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张家卫

脑洞《庆余年》的含沙射影(六)


原创:张家卫

《曹操传》读书分享



【按语:TWG Tea Club 读书会第76期推荐阅读《曹操传》,作者是已经90岁的张作耀老先生。我阅读的这本《曹操传》近30万字,出版于2000年10月,是《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中的一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据作者在后记中介绍,文字的研究和形成是上世纪90年代,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中国时代。


读书笔记写下了1.4万多字,与读友分享竟然说了两个小时。看来真是闲的!就将全文分成了六次,与小众的读友们分享。仅仅是一家之言,胡说八道而已】



五、《曹操传》中的大鸿胪与《庆余年》


阅读曹操的丰功伟业,回顾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四百年的皇帝们,真的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本领,无论是凭出身高贵,还是凭文韬武略,或者是笨蛋一个,无不有过人之处,或者想有过人之处,却无奈铅华落尽,终是一地鸡毛。


后世评说,翻来翻去还是那几本。张作耀老先生的主要参考典籍之一便是《三国志》,但是他在考证作者陈寿的时候,说他虽为蜀国人,却因为在蜀汉国并不得志,因此对诸葛孔明先生以及汉中王刘备的评价虽客观,却比较中庸,而对敌国曹操的评价颇高,誉之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但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因为更盛名,因此诸葛孔明先生以及刘备的声名较之曹操不仅反转,而且简直就是正派人物与大反派的较量。


哪个帝王都想青史留名,想着把自己写成千古一帝,甚至不惜以焚书修史来为自己造名。回头去看,都是一些笑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些天,一直在追剧《庆余年》,原著作者的名字叫猫腻,网络小说。追剧的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庆余年》的背景朝代对应的究竟是何朝何代?” 阅读张作耀老先生的《曹操传》,给了我更多灵感,也寻得了一些依据,举一反三,让追剧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庆余年》讲的并不是哪个朝代真实发生的事 ,也不是穿越回到了过去,而是穿越到了未来。设置的故事源头是,地球文明即我们现在的文明被大冰川期(气温急降,冰封世界)终结,被埋葬于冰川之下。地球在冰川时期结束之后又诞生了新的人类,并且不断进化而产生了庆国之前的朝代,人类文明的火种再次点燃,究竟该往何处去?这就是《庆余年》叙事的主线。


《庆余年》的故事背景主要有三国势力,北边的北齐,南方的庆国,东边的东夷城,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小国。其中,北齐、东夷城和若干小国都是昔日第一强国北魏解体后形成的。北齐开国君主是当时北魏第一名将战清风的后代。主角范闲是庆国人,陈道明扮演的角色便是南庆皇帝-庆帝,为电视剧增色不少。


我觉得其背景主要依据的朝代便是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上下四百年。


其中有一个剧情,庆帝安排范闲去鸿胪寺任职,担任与北齐国谈判的副谈判代表。鸿胪寺的衙门引起了我的好奇和注意。我去维基百科查询,了解到大鸿胪的官职是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的,主外宾之事。到了北齐时期才开始设置鸿胪寺,为主外宾的衙门,主官为鸿胪寺卿。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皇帝姓高,历经六帝,存续28年。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南面的西魏和北周以及北面的梁和陈,后被北周所灭。


《曹操传》第17页,谈到当年第一个赏识曹操的汉太尉叫做桥玄,他的履历上就是做过东汉的大鸿胪。第29页,写到曹操的父亲曹嵩,也做过大鸿胪的职位。《庆余年》说的是鸿胪寺,由此可以认为《庆余年》对应的朝代要较东汉更晚一些,属于三国之后的魏晋时期。


其实,如果仔细推敲《庆余年》的故事讲述,猫腻是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来了个大杂烩,他想说明什么呢?我觉得一是想摆脱历史的束缚,戏说帝王将相的真假人生;二是想说明历代王朝变来变去,不变的是尔虞我诈,以“文明”为名而演练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一出出闹剧。


