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
- 张家卫
- 4月1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星云大师曾从2000年4月1日开始,每天写一篇“迷误之间”的短文,在台湾《人间福报》上发表,竟然坚持了近四年,共1124篇。
2004年7月,台湾的香海文化集编出版。2010年5月,国内的中华书局也集编发行了简体版,我手里就有一套,12本。
2017年,我以记录的方式阅读了第一本《结缘:幸福箴言》,之后,虽有阅读,却仅以划线标注,并未记录下来。

来到2025年的蛇年春节,温哥华的初三,从早上到下午,窗外的天一直是冬雨纷纷,虽是喜欢的样子,却记得不算是什么好的兆头。
古有谚语“不怕初二晴,就怕初三淋。”
书房内倒是温暖如春,接到了老友从美国弗罗里达打来的电话,聊了聊万科,聊了聊阿根廷,又聊了聊台海,说起2025年7月要有大事发生的预言,让我这心里顿时又起了涟漪。
记得从2017年“十年十国”的第一年开始,我就说台海,说了七年,刚刚消停。
星云大师的这本《应变—生存之道》,扉页上记录的上次阅读时间是2021年6月4日,今日再次捧起,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划线,觉得还是以解读的方式记录下来,似乎会记忆的更牢些。

第一篇就是《应变》。
应变的能力:人,为了求取自我的保护,有时也不得不有各种的应变。
张家卫的解读:
星云大师说:人从出生之后,在母亲的襁褓中,就慢慢地在适应社会的环境,有时用手舞足蹈来讨得父母的欣赏,有时用哭泣来引起父母的关心,有时用微笑来博得大人的宠爱。
星云大师常常会用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和语言来描述他所悟的佛法,读来轻松诙谐,像是街坊邻里间的家常唠嗑。
星云大师的意思是说,应变的能力,实在是人的一种物理反应,就像温度计要随着气候冷热而变化,变压器也会随着电压高低而变化。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等等,都是在考验人的应变能力。例如,遇到地震、干旱、洪涝等天灾人祸,人都要有应变的能力。当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危机,人也应该有处理的能力。
就我的体会而言,应变的能力最上乘应该体现在预防上,而不是简单地等待。
孔夫子说过一句“良禽择木而栖”,说的就是这个理。好的鸟儿尚且懂得要找好的树木生活,懂道理的人类岂不是更要懂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生活,否则就是把自己置于危险或者巨大的不确定之中。
当然,虽是良禽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飞到好的树木之上,就只有苦练本领,另自求多福了,人类也是一样。
川普正在进行的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的行动,对美国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但对于那些被遣返的人来说,就是噩耗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冒着风险也要跑去美国,无疑是他们把这里当作“良木”,至于是不是良木,懂道理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骂美国的人也有自己的答案,他们的脚是诚实的。
“良禽择木而栖”的后半句是“贤臣择主而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星云大师最后说:佛陀说法,随机应变,看你是什么根机,他就对你“说空说有”、“说因说果”、“说入世说出世”,所以佛法都是应众生根机而变化。
所谓根机,指的是众生对佛法“闻思修”的接受能力和行动能力,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星云大师又说:在应变之中有不变,在不变之中有应变,所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才是最好的应变之道。

我的不变就是“堵住耳朵,蒙上眼睛,去选好的良木上呆着做平行世界的另外一个梦。”
【《应变—生存之道》之001《应变》 2025.1.3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