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人都在说谎

原创:张家卫

《人人都在说谎》读书笔记





赛斯.以撒.斯蒂芬斯-戴维多维茨(Seth Isaac Stephens-Davidowitz),看这个好长的名字,我的第一个念想是以色列人,因为Isaac(以撒)是《旧约圣经-创世纪》中的人物,是亚伯拉罕的儿子。第二个念想就是那个著名的希腊神话故事—斯芬克斯之谜(Riddle of Sphinx)》。其实名字本身毫无关联,是我从并不标准的发音中联想来的。



赛斯1982 年出生于美国,果然是一个以色列家庭。他的头衔是数据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作家。他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曾在谷歌担任数据分析师,还在沃顿商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客座讲师。


他因为2017年撰写并出版了一本《Everybody Lies》的书而声名大噪,成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还被【PBS NewsHour】和【经济学人】评为年度最佳书籍。


中文版本是2018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书名是《人人都在说谎-赤裸裸的数据真相》全书14多万字,阅读时间半天就够了。


TWG Tea Club 读书会第86期推荐阅读的图书,正是赛斯以及他的《人人都在说谎》。




一、赛斯正在忙活的事儿


我查阅了赛斯本人的活动轨迹。实事求是的说,得益于他的爱好以及他在谷歌担任数据分析师的履历。借助于《人人都在说谎》这本网红书,八零后的他现在是一名自由职业者。


我查阅了他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专栏,内容主要来自他的图书文字以及与之相关的时事思考。比如:《谷歌搜索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出现的Covid-19爆发》(2020.4.5)、《你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善于接吻,但你更擅长跳舞》(2020.4.6)。但是,这之后就在没有更新了。


我查了下他的推特, 4月27日,连发两推,意思是说“他原来根据谷歌搜索而判定眼睛疼痛是感染Covid-19的一个信号,近日正在被有关印度发生的病例研究所确认”。他的最新更新时间是5月4日,推荐了一本新书,书名是《从你所在的地方到你想到地方去的科学方法》(The Science of Getting from Where You Are to Where You Want to Be)。




二、人为什么要说谎?


人们常常说谎,对自己说谎,也对别人说谎。


提起特朗普的2016年当选,赛斯写道:“数据显示,民众内心有着卑鄙险恶、提心吊胆而又迅速蔓延的愤怒情绪,亟待某位候选人代为表达。”



我不大同意赛斯的用词,但我确实认为这是美国民众的真实内心表达,那就是对美国的昨天非常不满。至于今天,表面上看愤怒已经舒缓了,但是,特朗普似乎仍在酝酿着卷土重来。


为什么人们要撒谎呢?赛斯选取了密歇根大学名誉研究教授、世界一流的社会期许误差专家罗杰·图朗若(Roger Tourangeau)的解释说:人们总是喜欢“善意的谎言”这一弱点是导致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大约有1/3的时间人们都会说谎,” 这位教授说道,“这些习惯延续到了调查中。”


那么,动物会撒谎吗?回答是:当然!


新华网曾经引用了西班牙《国家报》曾经发表过的一篇文章说,蝴蝶、青蛙和其他动物也会说谎。


如果你经过一个池塘,听到蛙声一片,那你可得听仔细,因为其中可能有一些青蛙是在滥竽充数。雄性青蛙通过叫声来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强壮,体型越大的青蛙,叫声就越低沉。一只强壮的雄性青蛙发出的叫声足以威慑其他的雄性同类,让它们不要侵犯自己的领地。


尽管大部分青蛙都是诚实的,但有一些却是在装模作样。一些体型较小的雄性青蛙会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造成自己体型强壮的假象,借此吓退那些本来可以战胜它们的同类。


青蛙只是各种会“说谎”的动物之一。根据记载,从鸟类、甲壳类动物到灵长类动物,当然也包括人类,都有欺骗行为。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学家、著有《动物沟通的进化》一书的斯蒂芬·诺维茨基指出:“人类之间的沟通充满了欺骗,只需读一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就能看出这一点。”


欺骗不是一件好事,欺骗会破坏动物之间的信任,更会让人类之间伤心,那么,动物以及人为什么还要撒谎呢?



