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张家卫

三人行,彼此为师(第68天)



每一次的相遇,总是不经意的会有火花闪现,所以我特别相信缘分,也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个体,都有他们闪光的地方,包括我自己。因为在上帝或者上天面前,每一个个体都是一样的长相,有着不一样的灵魂而已,而每一个灵魂都是与众不同的。


在耶路撒冷的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坐在老城的石阶上看人,或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老城的胡同里溜达,因为这个时候最能感知人的渺小,也会深刻体会到上帝并不会因为你自感的优秀而多看你一眼,上帝忙的事儿是普渡众生。



每一个人类在上帝或者上天的世界里,就是一个个瞎转悠的小蚂蚁,而不同族群的人类就像那一窝一窝的蚂蚁而已,至于偶尔有一个蚂蚁叼到了一块大点的面包粒,引来不少的蚂蚁围着、哄着,完全是一种假成功的错觉,因为叼着大一点面包粒的蚂蚁还是蚂蚁。


唯一有些不同的应该只有那只蚂蚁女王,不过,它的命运在上帝或者上天眼前,不过是苟延残喘的一时富贵而已。


蚂蚁们还是要爱护自己的,更何况,如果我们可以从上帝或者上天的视角里走下来,就会发现小蚂蚁们平凡中的不凡,而每一个个体都非常有趣,他们或忙碌、或休闲、或恼火的样子都很有趣,只要你拥有发现有趣的眼睛和心情就行,我一般会这样,但偶尔的时候也会像得了抑郁,会厌烦活的太长。


因着这样的心情,我一直信奉“三人行,彼此为师”,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祖训当然信其道理,却觉得还是有些缺憾,因为即使是我自己,我也是有着闪亮,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别,就像我看每一个不同的别人一样。


新加坡的两天论坛结束了,又要各奔东西,坐在回去东京的飞机上,舷窗外黑魆魆的,其他旅客都睡了。


我将头顶的小灯扭亮,想写下些什么,却又觉得有些千言万语,去翻开不少新老朋友的留言,突然觉得他们的文字就是最好的文字,虽然有一些是溢美,于我而言,就算鞭策了,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摘取一些,放在今天,是勉励,是鞭策,更是记忆。


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的学员菲娅写了长长的一段:


感谢昨天与张家卫教授的深入聊天。
第一次听他只有一个小时的演讲没能满足我大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这七年行走最大的收获?他与七年前开始行走的时候有无变化?他本人说没有,但我带着许多的为什么与他聊天之后,总结下来几点我的理解和观察:
1平和
当一个人去到哪里行走随机随缘地遇到人和事,海阔天空让人开始有更加谦卑的心,平和也随之到来。我想,应证了那句话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2欣赏和感恩
张教授行走天地之间的经历使他从一个自由学者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进化成一个脚踏实地的觉悟者。他随遇而安的遇到该遇到的人或事。坦然开放的心态因此有能力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是否带着意识生活,是否有感知和欣赏美的能力,最好的判断方法就是当一个人碰巧经过路上的一朵花,是否会看得见闻得到?是否肯停下繁忙中的脚步,低下头闻一下?这是所谓真正的能够活在当下欣赏当下的人。
3链接
看到了张教授待人接物的坦诚和真诚,深深打动了我。
个人认为当今的社会由于互联网的技术促进了更多孤独的个体。人与人渐渐失去了互相了解的兴趣和真诚链接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年轻一代的人情感链接的能力也变得越发薄弱……
行走的力量促进了张教授包容和接纳不同文化和个性的力量。他已经拥有随时随地与任何人链接的能力。用他的原话就是行走之后,遇见舒适圈以外的人,更多的人,他看到不同群体不同人的不同的闪光点。
如今品牌价值的输出,设计师设计作品,都是在尝试与他们的受众群体寻找共同点,进行深度链接。我相信能与遇到的任何人进行深度链接,也成为张教授身上一个显著的特点。背后是刻在他骨子里的这些年行走的经历、所见所闻和有趣的故事和智慧。
最后最让我佩服的都不是以上几点,而是当张教授说他走完这十年也可以马上放下这一切,同时他从不会列一个清单去见哪个目标人物的时候。我明白一个人能役物而不役于物的最高境界。不再执我,不留恋过往、真正的做到活在当下。
用张教授喜欢的一个禅宗故事作为总结: 挑水的时候挑水,砍柴的时候砍柴,煮饭的时候煮饭。 这是一个人心灵自由的天花板。
菲娅是一位干练、美丽的职业女性,热爱公益,她送给我一本她支持出版的影集《遥远的村庄.变迁》,其中的画面和文字无不透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他们是践行者。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前院长Tony Saich先生在这本影集的序中说 “一图胜千言”。
透过影集中的照片,我们可以看见挣扎、苦难,也可以看到对未来的希冀。

