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谁来创造财富呢?(第41天)

巴塞罗那的阳光明亮,空气里透着海边城市特有的微咸气息。


我们走进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数字服务与公民体验总局】(Directorate General for Digital Services and Citizen Experience)行政大楼。


ree

这是一栋新式建筑,弧形的大厅以浅色石材铺就,中央栽着一株高大的榕树,阳光从天窗洒下,在地面投出斑驳的光影。大厅的静谧与外面喧闹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


ree

在接待处领取访客证时,我注意到那条彩虹色的挂绳:紫底印着“Departament d’Igualtat i Feminismes”(平等与女权主义部),色带上同时缠着LGBTQ+象征的彩虹与白色三角纹。它轻巧,却几乎是一个政治宣言。


ree

会议在一间明亮的演讲厅举行。木质墙板与白色灯带让空间显得温和、理性。


屏幕上蓝色标题闪烁着:“Field Visits of the Network of Local and Regional Governments for Time Use — Time Use Week 2025.”


ree

我坐在中排的位置,前方是一位年轻女官员,她自信地介绍着加泰政府的数字化改革项目。手里这本印着“Catalunya lidera — An economic model of shared prosperity”的小册子,用英文阐述:加泰罗尼亚要做欧洲“共享繁荣”的样板。


随后上台发言的是索尼娅(Sònia Guerra López),平等与女权主义部的秘书长。她讲述部门如何通过“时间平等政策”促进性别平衡,如何设计公共政策让女性能更好地参与职场、家庭与社会事务。


ree

这一刻,政治理念与制度工程被完整地展示出来:一座城市以“平等”命名自己的治理逻辑,并以“女权”作为政策的核心动力。


平等与女权主义部成立于2021年,属于加泰左翼政府(ERC)主导的改革。官方解释是:为了“推进性别正义、抵制父权结构、扩大多样性参与”。


坐在会场里,听着关于“性别主流化”“包容性治理”(“gender mainstreaming”“inclusive governance”)的演讲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社会议题的行政化,它更像是政治身份的再生产。


ree

在西班牙的政治语境中,左翼阵营把“平等、女权、包容”作为文明的象征,右翼则视之为意识形态的泛滥。


于是“平等”这两个字,便成了价值立场的分水岭。


环顾会场,绝大多数发言者是女性,语言精准、充满信念,墙角的加泰旗帜与政府徽标交织在一起,形成某种仪式感。


这一次的【时间利用周】(TUW)活动,实地参访加泰罗尼亚政府的“平等与女权主义部”(Department of Equality and Feminism),聆听了介绍,引发了我近期关于EDI的一些思考。


什么是DEI?就是“多元、平等、包容”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是英文三个首字母的缩写。


所谓多元(Diversity),说的是承认并尊重个体之间在种族、性别、年龄、性取向、宗教、残疾、文化背景和经验等方面的多样性。


所谓平等(Equity),说的是关注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消除阻碍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障碍,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他们所需的、以实现更公平的结果。


所谓包容(Inclusion)。说的是创造一个所有人都感到被尊重、被接纳并能发挥自身价值的环境。


了解DEI这个词的人,应该知道这就是西方社会“政治正确”的代名词。


在我看来,这次参访的“加泰罗尼亚平等与女权主义部”(Department of Equality and Feminism),直接把“女权主义”作为部门的名字,正是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DEI体系化政治”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现实。


DEI(多元、多样性、平等与包容)原本是带着理想主义的词汇,它的初衷,是修补那些因历史歧视造成的社会裂缝。但在这一代欧洲政策制定者的语境里,DEI已不再是社会呼吁,而是行政规范。


演讲者反复提到的“procedural redesign”“service inclusion”“gender balance metrics”,都让人感觉“平等”正在被数据化、程序化、可量化。


当女官员在投影上展示那张写着“113个项目已启动,88个已完成”的表格时,全场响起掌声。


ree

我心中却浮出一个疑问:当平等可以被统计,它是否仍然具有温度?


这正是当今DEI运动的最大悖论。它起于道德良知,却可能终于制度冷漠。当所有人都必须“被包容”、每个项目都要“具代表性”,那种原本属于自由社会的宽容,反而被行政化成了一种“必须正确”的命令。


我曾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看到另一种景象,那里曾贴满女权主义的标语、彩旗与抗议涂鸦,但米莱上台后,这些口号逐渐被新的口号取代——“重建理性”和“去意识形态化”。


美国也是如此。川普阵营重新把话语焦点转向“能力”“自由”“秩序”,指责DEI制造了“逆向歧视”。许多企业悄悄撤掉DEI预算,大学校园里掀起“反觉醒运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对“被强制的正确性”产生厌倦。


这种厌倦不是反对平等本身,而是反对“伪平等的强制模板”。他们认为:社会不是通过口号而平等的,而是通过竞争力与自由实现的。金钱不是凭空洒下来的,而是被创造出来的。


民众开始重新讨论merit(能力)与fairness(公平),而川普阵营利用这种民意疲劳,正在把“反DEI”包装成“恢复常识与秩序”的政治口号。


所以在川普与米莱的话语体系中,“反DEI”不仅是政治姿态,更是一种“文化反叛”。


他们的口号粗糙,却直击人心:“我们要的是机会,而不是标签。”


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DEI的疲劳:当“平等”成为政治装饰,人们开始怀念“公正”的朴素。


