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做个烦恼的人吧-《西方哲学史讲演录》读书分享

做个烦恼的人吧




【夜深人静,很久没有这样一个人傻傻的呆着,望窗外睡梦中的城市,感受夜风、音乐、懒洋洋的灯光以及莫名其妙的思维飞扬……



一个人最珍贵的是今天,因为今天是一生中最不可复制的,即使你按照同样的时间表,但是今天永远是今天,这就是生命的珍贵。


比如人的相貌会变,人的行为模式也许会变,比如杰克逊总想把自己变白,很多人已经变得有钱,有地位,但是无论怎样变,你还是你。因为你永远无法认识的是你自己,这是苏格拉第说的。


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很心痛。但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来做善事呢?所有的人都在赞美出钱的人,这是可怕的!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与钱挂钩了,这是金钱的社会!你有钱,就有地位,就受人尊重,这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吗?


用我们的智慧来搜索生命的兴旺之道。


墨子的思想,代表的人物就是水浒的108好汉,就是字。中国的读书人,两种倾向:一种是摇扇派,自称名士,追求清风明月,追求清福伴己;一种是到朝上做官,自称朝士,追求洪福齐天。实际上都是在无福。缺乏的就是一个人的字。这样想来,我倒是墨家了。


武侠小说人人爱看,因为终于找到了情感的出口,但是每个人都不喜欢做其中的侠客,因为侠客经常的是要吃亏的,即使良好的结局也是作者和读者的期望而已。实际上,生活中的实际人,都是缩头乌龟,理论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生活中的真侠客很少,如同《笑傲江湖》中的众多人物。而我,喜欢令狐冲,喜欢做令狐冲,因此是不是我也算是生活中的另类呢。


时尚是FASHION,就是说需要经常变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时尚了。但是如果人一生之中追求时尚,而忘记生命之本,则是可悲的。乡下姑娘进了城,刚刚学得三分样,城里FASHION又变了样。


嗯,有些意思!但是又想,到底主流是时尚,还是另类是时尚呢?概念上说,主流应该是时尚,很多人喜欢才能说是时尚嘛,可是实际上,大多的时尚都是少数另类人喜欢并且推为时尚的。突然想起,我也时尚吗?


如果我们可以活100岁,那么假如从20岁开始有智慧,70岁开始停止智慧,则我们只有50年的获得智慧时间。如果再一天只睡6小时,则获得智慧的时间只有50×1/4=12.5小时。如果每天再有一半的时间是不开心的,即是混沌的思维的,则获得智慧的时间是12.5×1/2=6.25小时。如果我们再去掉一半的时间看医生吃饭等等,则应该只有3个小时在获得智慧。这一算真的很可怕,生命好像一下子缩短了好多好多,所以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否则一定是碌碌无为的。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灵魂的动物,好像是苏格拉第说的意思。


理性:知-真

感性:情-美

意志:意-善


“DO WILL”――做我(们)期望的事情!发明的这个创意还真他妈的有才,好!



昨天忙碌了一天,为着另外一场演出的准备,效率挺高的,尽管剧组里原来的女一号又发脾气了,我觉得挺可笑的。晚上与几个大哥大姐喝了点酒,聊了很长时间的天,睡下的时候,时针已经过零了。早上翻来覆去的就醒来了,忍不住的梦里梦外的,就起身记下来吧……


女人不能懂哲学,否则就是对哲学和女人的两大伤害。往深里想想,现在的女人应该是有人类历史上最可悲的时代,因为她们不仅要有传统的持家任务,还要有事业的渴望,否则好像就不是现代女人。


乌龟翻了个个,两面都落不了地。其实,我想女人终究还是应该坚守其传统的使命,这才是幸福的。当然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别光守着祖宗赐她的性别和脸蛋,甘当地摊上的花瓶货。这是内涵类的东西,而非表象。


女人应该比男人具有更大的智慧。


男人天生是为了征服世界而来,女人却是天生为了征服男人而来。女人只有让男人觉得她是不可替代的,即她能给男人很多方面的智慧补充,她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佳人,即获得男人的不离不弃,这种征服才是符合天意的,否则即使你哭瞎了眼睛,哭破了嗓子,也是自己的无能和无知,是上帝让男人离开的,因为你的征服不符合上帝的旨意。


曾经上课迟到了,找了好多理由,比如路上塞车、起床晚了等等,老师说:难道这种情况仅仅是今天才有的吗?;好了,如果我早早的到达了教室,本以为老师会表扬,可老师又说难道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浪费吗?,意思是说,你该几点来就几点来,不用提前来而浪费你应该的时间;想想看,这无非是一个道理,就是说人生很多事情角度的可变性是很多的,关键的在于我们对于做每一件事情的态度。


做事的原则就是100分,因为如果你99分,也许你失败的可能性就在那1分,而胜利一方的可能性往往也就在于那1分,尽管你胜利的概率很大,但不是绝对的。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得到100分,但我们一定要知道100分的含意,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的努力而不侥幸。


人生面临的问题很多,不失败很难,问题是我们怎样做好失败的准备,特别是心态的准备,然后不断准备积蓄重新站起来的能力,特别是心态的准备。


曾经有一个和尚,与世无争的在一个穷乡僻壤的村中小庙里修行。村里有一个富家小姐和家里的长工相爱,生了一个孩子,长工害怕,就远走他乡讨生计去了。小姐不敢实说,所以就推说是那个和尚非礼生的,和尚受到了来自村里乡里的责骂和鄙视,也化不到缘了。可是和尚没有说什么,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抚养到了18岁。当年的长工挣了钱,衣锦还乡回来了,与依然等他多年的小姐商量想要回孩子,和尚便还是什么也没说的把孩子送回来了。


和尚吃亏了吗?这是一个命题。正确的答案应该说没有,和尚赢得了长工、小姐、孩子三个人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赢得了乡里乡亲的由于曾经误责而重新给予的更大尊重,更赢得了心灵的真正向佛。


认识生命,面对生命,造化生命。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因为人之。无情不好,但是滥情也是万万不可的。


人常常会有很多烦恼,但还是做个烦恼的人吧,否则你会去做一个不烦恼的猪(HAPPY PIG)吗?问题是,我们应该通过烦恼,努力获得智慧,使自己不去烦恼,或者说能够承担烦恼。明明白白的烦恼!