从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的校园出来,菲娅与同是国立大学EMBA学员的赵敏一同送我去机场,我们在樟宜机场美丽、敞亮的茶餐厅里品尝了美食、美酒,畅聊了一个半小时,不时地哈哈大笑,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



William是多伦多小众俱乐部的现任主席,这次他与Kathy、崔院士、永涛等一同来了。


他在群里留言说:


最初吸引我的也是张家卫教授的善意四个资本的理论和教授的知行合一,所以在教授2019年12月19日离开多伦多之后,我们最初的多伦多的5个人一起在2020年创办了多伦多1219小众俱乐部。
虽然当中有疫情的艰难,但是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多伦多小众俱乐部现在已经有接近40人的联合股东发起人,一起投资了6-7个股东推荐并且保本的项目,入会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教授也在涨价后加入了多伦多的小众俱乐部,继续指导俱乐部的发展。我们俱乐部每个人都有一套教授写的签字版的《小众崛起》和《小众战略》,作为我们的理论基础,大家都有共同的理念和语境,降低了最可贵的信任的成本
这次很高兴可以参加南洋理工和国立大学的两场活动,看好小众模式的朋友们可以创建新加坡的小众俱乐部4.0版本,不断的迭代感恩与奉献的小众理念,与全球的小众家人们有更多的链接。我作为第二届小众俱乐部的主席,也欢迎大家到加拿大多伦多的时候,参加我们多伦多小众俱乐部的活动,创造更多有温度的链接。

来自广东东莞的90后企业家何群勇说:

“昨天和今天都有幸听到张教授的精彩分享,我们还共同因‘普渡’结缘,感恩并珍惜。往后您有到广东的时候给我机会做司机兼导游呀,期待下次跟您的美好相遇。”


来自广州的香港上市企业创始人贺惠山留言道:

“您何时离开新加坡呢?有机会想请您吃个饭聊聊天。”

来自北京的庆亮与我在酒店大堂咖啡厅交流了一小时,她留言道:


“非常感动您的分享,之前我在剑桥读书,后来去高盛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一直在致力于将商业和慈善融和,期待着与您有更深度的交流。”

“您好,张教授,很高兴再次见到您,感谢精彩的演讲,收益良多!我叫范喜超,常驻新加坡。”

张家卫工作室的华美嘉,这一次以温渡传媒的名义与【第七届商业与慈善论坛】主办方对接,付出了不少辛苦,也赢得了小众大家的赞誉。


@华美嘉 感谢Renee的辛勤付出和周到安排,新加坡短暂的两天结识了这么多新朋友,收获良多。——温哥华Martin
@华美嘉 特别辛苦!为了记录下来演讲全过程,美嘉一直就这样用手举着手机录制,非常感动。——多伦多Kathy
@华美嘉 谢谢美嘉,每天忙到半夜,连榴莲都没吃上,对各种活动安排的特别周到。辛苦了!——北京王东东
@华美嘉 谢谢美嘉!看你不停的忙,非常感动,辛苦了 +n ——多伦多&硅谷 永涛、崔建天、Jenny
@华美嘉 美嘉辛苦了!这是一个难忘的回忆。——温哥华 Steven
@华美嘉  愉悦的新加坡之旅,结识新朋友,相聚老朋友!期待相聚。——北京张宇成 & 蒙特利尔Victor
感谢@华美嘉 细致、周到的安排!特别的开心与老朋友相聚、认识新朋友!两次榴莲忘饭太幸福啦!期待再相聚!——北京李勤习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EMBA项目向静老师说:

 谢谢张教授!特别感恩这次您能来国大和咱们EMBA校友们一起分享交流,意犹未尽,期待下一次相聚!

论坛主办方郑伟则说:

期待我们长期联手结网,共创价值。

我在剑桥百日时候相识的老朋友、金融大家席总,知道我来,特意从香港赶回新加坡,邀请我与勤习教授还有Tim到他家做客,交流了彼此对当下国际金融和证券市场的看法,也交流了对于强劲增长的新加坡和日本市场的看法,启发颇多。



翻开剑桥百日写的那篇《牛津新院士》散记,记录了他被聘为牛津大学哈里斯.曼彻斯特学院院士的场景,一晃也是五年过去了。


真挚的感谢他们,也珍惜与他们的相遇和相知,有老友,也有新朋,无论老友还是新朋,彼此间都是良师益友,每一次相遇都会萌发出新的温暖,让人对未来充满新的希望。



东京的天越来越凉了,枫叶该红了吧。


【今天是《财富与使命》(三),续完】

——张家卫东京百日散记(2023.11.11,第68天)

242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