《庆余年》中的北齐、东夷城、南庆等国家并立并存甚至是以敌对状态的存在,类似于中国南北朝以及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范闲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八品的太常寺协律郎一职,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北魏以后各朝均设有协律郎,负责掌管音律,隶于属太常寺;礼部、刑部等六部的设置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从八品高手北齐程巨树的穿戴来看,北齐更像是五代十国时代北方的契丹;鉴查院的名称,有些类似于明朝时期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北齐国则直接用了锦衣卫的称呼,拥有独立办案、审查、逮捕、监视百官的大权,百官畏惧如虎。当官的戴着的官帽则与三国时期以及之后的西晋非常相像。



陈道明扮演的庆帝是第四位大宗师,武功之高,几乎少有人能与之比肩。南北朝时期还真有这么一位皇帝,那就是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灭了东晋,成为南朝第一位皇帝,被誉为史上最能打的刘裕皇帝。


南宋词人辛弃疾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得就是他。词中的“寄奴”,正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明面上庆帝有四个皇子:大皇子是东夷人宁才人之子。二皇子李承泽是淑贵妃之子。三皇子李承平(实则老四)是宜贵嫔之子。太子李承乾生母没有介绍,据推测应该是皇后所生,也就是庆帝的嫡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的名字就叫李承乾。范闲是庆帝与叶轻眉所生,算是私生子,未列名分。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非常喜爱李承乾,一直没有易储的想法,但太子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唐太宗因爱也并未杀他,只是废为庶人,流放黔州。后死于唐太宗之前,令其心痛不已。这一史实,倒也是与《庆余年》中的太子与二皇子的宫斗颇为相似。


只不过,《庆余年》中的庆国-南庆、北齐国,与实际地理位置正好相反。南庆不在南方,应在北方,而北齐不在北方,恰是南方立国。东夷,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的称呼,也有说中华文明的起源朝代—商(前1600年-1046年)的文化就是东夷文化。商时期并不是一个统一帝国,商本身也是诸多国家之一,只是实力最强,并被诸多小国推举为盟主而已。因此,《庆余年》中的东夷城应该是作者映射的一种国家形式,与孔老夫子“克己复礼”缅怀的是周朝周礼一样。


东夷城只有城主没有国王,是一个港口城市,十分繁华。有天下第一大城的美称,占地面积广。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当然是讲究贸易了,所以这里的商业比较发达,也没有城墙,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城邦。在这里可以看到天底下各种各样的货物聚在这里,城内熙熙攘攘,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我又开了下脑洞,与当今世界进行了一下比较,似乎也可以看到庆国、北齐和东夷城的影子。


庆国就像是中华帝国,绝对的皇权统治,军事强国,精锐比较多。虽然也是一个繁华都市,却比不上东夷城那种繁荣,东夷城交易主要以利益为主,而庆国则是朝廷垄断,经济主要依靠是内库以及内库的利益各方。


庆国的皇帝—庆帝可谓是老谋深算又狠戾的人,只要有人背叛,绝对杀无赦。但他的帝王之术又玩得超级厚黑,不得不让人臣服。


北齐,一个崇尚文化的国度,出了一个天下大家庄墨韩。北齐的特务机构是锦衣卫,跟庆国的鉴察院齐名,都很凶猛。北齐的人心气都挺高的,觉得他们都是正统的人,对于庆国的人,觉得就是“蛮子”,带有鄙视之意。庆国文化人也对北齐国心存敬仰,视为文化人的圣地。


北齐的京城比庆国的京都还要巍峨,外人看着都觉得有一种压迫感。


如果我说,北齐国有点说的是灯塔国-美国,你觉得如何?东夷城嘛,如果拿欧洲的事儿往上靠,也是说的过去的,欧盟就是没有皇帝,有的只是轮值主席国。


电视剧《庆余年》的一开场,讲的是一个小伙子张庆(张若昀饰)想要换个方式阐述历史,用现代的观念来剖析古代文学史,却遭到教授(袁泉饰)的反对。



熟读经典的张庆写了一部小说,脉络就是让现代思想去与古代制度碰撞,主题是“假如生命再活一次”。因为他认为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想过重活一次,因为人的一生实在是存在太多的遗憾。他写故事的期望就是:珍惜现在,为美好而活。


