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论语与算盘

《论语与算盘》读书分享

作者:张家卫




一、《论语与算盘》的作者


涩泽荣一(日文:渋沢栄一,しぶさわえいいち;英文:Shibusawa Eiichi)



1840年3月16日出生于一个豪农家庭,或者说大地主之家。1931年11月11日,以91岁高龄去世。


被尊称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等。


他曾任明治政府财政大臣,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33岁时弃官从商,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银行(第一国立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业务遍及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众多领域,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


日本一本著名的财经杂志对100位最成功的企业家进行调查,其中一项是“谁是你最崇敬和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涩泽荣一名列第二。


涩泽荣一不是作家。


1916年,他76岁,宣布退出实业界,进入退休和做公益状态。



也正是这一年,《论语与算盘》出版。事实上,这本书是他之前多年以来在学校、各个慈善机构以及商会、协会所做演讲的精选合集,并非特别著作。


因为这本书的内容跨越了他76年的人生历程,真实体现了他一路走来的成功经验,也有教训,更多观察和感悟,讲了精打细算的赚钱之术,更多以《论语》为话术解读他认为的儒家之道。因此,涩泽荣一后来被称为将《论语》作为第一经营哲学的人。


所谓《论语》,就是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二十篇,15900字。


如果他的事业不成功,那是万万不会被称为第一人的。《论语》主讲者-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可不是在他生前,而是死后。


第一个为孔子完完整整立传的人是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的最后表明了他的心志。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换句话说,他是要做孔子的门徒,一个隔了四百多年的门徒!


二、《论语和算盘》讲了什么?


《论语与算盘》出版,共十章,25万字。2012年,中国首次出版。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仅仅择其一部分。


1,论语在涩泽荣一心中的地位


我一生都尊崇圣人孔子的教导,把《论语》当成一生的必修课。


我认为,人生在世,如果想深谙处世之道,必定先要熟读《论语》。


德川家康家族之所以能开创如此宏伟的霸业,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论语》。


我曾经把德川家康家族的《神君遗训》与《论语》作过比较,我发现它们二者竟然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2,何谓士魂商才


如果想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受世人敬仰和爱戴,那在为人处世上就一定要有士魂,但如果仅有士魂而无商才的话,也不能在经济上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士魂与商才在人之修为上缺一不可。那又该如何培养士魂呢?书本当然是一处可以汲取这门知识的好地方。不过我认为,所有书籍,只有《论语》 才是最能培养士魂底蕴的根本。



3,如何面对逆境


处在一个社会变迁,政体革新的时代,就算我再努力,也还是有些难以适应,是真的身处在逆境中了。


对于过去在逆境中发生的那些人和事,我至今想起来仍历历在目,而且我相信与我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不过,这毕竟是社会剧变的大风浪,人一生碰到的次数也不多。


可是,那些我们不能预测的小风浪就数不胜数了,被这些小风浪卷进去的危险也无处不在。因此,当你身陷这些小逆境之时,就应该要好好想想它到底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了,经过认真分析,从而寻找到好的对策。


依我的经验,我唯一能告诉大家的就是:身处自然逆境,要知足守本分,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以不变应万变。任何的手段和方法都不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因为这是天命。


如果硬要把这宗罪强加到人为力量的头上,结果只会被这自然逆境所打倒,直至最后束手无策。所以,大家最好一边先安于天命,静静等待即将要降临的命运,另一边则锲而不舍努力上进。

相反,如果陷入的是人为的逆境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大多数人认为逆境都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反省并加以改正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你想要幸福,那就要努力去追求,如果什么都不做而坐等幸福降临,结果只会是自寻烦恼,陷入自己给自己制造的逆境中不能自拔。


做事要量力而行


4,孔子决不是鼓励贫穷


过分重视或轻视金钱都是不对的。孔子说过: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孔子决不是鼓励贫穷,只是说: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中有一句话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有人认为,这句话就是孔子轻视富贵的最有力的证据。


其实,再仔细思考一下,就会知道孔子并没有轻视富贵的意思,只是在教导人们不要沉迷于富贵。孔子的意思是,获取不义之财,还不如安于贫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值得推崇的。所以,孔子并没有轻视富贵,推崇贫穷。想要对这句话得出正确的解释,那必须要注意“不以其道得之”这句话。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出自于《论语》,是这样说的: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这句也是经常会被误解为轻视富贵的典型。其实,句中也丝毫没有轻视富贵的意思。上半句的意思是,只要是正当的方法,又能够获得财富,即使再卑微的,类似于马夫这样的事,我也愿意去做。而下半句是在说,如果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财富,我宁可不要。所以,孔子并不是在轻视富贵,而是鼓励要用正当的手段谋取富贵。


