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美学是个什么东西?-《美学漫步》读书分享



一、美学的四大流派


所谓美学,是西学东渐的结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最早中国美学的概念,比如“境界”,与西方美学有不同。


西洋油画讲究写实,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


西洋画是在两维的平面中展示三维的空间,中国画背后表现出的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要靠猜……


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等都是美文,就像我们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一样。


中国有“南宗北邓”的说法。


“南”是宗白华,是南方美学的代表,“北”是邓以蛰(与蔡元培、朱光潜等人齐名),是北方美学的代表。


新中国后,第一次美学热是五十年代,由此形成中国美学的四大流派(也有说三大流派)。


第一派的代表人物叫高尔泰,他们认为美是主观的,即美=美感,即美就是一种感觉,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等。


第二派是客观派,代表人物是蔡仪,认为美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典型属性。比如,选美,选美的条件比如身高什么的就是典型性。这种观点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认识的,属于当时甚至现在的主流观点,也被认为是黑格尔美学观点。


第三派是另一种客观派,也认为美是客观的,但是认为美是社会的属性。代表人物这是李泽厚。比如国旗的美,我们绝对喜欢自己的国旗。


第四派是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派,认为上面的三派都是有缺陷的。


朱光潜讲古松,松树是客观存在的,可三个人看这个松树,木材商人、植物学家、画家。古松没有变,但是在每个人脑海里的古松变了。


宗白华,与朱光潜被并成为“20世纪中国美学界的双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章启群评价:


“宗白华对西方美学了解的程度要胜朱光潜一筹。”


“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收集的是探讨中国古代艺术的文章。把中国艺术美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联系了起来。这些文章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体系,他想建立一个体系,但没有实现,是很可惜的。”


“ 现在有人说应该沿着朱光潜的研究之路继续行进下去。我认为,尽管我们在二十世纪是读朱光潜的书入美学之门的,但在二十一世纪要建立中国美学,就必须在宗白华的起点上着手。”


宗白华的美学观点与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派观点相一致,只是他弱化了朱光潜的“凡是美都经过心灵的创造”的主观为上的观点,更多强调了客观性的特征。具体说来,就是不仅承认自然美,更认为借着艺术的再创造可以把客观的普遍真理表达出来。认为艺术品的形式美不是最高目标,最高目标在于能“以美启真”。


到了80年代,又有第二次美学大讨论。美学家们开始致力于做两件事:一是引进外国的美学,二是研究中国古代美学。



二、一个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美和美的事物是两回事”,这句话是柏拉图说的。是他首先提出美的本体论。


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它不是在此点美,在另一点丑;在此时美,在另一时不美。在此一方面美,在另一方面丑;它也不是随人而异,对某些人美,对另一些人就丑。还不仅于此,这种美并不表现于某一个面孔,某一双手,或是身体的某一其它部分。例如动物、大地或天空之类,它是永恒的自存自在。




“罗丹的雕刻无所选择,有奇丑的嫫母,有愁惨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纯洁的理想、有人类根性中的兽欲。他眼中所看的无不是美,他雕刻出了,果然是美。”

——宗白华《美学漫步》之《看了罗丹雕刻以后》,1920



巴黎罗丹美术馆——《她曾是制盔者的娇妻》(She Who Was Once the Helmet-Maker’s Beautiful Wife)雕像。



一幅瘦弱、丑陋的老妇人形体,映入眼帘的是她那扁平的胸脯和几近见骨的松弛皮肤。


作品原形据说是曾经风靡巴黎上流社会的交际花罗密埃尔, 60年前罗密埃尔是巴黎的名妓,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


罗丹用震撼人们的心灵的雕刻手法和观察,提出了美丑的真实。


这就是生命的真相!


生活中的芸芸人类,虽笑“娼妓“,可仔细想想,又有谁不是以“娼妓”的手段生存呢?又有谁不曾年轻美丽和豆蔻年华,却不得不经受年轮的摧残,面对世事的折磨和碾压,终回归一幅皮囊……


关于美学,是感性认识中的一种特别感性的认识,事实上是人低级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直觉,却是艺术美的展示。“既清楚又混乱”,这就是好的艺术品所表达的美的意义。


西方美学的对象是艺术,中国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呢?


中宣部曾让宗白华写中国美学史他写不出来,宗白华(1897-1986)至死也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神动”。为什么中国人画画画成这个样子,而西方人不一样。中国美学史,一定要以艺术为对象,而不是政治,否则永远也写不出真正的中国美学史。


宗白华《美学漫步》中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一文,对于宗先生一方面自豪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美丽精神,另一方面却忧心忡忡、恨铁不成钢的当下情结,感同身受。

什么人搞哲学,用一句调侃的话说“就是一帮有钱还闲着没事干的人搞的”。


我想起这个无厘头的话题,并不是想亵渎美学的神圣,而是想说哲学或者说美学真的是需要那些衣食无忧、无门无派,醉心于思考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由人去研究的,如果离开了这样的前提,人文科学就无从谈起,美学包括艺术都会成为工具,而失去了名字背后的本源和价值。


我并不否认你对美的欣赏,可我有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权力,对,就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力,我觉得美就是美,我不觉得不美就是不美,完全以个人的名义。


我家门前有一颗女贞数,枝繁叶茂,大大的树冠被修成我喜欢的球形。



它用生命将圆形的树冠画在了大地,以一种别样的美诠释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不虚此行啊不虚此行,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凡艺术,包括美学,都属于人类特定阶段形成的美学潮流,通常被称为主流。


世界变化了,普通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现实,随着人工智能比如ChatGPT的出现,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艺术将变得越来越大众,越没有标准,现有的艺术主流将越来越成为曲高和寡的小众,不过,更尤为珍贵。


我以这样的心情来描述《美学漫步》的读书心得,一是袒露自己关于美学和艺术的无知,二是为自己的“无知”找个借口,以免自己陷入永远“无知”的境界,因为这是一个确定的结果,我肯定。



【传承与未来】读书会第184期 《美学漫步》——宗白华


2023.6.13






38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窄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