科学家们用一些研究回答了这一问题,我觉得可以参考。因为,赛斯用大数据说明了人人都在撒谎这一事实,但是并没有解决方案,或者根本就不会有解决方案,我就想着撒谎或许是一种天性,或者说是人类(包括动物)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生存法则。


1,进化的需要


以青蛙为例,为什么青蛙仍然相信低沉的蛙鸣声就意味着青蛙的体型巨大?一项最新的研究给出了部分答案,即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更偏向于真相和谎言的混合体,尤其是当一个动物面对一群动物时最为明显。根据“听众”不同,态度诚实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做法。美国科内尔大学生物学家斯蒂芬·埃尔纳指出:“我认为这也许可以帮助解开动物之间乃至人类之间沟通进化过程中的许多谜团。”


2,诚实的代价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生物学家阿莫兹·扎哈维提出了一个有关诚实占上风的理论,他认为只有当撒谎的“成本”相对较高时,诚实才会占上风。根据这个理论,扎哈维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该理论。


3,安全的需要

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乔纳森·罗威尔博士就动物信号建立了一个模型,用来解释为何动物界的欺骗行为如此普遍。比如,当雄性青蛙发出低沉的警告声的时候,其他青蛙必须进行判断,它们或者听从警告后退,或者忽略警告发出袭击。但是袭击必然带有风险性,因为有可能发出警告的青蛙并没有在弄虚作假。罗威尔说:“很多时候,发出挑战的青蛙并不愿意冒险。” 换句话说,就是“多数动物并不愿意冒险。”


显而易见,与动物相比,人类说谎的概率大了去了!其原因也简单,那就是人类的进化水平较之动物更要大了去了!


说谎是文明进化的高级过程。如果人类不会说谎,那让我们想象一下世界的样子。


你的阴茎太小了,你的阴道有异味,如果男女之间果然用真话表达如此场景,想象一下“下一秒”的尴尬……



所以说,说谎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明进化的衍生物,我们要关注的是他(她)的动机,而非简单的撒谎手法。那么,动机又从何而来,我以为除了所谓宗教和法律之外,那就是文明的另外一个词汇—道德。


赛斯在书的最后说:“了解我们潜意识里的偏见也是有用的。例如,我们可能都会因此而懂得如何用心使小女孩们感到快乐,而且表现得不那么在意她们的外表。谷歌搜索数据和互联网上的其他真相,让我们可以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眼光去审视人类心灵最黑暗的角落。我承认有时候这的确很难面对,但它也赋予我们力量,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对抗黑暗。”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了解了真相之后,学会说谎!


三、赛斯的大数据真相


赛斯写道:“数据科学家的目标是了解世界。一旦发现了反直觉性的结果,我们就可以运用更多的数据科学知识来解释为什么世界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


“经济学家及其他社会科学家一直在搜寻新的数据源,毫不客气地说,我确信谷歌搜索数据绝对是有史以来搜集到的人类心理数据集中最出色的一个!”


“本书是关于大数据的,但强调最多的是谷歌搜索,我认为它揭示了一个隐秘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我们自以为看到的世界截然不同。”


“1998年,谷歌出现了,其搜索结果无疑比所有竞争对手都更准确。”


“与谷歌一样,所有人都试图使用数据来了解世界。大数据革命并不在于数据的量,而在于数据的质量。”


赛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为什么大数据,尤其是搜索数据,能作为颠覆传统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创新研究方法:


1. 数据的独特性——新型数据

2. 数据的真实性——可靠

3. 数据的样本量大——放大人群子集

4. 数据用于研究因果关系——因果试验



真相一:


“市场对报纸倾向的决定作用要比报纸所有者大得多。”


“这项研究深刻影响了人们对新闻媒体的看法。很多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美国新闻业由富人或致力于影响大众的企业控制着,以此让大众接纳他们的政治观点。然而,根茨科和夏皮罗的研究表明,这并不是报纸所有者的主要动机。相反,美国报纸的所有者主要是为大众提供他们想要的报道,如此他本人就可以越来越富有了。”


这一结果确实令我也大跌眼镜。我在书眉留言道:美国或许有这样的现象,但也仅仅是现象而已。尽管对这一研究结果我依然保持质疑,但是如果你选择相信数据,那么,或许可以平衡一下你对新闻业老板的不满和愤怒。


我想起了一句话“绝不允许吃党的饭砸党的锅”。因此,党的媒体应该不在赛斯大数据统计的结果之内。


真相二:


根茨科和夏皮罗发现各家报纸整体偏左。一般的报纸在词汇的使用上更接近民主党国会议员而不是共和党国会议员的风格。


应了报纸读者的需求。平均而言,报纸的读者有点儿左倾(这一点他们有数据为证)。因此,报纸一般会稍微左倾,为读者提供他们需要的观点。


这里没有阴谋,有的只是资本主义。


真相三:


谷歌搜索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让人们说出真相。即使你对自己说谎,谷歌也可能会知道真相。


“在选举前几天,你和邻居可能都说自己会开着车去投票站投票,但是,如果你们都没有搜索任何关于投票方式或投票地点的信息,那么数据科学家(比如我)就能预测你所在地区的投票率实际上会很低。”


“同样,也许你不会对自己承认自己有抑郁倾向,但只要你用谷歌搜索了一下“哭起来没完”和“起床困难”,你就会在某个地区抑郁相关的搜索中出现。”


可怕不?如果数据被商人利用,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数据如果被试图操控你的人或者政府控制,那么所有的反对,哪怕是思想,就可被视为谋反的证据。


世界巨富索罗斯在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曾经警告:“专制政权若垄断信息技术,那么就会让专制政权在本质上比开放社会更具优势。 ” 中国外交部反击 “一派胡言!”


赛斯写道:“授权政府的危险!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就追究个人的责任。首先,这似乎是对隐私的侵犯。无论是拥有数千或数十万人搜索数据的政府,还是拥有个人搜索数据的警察部门,在他们面前都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道德鸿沟。比如搜查某人的住所,在其面前就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道德鸿沟。”


事实上,专制政府会以人民的名义来行使全部的侵犯,道德是用来约束人民的。


真相四:


“大数据的一项功能是:某些在线资源可以让人们承认他们在其他地方不会承认的事。这些资源就是数字吐真剂。”


“谷歌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可以直接搜索信息的信息源。有时候我们把未经思考的想法输入谷歌,并没有指望它能提供什么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搜索窗口的作用便无异于一间忏悔室。”


忏悔室又名告解室,是天主教信仰中七件圣事之一。阅读到“忏悔室”一词,我禁不住打了一个激灵。


谷歌搜索中的忏悔室,目前的“牧师”是由谷歌的数据分析师担任,他们的主要目的为的是赚钱,百姓对它的愤慨可以用法律作为牢笼,用道德作为它的紧箍咒。如果他有不轨,那就用道德经念它。但是,如果这牧师改由政府直接担任,那就一定是政教合一的黑暗。而且,百姓将再也无处可逃。



时至今日,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严格意义上的政教合一国家只有梵蒂冈与伊朗。


如果说,仅仅0.44平方公里和不到1000人口的梵蒂冈仅仅是掌管全世界10亿天主教徒的荣誉国家。那么,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伊朗。如果我们还崇拜伊朗,试图论证它是最好的国家模式,甚至认为塔利班也是一个应该赋予合法政权的组织,那么,解决方案的数据或许只能到谷歌去问了,谷歌也许会有真相。


真相五:


互联网实际上将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人汇聚到一起。


“大多数人都认为,现如今互联网正使美国人之间日渐疏离,导致大部分人藏匿在网站里,在网上寻找和他们‘志同道合’的人。”


但是,这个标准观点有一个问题:数据显示它根本就是错的。


根据根茨科和夏皮罗的研究,在美国,访问同一新闻网站的两个人持相反政治观点的概率约为45%。换句话说,相比完全隔离,互联网更接近使双方实现完美交集。自由派和保守派每时每刻都会在互联网上“相遇”。


换句话说,相比在线下,你更有可能在线上遇到持相反观点的人。


真相六:


“新的大数据来源能否成功预测股票的走势呢?答案很简单:不能。”


真相七:


“在脸谱网上,我们展示的是有教养的自我,而不是真实的自我。” 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也一样。


真相八:


“一般来说,数字吐真剂会告诉我们,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


我倒觉得,网络也是一个垃圾桶,人类的阴暗心理是与生俱来的。通过网络倾诉或者窥探的方法将其释放,并不能简单的依此证明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


世界本来就是糟糕的,人类也总是暗藏着黑暗的心理,但“爱”也是人类最本质的天性,再幸而有包括上帝在内那么多美好的包装,才让世界呈现出美好的样子。


懂得了“世界并非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真相,我们至少可以获得安慰,知道我们并不孤单,缺乏自信或手足无措的绝对不止我们一个人。



真相九:


“情况越是与自己无关,人们越诚实。”


因此,想要得到真实的答案,电话调查比现场调查好,互联网调查比电话调查好。人们独自一人时比和他人在一起时会坦诚许多。


电影《私人定制》里有这么一段:

一个记者问葛优:“如果你有一百万,你可以捐出来做慈善吗?”