孔子为了致富,甚至可以去做执鞭的马夫,这点肯定会让大家目瞪口呆,大吃一惊。但事实就是事实,这就是出自于大圣人孔子之口,毋庸置疑。然而,孔子说的富是指正当的富,对于不义之财和不合理的财富,他是嗤之以鼻的。可惜的是,后儒们却曲解了孔子真正的意思。


说到富贵功名,不管善恶,一概而论。这样的结论也未免太轻率了。


要知道,合乎正道的富贵功名,孔子也是会积极争取的。


5,道德观


我们的责任就是以仁义道德为本,推动经济的进步,务必确定义利合一的观念。如果对富和仁还有疑问的人,也应该尽快清除这个疑问。


道德是否也会像物理学、化学那样逐渐进化呢?有人认为,道德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进化的。虽然很难给道德下一个完整而准确的定义,但宗教信念却是可以用来加强道德的。


因而我认为,古代圣贤所说的道德,并没有像其他事物那样,随着科学的进化而发生变化。



6,宗教观


我一向没有什么宗教观念,话虽如此,但并不意味着我没有信仰。


我的信仰是儒教,它规范我的一言一行。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天命,就像四季依次循环运行一样,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得到,它都在万事万物中行进着。只要相信对天命必须以恭、敬、信的态度加以对待,那么,“尽人事以待天命”这句话中所包含的真正意义,就能完全理解了。


7,仁义道德与物质利益是没有冲突的


如果在过去,只要治者能重视道义,对从事生产致富的人加以限制,让其只能小范围的活动,说不定就可以减少这种弊害。可真这样做的话,只怕也会阻碍国家财富的发展。


因此,为了能真正的致富,必须制定一个大家共同认同的规则,就是我所提倡的仁义道德。仁义道德与物质利益是没有冲突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好好研究如何才能保持仁义道德。假如我们能够依照这些道理行事,于国于民,都是能增加财富的。


至于具体的方法,我们虽然不能就日常之事举例一一详述,但务必请大家牢记仁义道德与物质利益是一致的。


8,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欧洲事变的走向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因为我一直以来都认为,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断不会出现如此暴戾之人的。原来这只是我的个人臆想罢了。


正所谓“一人贪戾,一国作乱”,现在已经上演了这一幕。所以现在最令我担忧的是,后人会不会继续重蹈覆辙呢?如果真的出现了,那就只能怪我智力有限了。难道这仅仅是由于人类的贪欲过于膨胀所造成的吗?


涩泽荣一说的是希特勒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称欧战。日本那一次站在另一边,与德国开战并成为战胜国。



9,中国看法


1914年,涩泽荣一74岁,他来到中国。原本他对中国人、中国文化非常推崇,也对中国机会及中国合作不吝赞美之词。但是,这一次,他写道: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的两极分化现象。这里有上流社会群体,底层生活的人民,却很少见到人格卓越的中流社会人士。这个国家的人利己主义和个人意识太过强烈,他们没有集体观念,甚至家国意识也非常淡薄。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现今最大的弊病之一。



10,日本人的道德和西方人的信誉


很多人经常会指责明治维新的改革,说在改革之后道德不仅没有进步,还衰退了不少。我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那是什么使道德衰退了呢?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喜欢追究原因的人。为此,如果把以往的工商业者和现今的工商业者相比,谁的道德观念更强,谁更重视信誉呢?


我敢断言,今日的工商业者远远比以往的工商业者在处理事务上的能力要强很多,但是,今日道德的进步却没有和其他事物达到共同进步的程度。


道德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东西。



维新以来,物质文明得到了快速发展,可是道德的进步却没有与之相适应。


国家不同,道义观念自然也各异,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要仔细地观察社会组织的特点,体会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培养适合于这社会、国家的道德观念。


举一个例子来说:“父召诺,君命不待驾而行”这是日本人对于君父的道德观念,也就是说,父亲有所召唤,为人子的就必须立刻应声而起;如果君王颁下了诏令,作为臣民的我们就应该立刻去做到。这是自古在日本人中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这个观念和西方所推崇的个人主义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西方人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承诺,以及个人信誉。


日本是个提倡忠君爱国的国家,国民都彼此重视这种观念,即使在父君面前牺牲也在所不惜。但与此同时,日本人也遭到批评,不遵守个人之间的承诺。可以说是差异使然。因此,不究其所由来的原因,就对我国所有国民一概而论,认定日本人必是商业道德败坏,毫无诚信可言,这实在是毫无道理可言的。


我虽这样说,但我并不觉得日本人现在的商业道德已经很高了,对于近来的工商业者来说,有些人的道德观念确实非常淡薄,但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因为极个别的几个人,让民族,让国家蒙羞,造成如此之大的损失,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吗?