理性的生命是明明白白的生命。老子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古代文字中,是一个字。这里的说的是人的自身存在的本性和受环境影响的习性,这个性受制于。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身欲,求生、求死、求快。而这个字,则是命,命是时之所遇也。

在古代希腊神话和传说中,即使众神之神宙斯也最终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何况是凡人呢?然后无可奈何的只能称之为”――命运!


在西方的哲学里,对命运的看法是客观的,即认为这是一种观念,而非中国传统理念中的好坏二元论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我认为好的,你们不认为好,所以我还是涅槃吧!佛法云:万物因缘而生,而非简单的因果关系,缘生缘灭。所以要学会放弃,并且行动放弃而不是简单的心动。


人一生的好坏不是我们事先能判断的,此时此刻的好,不一定在那时那刻就是好的,这就是形而上的东西,但是有一定道理。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努力的运筹帷幄,这就是掌握命运。洁自污出,明从晦生,修养本性,去除习性。


粪虫是最臭的,但是如果能够蜕变为蝉,则就可以饮露于秋风之中了。腐草之中的萤火虫,夏天只要飞起,就可以用体内之光照耀夜空,哪怕是一点点。


磨难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时时存在的,但最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应对磨难和痛苦,从而使它影响了我们的整个生命。


小人之所以能称之为小人,就在于小人能够达到目的的能力很强,原因在于他可以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还在于小人由于良知的反省使他一定会赶尽杀绝决不手软。当然,小人的下场一定是受到他自己良知的审判和天谴。


人生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停止,即知止


我们所仗持的一切快乐,都是外界环境带给你的,但是当你离开世界的时候,你能带走的只有你自己。想一下,如果你能够活的足够久,则最后也一定是这个结果。


生命的兴旺之道在于你自己的认知。抛开你的情绪,抛开你的好恶,抛开你的主观经验,你才可以看清真实的自己和世界,这是《易经》的一个重要观点。


是真才子就没有不风流的,比如大诗人韩愈等诸多名士,风流就是像风一样流动不已,否则怎么能潇洒自如,斗酒诗篇呢?关键在于他的性情和出发点,圣人乎?风流乎?中国人的观念就是求全的观念,好像你是圣人就不能有风流的想法,更不能有风流的事趣,反过来说,你风流了,则就当不了圣人了。好歪的几千年中国传统的满口仁义道德,可恶!如此,我们本来就不是圣人。


人只有事悟痴除,则就可以找到自己恬淡的本性。


有一个妈妈,死了儿子非常悲痛,祈求释迦牟尼佛救救自己的儿子,释迦牟尼佛说:你只要能找到没有死过人的任何一户家庭,则我就帮你救你的儿子。妈妈果然四处寻早,当然找不到任何一家。


每个人面对自己的不幸,都以为自己的不幸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实际上这些不幸仅仅是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不幸,它的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对不幸的态度。


初一十五所生之人有的人说是命带坎坷,有的说是当大官、当娘娘的命。这些被称为迷信或者形而上的东西,却是对于我们的一种人生启发――信命但是不随命,恬淡但是不消沉。


生命里的事情,真的是这么回事,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但是,我们还是在于寻寻觅觅,为什么?人活着的乐趣不就在于寻寻觅觅吗?否则不就都成了幸福猪“HAPPY PIG”了吗。


天气已经大亮了,语无伦次的说和漫天飞舞的想,如此记载倒不失为一种方法,可能大圣人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以上的文字是2008年时候写的,那时候我常住在北京,北京西面的世纪金源小区,当时就是冲动的想记下一些当时想的东西,起的名字叫《我的一点北京随想》,不是一天一写,而是有随想的时候就写,而且不在任何地方去发表或者分享,就是留给自己的记忆。



结果,只写了两次,就搁笔了,而且已经忘记了这事。



因为TWG Tea Canada Club读书会第162期推荐阅读赵林教授的《西方哲学史讲演录》,就去翻翻曾经记忆的那些随笔,那时候我也开始学习哲学,然后就发现了上面的文字,觉得可以拿出来与书友们分享,回忆一下。



赵林教授出版这本著作的时间是2009年,他《序》的落款是“2009年2月18日于武汉大学”,与我的随笔属于大致相同的年份,当时的心情想来也差不多。今天再版,相信也是一种回忆。



我以这样的方式与书友们分享也不算距离赵林教授的书太远,因为他在书中写道“在这个哲学没落的时代,仍然有一些顽强的追求者怀着一颗爱智之心在追问着那些根本性的哲学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没有终极答案。”


他还说:“哲学教给你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素养,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


其实,这句话的最早出处是康德,他在哥尼斯堡大学讲哲学课时对学生说:“我并不是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哲学地进行思维。”



我想,我算是那些顽强的追求者吧,也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分享……



2023.1.10 新加坡

6 次查看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