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复为谁?
读书会第175期,推荐阅读80后文学副教授黄晓丹女士以讲述方式集成的书《诗人十四个》,我就单挑一个王维的故事来说说。
王维(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与杨贵妃同年代,服侍的皇帝就是唐玄宗还有安史之乱之后登上大位的唐肃宗。
王维在四十三岁那年(天宝三载,744年),他的官职是左补阙,一个从七品上的言官,不过,就是这一年,他隐居在陕西蓝田县西南十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叫隐居,应该叫“吏隐”。
辋川山谷这地方原先是初唐时期一名叫做宋之问的大文人旧居。
宋之问是武则天的文学侍臣。武则天曾令东方虬作诗,诗成,武则天大为赞赏并赐予锦袍,但宋之问作完诗后,武则天看了,竟然夺了东方虬的锦袍改赠给宋之问。
宋之问大概死于公元712年,而王维垦建辋川别业在公元744年左右,距宋之问去世只有三十余年,但王维看到的辋川已经是一片颓垣。
《辋川集》的第一首诗就是《孟城坳( ào)》。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在首句中,王维就告诉读者,他的“新家”不过是一片衰朽的旧宅,或许他是在自我调侃。他想说的不是景物,而是讲人。
宋之问的履历简而言之,就是先谄事张易之,又依附于太平公主,最后被赐死。
在大文人宋之问的身上,恩荣与惨淡的变化犹如翻云覆雨,自然容易使人生出“空悲昔人有”的感慨。王维的这首诗讲了宋之问,却没提宋之问的名字,因为这事儿是芸芸生命的普遍悲剧。
来者复为谁?“复”字意味着当王维在凭吊古人时,已预见到在未来的时空中也安排了对自己的凭吊。既然古人的“有”已眼见成空,今人又怎能幻想自己成为例外、永恒地持有某物?
以此可见,王维晚年将整个辋川别业捐为寺产,其起心动念却是始于买下产业之时。在这片明知终将失去的田园中,王维将日子过出了天长日久的意味,他的“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顿时显得格外动人。
王维大半辈子的仕途并不很顺遂,却是有惊无险,不仅光荣退休,体面善终,而且退休前当上了一辈子最大的官-尚书右丞,正四品下的官衔。
有后世评价说:“王维一生都在做官,却拼命想归隐田园。”
辋川别业,就是他用当官的收入而置下的,他给自己寻了一处逃避现实、逃避尘世的临时处所。在公余闲暇或休假期间,来到辋川,与田园山水为伴,写下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等不少的心境,可以感受得到他的惬意心情。
《辋川集》收了王维的五言绝句二十首,总共有四百字。
《辋川集》的小序只有一句长话:“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 zhū 萸 yù 沜 pàn、宫槐陌、临湖亭、南垞/chá/、欹/qī/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序中所言的名词就是后世有名的“辋川二十景,名字确实起的别致和美。
王维在创作《辋川集》的同时,还画有《辋川图》,自然就是小序中的二十美景了。遗憾的是,《辋川图》并未流传下来。
黄晓丹评价说,根据并未传世的王维《辋川图》而再创作的后世《辋川图》古今系列,可以看出,如果说中国人心目中有什么精神家园的话,那么桃花源算一个,辋川也算一个。
不过,黄晓丹不无伤感的提到一幅画面,那就是数年前一位台湾学者用文学地理学方法研究《辋川集》时所写的论文中附有的一张二十一世纪辋川的遥感照片,这位台湾学者特别在这帧图片中标明了《辋川集》中二十个景点的大概位置。
在这张照片上,山脉半数枯黄,辋水不见踪迹,川上有大片黄土筑成的高地,标注着“白鹿原”。
那个时候,由陈忠实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鹿原》正在热映,“白鹿原“这名字当然要比辋川还有古老的王维要实惠的多。而照片上干旱和贫瘠的这片土地,无论是谁,都很难想象居然就是王维诗里曾云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的积雨辋川。
这张遥感照片上的辋川与王维的辋川有关系吗?当然有,这是同样一片土地。
黄晓丹感慨说“不过,白鹿原还是留给白嘉轩和鹿子霖吧,‘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王维果然说对了。”
我这次去西安,一定要寻寻这地方,看看现在辋川的模样,说是已经成了当地著名的景点,还有说王维的墓也在这里,不过已经寻不到了。
据《蓝田县志》记载,王维墓位于辋川乡白家坪村东60米处,墓地前临飞云山下的辋川河岸。原墓地约13.3亩。现被压在向阳公司14号厂房下,【唐右丞王公维】墓碑石被向阳公司14号厂房按石料使用,压在水洞里。墓前遗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邮程兆声和陕西巡抚毕沅竖立的碑石两座,“文革”中被毁。王维的母亲也葬在此地,交通部六处修辋川公路时将王维母坟塔平毁。
读书会第175期
2023.4.1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