11,涩泽荣一的其他论点


商人利益优先,道义往往不顾,长此以往,整个商业环境就会沉沦不堪,对一国之经济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


将儒家的道义观念普及,树立统一的道德规范,无疑对商业的发展有很积极的促进。


讲规范,如“从心所欲不逾矩”


讲得失,如“得意之时要淡然,失意之时要泰然”“成名常在穷苦之日,败事多在得意之时”


讲立志和学问,如过犹不及,“余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讲常识,如“口是祸福之门”


三、我的一点体会


涩泽荣一的《论语和算盘》,以拳拳之心说了作者的良好愿望,或者说是他的终极理想。


就我的观点而言,道德自然是要讲的,但绝非决定性因素。


比如,如果以德经商,就是违反人性。如同以德治国一样,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皆如此。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曾提出一种“潜水艇夹肉面包”理论: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没有有效的组织,此乃成千上万的农民。其中三个基本的组织原则,就是尊卑、男女、老幼,没有一个涉及经济及法治和人权,也没有一个可以改造利用。


其结果,就是从上到下,全都是满口仁义道德的皇帝、官僚、文人和百姓,至于行为怎样,翻翻历史就知道了。


再比如,依法治国,法是什么,法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一种法制观念,比如自由、平等和私权神圣不可侵犯等,“法”如果成为统治者手里的权杖,那么所谓“法治”,就只有“治”而无“法”。


因此,我以为,德,从来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实则非治国、治公司之本。“法”,就各自理解了。


个人以为,承认人之本性,才可以有的放矢。


比如,商人就是趋利,但因为趋利则必然要满足用户之私利,让用户满意,因而商人获得成功。反之,坑蒙拐骗,即便成功,也是一时而决非会长久。


道德如同人之衣服,裸体最美,却无法赤裸裸示人。文明进步的标志,就是以道德为名,让人穿上了衣服,无论是道貌岸然,还是花花绿绿,奇装异服,只要不侵犯别人,则为道德的底线标准。


即便是《论语》,孔子所言也不少是和稀泥的地方,涩泽荣一在书中也有提及。因此,也并非真理。


算盘终究不是一个工具,对于商人来说,算盘上的数字才是他真正关心的东西。要不,昨日的算盘怎么会成为古董了呢?



或者说,千百年来,道德并没有融化进人类的血液里,成为基因传承的一部分。还是衣服,只是衣服的款式不断的变化,依照当时统治者的好恶或者时尚来变化。也因此,宗教大行其道,至于道德究竟如何,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


清朝灭亡的时候,不少人为丢了辫子而自杀,也有不少妇女为不能缠足了而痛哭流涕、茶饭不思,这都是当时的道德。


所以,道德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如果,果然以《论语》为德,则也幸甚,却难啊。


涩泽荣一在书中说: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耶稣则说: “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说法虽有不同,但都是在告诫人们要弃恶从善,只是一个从正面说,一个从反面说,道理还是一样的。


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各个宗派和门之间,相互抨击,互相指责,实在是不明智啊!我不能断言所有的都能达到归一,但希望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归一,因而才成立了归一协会。


协会成立数年后,成员不仅有日本人,还有一些欧美人士的加入,大家共同针对某一问题互相研究。四十多年了,我一直倡导仁义道德与物质利益的统一,并付诸了实际行动。话虽如此,可社会上的反面例子,屡见不鲜,这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无论如何,涩泽荣一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他们不仅在说,也在率先垂范。尽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却可以缓解问题,或者给人一个镜子,让这个世界不至于太坏,至少知道道理。人不穿衣服虽然最美,却没办法走到大街上,至少没办法与人群一起,此乃人类文明的一个解读吧。


四、对涩泽荣一影响最大的东西其实还有西洋


1867年1月到1868年11月,涩泽荣一27-28岁的,不仅以德川昭武随从的身份出席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还随着访问团到过法国,瑞士,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国家。


