少,但其实他的经历说道说道一箩筐,都是干货。他不喜欢大家称呼职务,喜欢喊他孔哥,我说还是叫孔先生来的真实而且妥切。2017年的时候,他发起成立了加拿大华人参政议政促进投票联盟,在大温地区掀起了一股华人投票的热潮,对加拿大的很多地方都产生了影响,赢得了主流社会和华人社区的不少赞誉,孔先生也因此成为大温地区的名人。这次一路走下来,每到一个地方,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先生的事迹,大家都交口称赞,我们一行也感觉很骄傲。

孔先生代表七人考察团分享了我们此行的初心,介绍了一路走下来先后在卡尔加里、萨斯卡通、里贾纳、温尼伯、渥太华、蒙特利尔与当地华人社区代表座谈交流的心得和体会,分享了自己站出来呼吁华人投票的心路历程以及面临的新挑战。

他说:“由于加拿大历史的原因,上百年来老一代华裔移民没有政治地位,受尽各种歧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1947年5月14日加国华裔才取得公民投票权。我们有义务去珍惜这个权利,同时加拿大社会良性发展、多元文化的长远推行,都要靠我们每个人积极参政议政,靠我们每个人积极投票。投票联盟不分党派,也不代表任何组织,就是希望推动华裔积极投票,表达华人社区对政治与民生的关心和关注。”

应主题晚餐会的安排,我也登台分享了一点观察和体会。一路走来,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倾听,去思考,去反思华人社区与印度裔等少数族裔社区相比存在的弱点和缺点,我直言似乎所有的分析和希望都是老生常谈,无非是谁说而已,或者说谁说的更权威一些。作为加拿大政治的菜鸟,我用了两个关键词“正义”和“善意”表达了我的希望。

我希望:不要再以所谓正义的名义,让华裔社区充满了不信任和诋毁,以所谓正义的名义揭短和家丑外扬,如果我们还是觉得需要“正义”,那就看看这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或者战斗,哪一个不是以“正义”的名义进行,而最后以胜者王侯败者寇的结果来决定“正义”的归属。

我希望:华裔社区是不是可以将“善意”作为团结互助的润滑剂,用不着唱那么多的高调和整出那么多的规矩。合同或者协议签署的前提就是“诚实守信”,即彼此以“善意”相信对方并且恪守。如果离开了“善意”,即使说的再好又有何用呢。

鉴于“去正义”和“秉善意”的考量,我希望我们对于每一位能够站出来参选的华人给予掌声,给予鼓励,或者说你可以不鼓掌也不鼓励,但是不要以“正义”的名义去诋毁他(她)。我还希望对于每一位走出去,投出自己一票的华人给予掌声,给予鼓励,而不管他(她)投出的这一票给谁,给哪个党派。此外,即使对那些没有站出来投票的华人,也要给予宽容的理解,理解每一个人的认知或者体验存在的差异真的不小。


写下这样一个洋洋洒洒的万字散记,我也是醉了,就算是七人考察团的收尾篇吧,分成了四天去分享,对于多伦多的百日百篇计划,倒也是值得。搁笔的时候,我想起了题目是“希望”,便搜寻了一下,结果是通篇用了38个“希望”,这是我最想表达的一种复杂情感。我将“希望”名词之中内涵的各式各样的情感罗列出来,只是想告诉我们自己,无论我们的希望是什么含义,都是值得期许的事情,我们永远都不要有“绝望”的希望。

我真挚的希望,我们可以用我们润物无声的善意语言和投票行动,赢得主流社会的尊重,用同样平和的善意语言和公益行动为社区尽一份力,送上一份奉献和感恩,用我们华人聪明的大脑,做善良人,做好生意,做有社会责任的本土好企业。


我一直非常推崇尤瓦尔.赫拉利的一句话:“人们之所以不愿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如果我们换个语境,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们之所以相信希望,是因为害怕没有希望。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失望、再希望……”

我希望,我们的希望不会再次落空…..

【全文完】



17 次查看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