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要恋爱的龙达(第58天)
- 张家卫

- 11月8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终于要启程去传说中的悬崖小镇—龙达了。
一凡说龙达那地方就是被网上炒热的,再就是被海明威的书写热的,事实上……他欲言又止,说“还是您自己去看了之后再说吧。”
对龙达的向往确实是因为海明威,不知怎得,对海明威一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惺惺相惜,我的书房里唯一挂着的外人的照片,就是海明威与他的四任夫人。

海明威在他的小说《死在午后》中写道:
“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整个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没有成功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分道扬镳、另觅新欢好了。”
一、
带着这些浪漫的想象,在美丽的山间高速上与摩托车手们一起奔跑,突然有一种要去马拉加最浪漫的城市马贝拉(Marbella)去坐会的冲动。

马拉加像地中海上的一颗明珠,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世外桃源”之一,欧洲王室、好莱坞巨星、顶级富豪是这里最常见的度假人群,据说饱受阴天之苦的英国人最喜欢来这里,让这里的太阳晒掉他们身上的阴郁。
马贝拉就是马拉加度假人群中的富人区。

说去就去,拐了个弯,多走了半个时辰的路,马贝拉的名字看到了。
把车子停下来,踩了踩马贝拉的路,拍了张照片,吃了一支齁甜齁甜的马贝拉冰棒。

二、
车子驶过飘扬着巨大西班牙国旗的大道,就要上山了,山间的白色小镇让我误以为到了龙达,可看GPS的地图,还要再爬一段山路。

盘旋山路的路况不错,可七拐八拐,50公里的路程,也跑了有一个多小时。
就寻思,这海明威当年是怎么进山的,又是怎么到的龙达,难道那时候就有汽车了吗?如果是骑马前往,那可够遭罪的了。
仔细想了想,又觉得是想多了,1930年代的西班牙,早就有汽车了,而且不仅有进口车,而且还会自己造汽车。去查了下,那时候的西班牙自有品牌有伊利萨尔(Ebro)。

刚驶入龙达的时候,还真像一凡说得,感觉有些失望,太普通了,甚至与之前的那些小镇相比,都觉得有些逊色。
就寻思这龙达不是说是建在悬崖之上吗?怎么觉得像是在下山,可看了看路牌,标识为“Ronda”(龙达)的字样确实是变得越来越密集了。

幸而之前预定的住处选择了龙达的老城中心,攻略上建议自驾者最好住在城外,理由是好停车,而且酒店的选择多,也便宜些。事实上,能住老城中心是最好的,更何况仅一晚的住宿,本身就是对龙达最好的体验,如果仅仅是来此打卡拍照,那就另说了。
果然,绕着像是小山村一样的街道缓缓向上行驶,快到顶部的时候,一座白色小城的轮廓出现了。
再往前开,五光十色的游人出现了,一座凌空而起的小桥首先映入眼帘。

路边雪白墙上的贴瓷壁画前,游人们正在忙不迭地拍照留念。
GPS导航的终点到了,通过网站盲定的小酒店竟然就在小桥的边上,就在贴瓷壁画的边上,立在比小桥还要高的岩石坡上,高高的门口平台上坐着正在品尝龙达葡萄酒的客人们。

这是一幢美轮美奂的白色房子,官网上介绍说只有12个房间,即使是早餐,也一概不对外提供服务。
这是临时找到的住处,只因为相信了海明威的名号,因为他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曾写到龙达的美和悲壮,据说海明威的最后一个生日就是在龙达度过的。
可ChatGpt说不能确定海明威是否真的住过这幢房子,但是小酒店里确实有海明威的书。直觉告诉我,敢叫海明威名号的地方,他就一定在这里住过或者有直接的关联,我的直觉对了。

龙达属于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同属于马拉加海岸所在的马拉加省,最大的特色就是这条叫做瓜达莱温的河,因为它把这座坐落在海拔750米上的龙达一分为二。
然后,又硬生生地愚公移山,在龙达的上方凿出了一条100多米深的龙达峡谷(Tajo de Ronda),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景色。

不用多言了,这地方的古老一定不会比前面去过的那些小城年轻。果然,凯尔特人、腓尼基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这片土地上居住,而且这里是当年土匪们最喜欢的宝地,因为这里的地势绝对的是易守难攻啊。
顾名思义,带着伊斯兰怀旧气息和中世纪布局的旧街区就是老城了,位于小桥的南边,而较为现代些的新城区位于小桥的北边,不过,所谓现代,也是从16世纪开建的,至今也是400来年了。

对,先前看到的不起眼龙达说的就是北边,但是靠近小桥的北边与南边就融为一体啦,比如我住的这幢叫做海明威宫(Hotel Palacio de Hemingway)的小酒店,就在小桥的北面。
说起这座赫赫有名的小桥,它的正式名字叫“新桥”,可为什么叫“新桥”呢?难道还有一座老桥吗?
刚才说了,随着北边新城的建设越来越有规模,被深达百米峡谷分开的两边城区的往来就特不方便,百姓们必须绕行很远才能往来。
为了把两边连接起来,政府决定修一条跨越峡谷的桥。

1735年的时候修成了一座小桥,可质量或许太差,或许没跟上帝说好话,几年后竟然塌了,这就是所谓的“老桥“。
桥还是要修的,于是重新设计、加固,从1751年开始干,这一次竟然干了42年才完工,简直了,工程再不易,这效率妥妥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虽然叫新桥(Puente Nuevo),距今也有270多年的历史了。
龙达确实是一个打卡拍照的好地方,很出片。
可是一般的游人都是大巴车上午运过来,逛游完下午再上车去往别处,因为游人集中,镜头里当然是人头攒动,心情自然会大打折扣。