看到《庆余年》的结尾,我不得不感叹,张庆的小说,或者说猫腻的图画,终究没有走出中国式的帝王轮回,文明的进步只能一步一步,所有前人走过的历史不会让后人汲取教训,哪怕你是来自于另一个高维度文明世界的引领,也无济于事,这就是人类的宿命,人性的无奈。


《庆余年》主要人物的结局是,范闲隐居江南,带着家人去了西湖居住。娶林婉儿当正室,思思、战豆豆当侧室,思思替他生下长女范淑宁,林婉儿替他生下长子范良,战豆豆替他生下二女儿红豆饭。庆帝被范闲刺杀,死于五竹之镭射眼。长公主刺杀庆帝失败,自杀。太子刺杀庆帝失败,自杀。二皇子刺杀庆帝失败,自杀。


庆国继位皇帝是四皇子,范闲的学生;北齐皇帝是范闲的女人—战豆豆;东夷城王十三郎是范闲的好友,大皇子。


世界和平了。大宗师绝迹之后,范闲本人掌握着天下最强的九品上力量,拥有了新的独一无二的超级“核武器”。三个国家势力的君主均是范闲的亲信,范闲成为地球上的无冕之王。


至于未来,如果不是故事,一定会继续着如前一样的血雨腥风。你不信吗?让我们再看看南北朝之后一统中华的隋帝国的下场:


南北朝之后的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灭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南方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好景不长,仅仅存国38年的隋朝,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兵变杀死,李渊逼杨侑禅位,隋朝落幕,大唐又开启了。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著作《历史》中说:“一旦统治者变得不受欢迎,他的所有行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这就是著名的塔西佗陷阱的来源。



中国美学家潘知常在谈论《三国演义》中的乱世成因时,说:“专制社会乃一无限之政府,其欲望是无法克制、只能不断去满足的。皇帝越是去横征暴敛,国库越空虚,均为贪腐所侵蚀;国库越空虚,则加剧皇帝之横征暴敛,社会不得不崩溃。专制社会下的中国政府,不贪污、不腐败就无以发财,升官为发财,争权亦为夺利,从皇帝到官员皆是如此,贪腐不可抑制。” 潘知常认为专制政府如果到了如此局面,那么就是进入了“塔西佗陷阱”,最终一定会导致乱世的出现。


今天早上,网上又爆出了两个新闻,一是成都49中林姓高三生坠楼被网民质疑,二是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被网民质疑,加上前两天中国杭州动物园“豹子跑了”的“瞒豹”事件、北大医院一名叫做张煜的医生叫板中国医疗界肿瘤医治的黑幕,还有中央党校王玉瑛教授因为赞扬加拿大医疗制度而被网络攻击不得不关闭微博账号的事儿,都让人稀嘘不已。当然,西方世界也是风声鹤唳,神经兮兮。“真相”二字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被挂在嘴上,却最难求证的一个名词。



张作耀老先生极推崇曹操的《观沧海》,并且将毛爷爷的那首《浪淘沙.北戴河》与之对比。他(151页)写道:


“一千七百年后,1954年,新时代的伟人毛泽东写有《浪淘沙.北戴河》词一首,词曰: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白浪滔天“胜过”洪波涌起“,”一片汪洋“何止水澹山峙,一派更大更壮的气势和胸襟。


民国大师陈寅恪在其《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评价道: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ào)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丞相,封魏王。知人善察,雅兴节俭。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摘要》;所造新诗,慷慨悲凉,与子曹丕、曹植被后人称 “三曹”。


我又见到了一网络写手的评语:


这厮身上,看到了几乎全部的人样。有才么,有才!文看《短歌行》,《龟虽寿》;武见《孙子略解》,《兵书摘要》。渣么?渣。真TM渣!


看吧,这就是现今小青年们心目中的枭雄曹孟德,褒多贬少,已经不错了。


黑格尔先生在《历史哲学》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中国虽然有各个朝代之间的更替和转变,但却始终没有什么变化,不过是一个王权代替了另外一个王权而已。一种亘古不变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历史的东西。”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我们读书时候的中学课本,老师让背诵这段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喝杯TWG Tea茶,平复一下心情。想想范闲的《庆余年》,还是他的隐居江南来的真实和惬意。



【全文完】








173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窄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