葛优回答:“可以!”

记者又问:“如果你有一千万,你愿意捐吗?”

葛优回答:“我愿意。”

记者问:“如果你有1亿呢,你愿意捐吗?”

葛优回答:“别说一个亿,十个亿我都愿意捐。”

记者问:“如果你有一辆车,你愿意捐吗?”

葛优回答:“我不愿意。”

记者疑惑道:“十亿你都捐了,为什么不舍得捐一部车?”

葛优答道:“因为我真的有一辆车……”


真相十:


“教授和研究生的子女往往很聪明。”


赛斯在书中揭示的当然并不止上述的十个真相,而且我对上述的十个真相也存有一些质疑。


阅读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一直萦绕的两个问题是:


  1. 数据很重要,数据分析更重要,数据分析师也非常重要,但是人类的决策往往并不完全依据数据而行,我相信永远不会。或者说,不会随数据而行的人要么是成功的10%,要不就是失败的那10%。因为数据的一定是大众的,而大众的最关键特质就是安全,不会有大失败,也不会有大成功。

  2.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自己获得或者阅读数据,尽量听取中立数据分析师的报告,尽量听取不同观点数据分析师的观点,选择尽量中立的数据而相信它,然后加入自己最直接、最坚定的感性,逆选择它。另外一种做法,就是保持稀里糊涂的惯性,按照自己的行为做事。


我倾向于了解数据,但是仅仅把它作为增强个人判断能力的一种变量因数,作为自证预言的修正指标。以不悖人性的人生态度,努力平衡好感性和理性的双面人角色。


理性是谎言,感性不会说谎。


赛斯也说“大数据的革新将会带来一场革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数据解决一切问题。大数据无法消除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出来的认识这个世界的所有方法,它们互为补足。”


“脸谱网的数据团队看起来可能和你猜想的不一样。脸谱网雇用社会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正是为了找到数字错过的东西。”


“数据集并非互联网为当代人提供的了解世界的唯一一种工具。我很快就意识到还有其他数据金矿可挖。不仅如此,我还采访了许多人,如学术界人士、新闻工作者和企业家等,他们也在探索这一新领域。”


“当我们放大数据时,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关键点凸显出来:世界是复杂的。我们今天的行为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其中大部分影响都是无意使然的。思想的传播过程好似病毒蔓延——有时候很慢,有时候却又飞快。”


“人们对各种诱因和动机做出的回应行为通常是无法预知的。”


阅读到书的尾篇时候,我似乎找到了结论,那就是:我们要继续以说谎的自然状态去对待世界。我们需要做的,一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或者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永无止境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否则,我们自己就会的变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而非自己。


我的结论刚刚有形,赛斯就用一个“真相”佐证了我的结论: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尽管念一所好学校确实重要,然而顶尖的学校其实并不会为你带来很多东西。”


“这个世界让我们看到有更多哈佛大学学子成为成功人士,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学生较少获得同等的成功,因此我们认为在哈佛大学学习有更大的优势。”


“说谎并不完全就是可耻的行为,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说谎的世界。比如,哪个学校会更好,更成功?事实上,数据的结论并不是这样。但世界选择的结论就是这样,其实是他们都在撒谎。”


“人们之所以(对朋友、对调查、对自己)都说谎,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好一些。”


四、斯芬克斯的秘密


在希腊神话中,赫拉派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宙斯所传授的谜语问他们,猜不中者就会被它吃掉。



这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


俄狄浦斯猜中了正确答案,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愧万分,跳崖而死。


斯芬克斯的秘密是“恐惧和诱惑”,即“现实社会” 。若有谁能将它解开,斯芬克斯就会死在谁的脚下;否则,谁就会死在“斯芬克斯”的脚下!


我曾经在多伦多百日散记后全球化的中国设想中专门提到这副画,我写道: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藏着一幅法国画家古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早期创作的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的布面油画。莫罗笔下的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的形象,已经超越了神话本身的故事。靓丽的画面中:这一对厮缠一处的人儿既像是一对情侣又像是两个仇敌。



斯芬克斯谜语的为什么是呢?俄狄浦斯说:人在婴幼儿时期爬行,长大后站起来行走,老年时要柱着拐棍才会蹒跚前行。


斯芬克斯并非是一个完全负面的神话人物,她的谜底恰恰说的就是她自己——“人”的化身!


赛斯写道:“说谎并不完全就是可耻的行为,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说谎的世界。









191 次查看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