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两耳不闻窗外事(2020.3.24)

加拿大的疫情警报也是越来越严重了,“Stay at home”!  窝在家里也成了当下加拿大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无论愿还是不愿意,我挺愿意的!毕竟是阅读或者思考中文最溜的中国人之一,自然无法摆脱对于中文的偏好,连篇累牍的中文官宣和自宣,实事求是的讲,90%以上的都是垃圾。


1989年《巴塞尔公约跨国界控制危险废物和处置》第二条第一例中说:“垃圾是废弃处理、想要废弃处理或必须废弃处理的物质或物品” 。


从中文官宣和自宣中物色不到10%真品的概率,或者寻到真相,太难了,我是早早的就缴械投降了。只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辨能力,在90%以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中不停的翻腾,忍受着各类垃圾的臭气熏天。不过,每当捡到一个看似真相宝贝的时候,高兴的瞬间很短,因为每一个被掩盖真相的背后似乎都隐藏着悲剧的逻辑,而我们自己恰恰正是悲剧中的小人物之一。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是读书来得清净,也是最能明目明心明脑的一件事。


据考证,这两行看似“读书呆子”的俗语来自《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而《牡丹亭》和作者汤显祖的名字,我是2018年英国百日行走的时候,在莎士比亚的故居里遇见,被称之为中国的《哈姆雷特》和中国的莎士比亚。

读书,并不仅仅是书呆子的行径……

TWG Tea 俱乐部读书会,可贵的除了高端,再就是 “坚持” 的品性了。温哥华的公众场所,包括餐馆、商店啥的能关的都关了,政府的言辞恳切,以身作则,也是政府的行政命令。读书会的创始人们终于从繁华中回归居家,撺掇着线上读书会的事儿,简单!将线下的方式原汁原味的搬上去就得了,Zoom的线上平台不错,再扩大下亲近的小众人群,一切齐活…… 昨天下午三点半,借了张家卫工作室 “三点半咖啡时间” 的大名,粉墨登场,关着门我们说内测,“因为相信而遇见”准时进入的二十几名亲朋好友,算是领略了读书会都读了啥,说了啥……


昨天阅读的是《未来简史》第二部分——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我解读说,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的“智人”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自以为很聪明的人类。


尤瓦尔.赫拉利,英文名字是Yuval Noah Harari,1976年2月24日-,中国的属相是大龙,以色列人。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2002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最著名的是简史三部曲。第一部是2016年的《人类简史》,第二部是2017年的《未来简史》,第三部是2019年的《今日简史》。


2016年出版的《人类简史》,尤瓦尔 . 赫拉利说 :人类之所以能最终上升到动物界的顶端,一是因为火,可以更快、更简单的吃到食物和储存食物,另一个就是语言,不仅仅实现了人类之间的大规模组织和协同,最最重要的是人类开始了八卦和讲故事的旅程——虚构了宗教、信仰、民族、国家、法律、堕落和一切你今天信以为真的东西…….


2017年出版的《未来简史》,尤瓦尔 . 赫拉利 以疫情之下冷却不少的人工智能作为叙事的钥匙,展示了人类想要从智人成为神人的企图,即从《人类简史》中的智人上升到神人,要与上帝、佛祖争个高低。人文主义将要灭亡,科技主义兴起,数据宗教将统治世界,这样的图景会实现吗? 


《今日简史》是2019年出版,我在英国的书店买的,成了我的床头书。尤瓦尔 . 赫拉利 从过去和未来终于回到了今天,告诫今天的人类面临着三大困境: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指出“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但是,新冠病毒的疫情之下似乎“国家们”正在回到以邻为壑的远古时代…….


线上读书会的Yoyo、天儿、美蓉、晓鸣大姐和Cathy对《未来简史》第二部分的章节解读很精彩,我也聊了四十分钟,超时10分钟,是第一次内测中的一个不足,下次改正。无法将两个小时的内容整理在这里,就复制一下第二部分的目录贴在下面吧,如果你可以想象题目背后的故事,也算是溜着弯儿跟了一趟“灵性之旅”……当然,长按一下张家卫工作室的最新Wix网站二维码并注册会员,就会获知未来每一次的活动告知,这不是广告,随便你!



第二部分——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第四章“说书人”

第五章“一对冤家”

细菌和恶魔

如果遇见佛陀

神圣教条

猎巫行动

第六章 “与”现代“的契约   

银行家与吸血蝙蝠有什么不同

奇迹般的大饼

方舟综合征

第七章“人文主义革命”

向内心探寻

踏上绿野仙踪的黄砖路

战争的真相

人文主义的分裂

贝多芬比查克.贝里更高级吗

宗教的人文战争 

电力、基因学、伊斯兰激进主义


按照尤瓦尔.赫拉利的书中观点,世界上存在着三派人文主义,即正统派的自由人文主义,简称自由主义;19-20世纪产生的两派截然不同的分支:社会人文主义(以苏联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为代表)和进化人文主义(以纳粹为最著名的代表)。


三大分支的较量,以二战结束为标志,纳粹的进化人文主义被唾弃。以1991年的苏联解体为标志,社会人文主义日渐式微,好像是自由人文主义胜出。2012年,伴随着  “中国梦” 的唱响,社会人文主义因为中国的存在正在拼尽全力,以再一次的验证谁是“人文主义”的最后胜利者。


尤瓦尔.赫拉利说自由主义在人文主义宗教战争中胜出,还悲观的预计当下还没有其他可行的替代选项。我试着换个角度来驳斥一下这位被我称之为“外星人”的预言。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如雷贯耳我就不去描述了。2018年冬天,当我行走在苏格兰爱丁堡卡尔顿山 (Calton Hill) 的休谟小路上,坐在路边长椅上仰望着阳光,念叨最多的就是无数人一直在念叨的休谟问题:



休谟因果问题——“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

休谟归纳问题——“我们有什么理由从对个别事例的观察中引出普遍性的结论?”“从单称陈述到全称陈述的推论如何能得到证明?” 