一直标榜为文明灯塔的欧洲局势现在可比美洲要更为复杂一些,北欧和西班牙依旧坚持DEI理想,视其为“文明标志”,而中东欧与意大利的右翼政府则公开抵制,认为那是“布鲁塞尔式的道德帝国主义”。


巴塞罗那正处在这条意识形态的断层线上,这座城市以开放和艺术著称,却弥漫着一种语言的紧张,至少在我这几天的活动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询问平等与女权主义部的秘书长“部门有多少人”时,她说有280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ree

巴塞罗那的官方文件中,“父母”一词被改为“家长1”和“家长2”;地铁广播避免性别称谓;学校课堂讲授“性别谱系”和“家庭多样性”。


说到这里,加拿大社会的情况可以与之比拟,就不多说了。


本应是包容的工具,却在执行中反向制造了新的歧视:对传统男性角色、保守家庭观念乃至宗教信仰者的排挤。


这些变化看似细微,却在悄然重塑社会认知。有时我甚至觉得,巴塞罗那正在经历一种“语义革命”:词语被净化,性别被重写,连语言都要被校正成政治上无害的形态。


会议结束了,我们走出大楼,在外面的休闲空间咖啡交流,彩虹挂绳在胸前微微摆动,我低头看着胸牌上的字样:“Visitant”。


ree

这个词忽然变得很有象征性,我确实是一个“访客”,不仅是时间研究的观察者,更是文明理念的旁观者。


加泰罗尼亚的“平等与女权主义部”是一面镜子,镜中映出的不仅是性别政策的理想,还有当代社会对“正义”的焦虑。每一次社会进步都以“平等”为旗帜,但当旗帜飘得太高,地面的人是否还看得清方向?


人人都在讲平等,人人都在讲包容,人人都想少干活多得到,可财富谁来创造呢?因为强调DEI,就要设置越来越多的部门和人手,那么谁来创造财富养活这越来越多的公务人员呢?


说句心里话,加拿大卑诗省去年10月份的省选,以及今年4月份的加拿大联邦大选,给我上了一课。左翼的政党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的做派就是会说,至于干的如何,那就再说了,而“政治正确”的DEI就是他们致胜的法宝。


DEI是一场以善意开始、却被体制化异化的运动。


DEI揭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不平等问题,但当它被国家机器、政党标签化之后,就失去了自我修复的能力,变成了新的意识形态霸权。要不是以川普“大嘴巴”式的强力“霸凌”,这事还真是一般人不敢说、不敢讲,更不敢质疑和批评。


西班牙(尤其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此刻仍然处在“理想主义阶段”,他们以为能通过制度塑造“完美社会”,而美国与阿根廷已经进入“反思阶段”,意识到社会不能被符号政治所统治。


从2017年开始的“十年十国”计划让我在不同国家看到了几乎相同的一种循环,理想的诞生、制度的固化、信仰的疲倦。


美国如此,阿根廷如此,西班牙亦然。


平等、包容、多元,这些词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如此多地被频繁使用,也从未如此多的被滥用。

想起我在那天晚餐前的演讲中说的一句话:时间是身份(Time is identity)。


ree

在加泰罗尼亚,在巴塞罗那,这句话有了新的含义,他们用时间去证明一种身份,一个比右翼党派执政的马德里更进步、更开放、更“欧洲”的身份。


但时间也在提醒人们,所有信仰,若不能自省,不讲常识,终将被时间本身修正。


当天,我们还去了一家企业参访,这家叫梅尔卡巴纳(Mercabarna)的企业是巴塞罗那重要的大型批发市场之一。


ree

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企业对于员工时间的福利性规划,其中的一个概念“员工小时银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说员工可以把自己的休假时间存储起来,随时用来给自己放个假,企业必须给予支持。


ree

下午,我们来到了TUI的办公区,聆听了TUI关于【世界时间与政策之都提案(2026)】(Proposal for World Capital of Time a Policies 2026)的未来规划,聆听了玛尔塔(Marta)博士以及她的同事们充满激情的对未来憧憬。


ree
ree

离开TUI大楼时,行走在巴塞罗那的创新创业区,又遇见了那幢高高耸立的“大玉米”,天色虽微暗,楼身上却洋溢着止不住的流光溢彩。


ree

我就在想,也许我们这一代人正在见证一个历史的新拐点,一个本由善意出发、却因理想过度而必须被反思的时代,一个人文战胜宗教却又因人文泛滥而必须回归常识信仰的时代。


平等当然重要,包容当然必要,多元也当然重要,但真正的文明,不是用更多的口号去覆盖差异,而是允许差异自然存在,社会不该以一种新的正确去取代旧的不公。


等候地铁的时候,谷歌地图上弹出了短信息,要罢工了,班次减少,请注意!


ree

关于“时间”,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关于劳动,我们更不陌生。关于劳动才会赚钱,我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常识。我们觉得政府和社会要讲公平、讲正义,但要符合常识,乌托邦在全世界的实验早已经证明是失败的,难道我们还要再走一遍吗?


回答一切关于DEI的问题,就是“谁来创造财富呢?”


【今天是【我在TUW2025】(四),今天续完】


张家卫西班牙百日散记(2025.10.16,第41天)

留言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 微信公众号
  • Facebook
  • YouTube

©2020 by 小众行为学研究基金张家卫工作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