近两年的赴欧游历考察,对涩泽荣一产生了重大影响,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正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高歌猛进的时代。


他详细考察了近代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对股份公司尤其感兴趣痛感必须在日本打破官尊民卑的落后观念大力推行合股经营。欧洲先进的工业文明和经济制度给他的思想带来了强烈冲击。这次宝贵的西洋经历也为他日后引进并推行资本主义的生产管理和企业经营奠定了基础。


他的唯一一部以著作方式写就的书,叫做《立会略则》,出版时间是1871年,他31岁,也就是他从欧洲回来之后开始撰写的。



这本书的内容朴实易懂,明确了股份制企业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确立了设立股份制企业的具体方法。该书规定,公司制企业为众人所共同创办,故聚资结社应以国家公益为重,但公司和政府二者应各行其是,界线分明。


在一般情况下,政府不干涉公司企业的经营,从而明确了股份制企业的民营性质和自主权。尤其强调“财产私有权归个人所有,乃是天下通行的公理,他人不得侵犯”,“国家之富强,在于工商业的发展”等信条。


《立会略则》一问世,就引起了新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以大藏省的名义印制发行,同时还向全国各府县做了推荐,使这本书具有了准官方文件性质。


事实上,涩泽荣一的基本主张乃是,“谋利和重视仁义道德只有并行不悖,才能使国家健全发展,个人也才能各行其所,发财致富。”


《论语和算盘》这本书就是他以自己的经验来说明《论语》与“算盘”可以一致,并行不悖,并明确表示一定要把《论语》作为商业上的“经典”。他的工作“就是极力采取依靠仁义道德来推进生产,务必确立义利合一的信念”。


他还一再说明:全体国民都希望富有,但人有贤与不肖之别,有能与不能之差,谁都不应期待与某某一样富有,而且,财富的平均分配只能是一种空想。


个人之富即国家之富,个人如无欲求富,国家之富如何可得?正因为国家之富与个人之荣达,人人才能夙夜匪懈,自我勉力。


以上的这个涩泽荣一,是不是会让我们暂时忘却《论语》,而想起另外一本书,那就是德国人马克斯.韦伯撰写的那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这本书首次发表于1904—1906年,被公认为道出了资本主义世界崛起的根本原因,同时还深入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在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停滞之势。


五、评价


  1. 这本书大概成书与100年前的日本,当时日本处于明治维新后40到50年,社会状态很像时下中国,整个社会处于逐利而浮躁的状态,涩泽荣一以自己的从政和经商体验,结合自幼学习论语的心得写成此书,其中还涉及他当时所观察到的中国和美国社会,犹如为我们保存了当时那个时代人类社会标本,对时下中国发展依旧有借鉴,同时让我想起日本另外一位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少年时有血气之勇,后又经过命运沉浮,投身工商,砥砺前行,不断思考求索,后又写书诲人,都是吾等前辈楷模。

  2. 历史往往有相似之处,如今的中国,正处在涩泽荣一曾经历过的转型期,有些不法商人为了追逐利益,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甚至不择手段,连最基本的良知都丧失了!鉴于这种情况,提高商人的道德水平,培养经商者的道德素质,就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论语与算盘》中“义利合一”的原则正是儒家道德放之工商领域的行动指南,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原则。——百度百科

  3. 这本书读起来有种鸡汤的感觉,要不是有人推荐,根本读不下去。里面的道理放在100年前作者的时代固然是伟大的,但放在今天来看,已经不在是那么具有警醒的效果了,或许是那么多年了,里面的这些道理大家通过实践也基本悟到了,只是怎么说呢,就像大家说的: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关键还是看个人在具体情况下的思考和行动吧。——王高

  4. “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的经商思想是日本崛起的秘诀。——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

  5. 涩泽荣一是世界上第一位看清经营的本质在于“责任”的人。”——学者、管理学大师德鲁克

  6. 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孔子的教诲对他们的影响至巨。——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

  7. 有本书叫《(论语)与算盘》,在日本非常轰动。日本经济发达,是因为他们读了这本书。。——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

2019年4月9日,日本政府财务相麻生太郎正式宣布,将在2024年度的上半年更换纸币图案,其中,将推出的1万日元新纸币,正面将使用涩泽荣一的人物肖像。



此外,2021年4月开播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势冲青天》,38集,是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大河剧,其中讲述的故事就是涩泽荣一。



TWG Tea Club Canada 读书会 第103期

2021.11.16

5 次查看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