休谟伦理问题——“从‘是’中推不出‘应当’”。


试试来体会下因果性:你打自己一巴掌,会感到疼痛。这一巴掌是疼痛感的起因,疼痛感是你打自己一巴掌的后果。如果休谟来了,他会说:“你怎么会知道这一巴掌是疼痛感的起因?” 你会回答说:“在过去的所有试验中,我打自己一巴掌都会导致疼痛感”。休谟认为,人类在做出过往的观测后,会自然而然的在心理层面上期盼(expect) 下一次试验的成功。其中有三个特征:相继性,接触性,必然性。没错,我们 “知道” 在打自己一巴掌之后,我们会感到疼痛。而且在不断重复之后之后我们更得出结论,说这一疼痛感是这一巴掌导致的。但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一点的呢?为什么在未来的某一次我们不会有一次失败的试验呢?


休谟的怀疑论中有一句颇为经典:经验沉默了……


我试着再提炼一下休谟的结论:人类依靠因果关系得出的一切结论都是不理性的。人类认为那是因果关系,仅仅是出于习惯。人类把事物按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这种习惯是人类的本性。人就是以这样的习惯而生活的一种标榜为高级的动物。其实,动物们似乎也都有这种本性!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忍不住要拍案而起回敬休谟的强词夺理。容我再说几句:休谟不是说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两个事件的因果性,而是说,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们,为何能声称我们真的知道这一痛感来自“这一巴掌”。切记:我们所有的知识,根据经验主义者,都来源于我们现在和过去的感觉经验,我们并没有关于未来的经验。


如此,尤瓦尔.赫拉利凭什么根据过去和现在的经验预言自由人文主义一定会继续胜利,而社会人文主义不会在未来赢得最后的胜利,纳粹的进化人文主义难道就真的不会东山再起吗?


驳斥了尤瓦尔.赫拉利,刚刚赢得短暂的满足感之后,我想起了电影中和文献资料、书中记录的希特勒先生和苏联斯大林先生无数“嗜血”的丰功伟绩……于是我想,即使是我不知道未来谁会真的胜出,还是让我活在这纠结的当下吧!





加拿大的总理今天又在嚷着要动用国库给百姓发钱以补贴疫情带来的误工损失,中国的领导们前些天带头让百姓们募捐去共抗疫情,愿景倒是一样:共渡时艰!加拿大的百姓们高兴的挤爆了线上申请通道,觉得这才像是百姓的政府,因为百姓有钱了国家才会兴旺。中国的百姓们大难当头觉得募捐是理所当然,领导们带头捐款更彰显的是高风亮节,国家集中力量能办大事,这才是百姓的好政府和好官,因为没有国家哪里会有小家。我觉得,无论如何,百姓觉得理所当然,或者说高兴,岂不就是幸福快乐的源泉!非要说破了,说透了,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手里有一本书,比如神学或经院哲学的书,我们应该问:‘书里是否包含任何与数量和数目有关的抽象性思考?’如果答案是没有,那么我们应该再问:‘书里是否包含任何与事实和存在有关的经验性思考?’如果答案还是没有,那么我们还是将它付之一炬吧,因为这样的书内容纯粹是诡辩和幻想。” 


每每读到90%以上官媒和自媒发出的心灵鸡汤或者耸人听闻的阴谋论、伪科学之类的东西,我都会想起休谟的这句话。


尤瓦尔.赫拉利的书是好书!阅读好书,我喝的茶一直是TWG Tea茶。一些人说,为什么总要替TWG Tea 做广告?我说,TWG Tea俱乐部的读书会,不说TWG Tea还能说高山流水?当然,也是在广而告之,一是因为真的喜欢TWG Tea茶,喜欢品牌背后的故事,喜欢土土的生活中偶尔给自己装一点“贵”气;二是因为熟悉人以及TWG Tea同样给予的认可和帮扶;三是疫情之后,即使是TWG Tea的门店也要暂时关门承受不可预知的损失,我们不断喊着慈善和公益,其实温暖的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的人,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走心的慈善和公益。


我将TWG Tea 的网站购买链接放在此处,这个是真的广告,但是值得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去体味一下不一样的世界茶:

方方的《武汉日记》终篇在武汉封城的第62天,一共写了60篇。我在朋友圈说:“方方的文字很平和。以前,我仅仅知道方方是个有主席头衔的作家,现在知道了一个名字叫做‘方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去到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旧址,应该还可以寻见这副对联的遗迹。






45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Kommentarer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