如果想恋爱的人心态不稳,争吵两句,或许真会拜拜。因为,有多美的期待就会有多大的失望。
黄昏的时候,街上的游人已经很少了。
走出去逛逛,老城的风情还是很伊斯兰化,圆形的斗牛场规模不大,说起来可是名声不小,门口站着的两位斗牛士雕塑,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拍照,挺帅的。

至于这俩人是谁?先卖个关子,以后再聊。
事实上,过了小教堂,就是老城区的居民区了,立刻就没了那些味道。事实上,西班牙是这样,世界上的好多地方都是这样,游人逛的都是老城,新城就是大差不差了。

太阳余晖照耀下的龙达以及远处的山脉、田野,镜头感还是很强,我没有太多的激动,倒是把曾经看过的日出或者日落,慢慢悠悠地在脑袋里过了一遍。

印象最深的是泰山的日出,人挤人。圣托里尼岛的日落,我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墙上,因为看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最静心的要数萨省天鹅农场的日出日落,只有我一人,还有院子里海棠果树上成群飞起飞落的那些大个儿的麻雀。耶路撒冷的日落也好,有神性。
今晚的龙达有风,夜幕完全黑透的时候,寻了峡谷半腰上的这家餐馆,坐了进去。披上了人家递过来的毛毯,像是隐修去了一个山洞,虽然很冷,却是一种美的意境。

这家餐馆的拿手菜是炖牛尾,写马德里斗牛的那次说了,斗牛场周边的餐馆都会有这道名菜,这回补上。
注意到短短“新桥”的中间拱柱上,有一个小小的拱形门,这是做啥用的呢?询问服务员,说了半天才明白,这里曾经被用来做监狱,关押犯人!

龙达这地儿产酒,葡萄园不多,但是有,基本上都是私人的小酒庄。
下榻的小酒店,入住的时候就问清楚了海明威的事儿。
前台的大姐说,这栋房子原来是龙达当地有名的诗人克洛泰( Pedro Pérez Clotet,1902—1966 )的住所 。去查了查,这位克罗泰的名气可不小,还担任过龙达的市长,在当地的名气要比海明威大。
同时代的海明威与同样热爱文学的他是好朋友,海明威只要来到龙达,就是住在这里。前台大姐还特意指了指关着门的长桌餐厅说,这是原来的书房,他们当时最常说话的地方就在这里。

也许是龙达的海明威气氛太浓,很早就醒了睡不着,于是起身来到房外。
住的是二楼,这里有一张小圆桌,两把藤椅,桌子上放着海明威的书,就坐了下来,读书、写字,一直到了天明。

三、
晨曦中的龙达,有些浪漫的情绪,如同这面白墙上的龙达全景彩釉贴瓷画,对,这面白墙的名字就叫“浪漫旅行者墙”(Mural de los Viajeros Románticos),说是为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旅行者”们致敬,墙顶上写着呢:

龙达献给浪漫主义旅行者们(RONDA A LOS VIAJEROS ROMÁNTICOS)
说起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我们熟悉的名字应该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海明威和克罗泰应该也算吧。
仔细端详了会这面壁画,两侧和下方应该是一些知名的旅行者曾经写下的对龙达的赞美,没有发现刚才说的那些代表人物的名字,不过,有几个人物也是大名鼎鼎了。

有写过《西班牙旅行者手册》(A Handbook for Travellers in Spain)的英国人福特( Richard Ford),有之前【散记】提到过的《卡门》作者、法国人梅里美( Prosper Mérimée)和写过《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Tales of the Alhambra)的美国人华盛顿.欧文,对,这个美国的华盛顿·欧文,他的故事很神奇,待我写到格拉纳达的时候再好好聊聊他。
看看这一句“龙达是一座悬在天地之间的梦幻之城。”(Ronda is a dream city hanging in the air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是德国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写的。

他1912年旅居西班牙时,曾在龙达住过不少时日,在给友人的信中形容龙达是一座“漂浮在天空之中的城市”,被深邃峡谷分隔的老城区与新城区如同梦境与现实的分界。
写的确实比我写的要浪漫。

左边的这位穿传统裙装的女子和右边的这位戴宽帽、披斗篷的男子,是安达卢西亚地区的传统服饰的人物造型,觉得那时候的人过的好像比现在的人要浪漫似的。
海明威的小酒店里有书,翻了翻,记载着龙达3000年的历史,对,还记得我前些天写过的凯尔特人的歌《海岸还记得我》吗?龙达最早的居民就是凯尔特-伊比利亚人(Celtiberians),他们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就来到这里,建立了一个名为Arunda 的定居点,知道为什么现在的龙达叫“Ronda”了吧。

另外,还是要记住一个年份,1485年,天主教双王攻占了龙达,收复了这里。
写到这里,我要再重复一下前面记的:按照顺序,加的斯是1242年、塞维利亚是1248年,塔里法是1292年,先后被卡斯蒂利亚王国收复。而1485年,龙达被天主教双王收复,双王之一的伊莎贝拉一世就是卡斯蒂利亚的国王,但另一位是阿拉贡王国的费尔南多二世。

为什么要努力地记住这个时间线,我要循着这条线看看从公元711年始,一直到格拉纳达1492年被天主教双王攻克,这统治了西班牙近800年的阿拉伯人,为什么除了些许建筑遗迹,后来会消失的就像是一阵风吹过了这里而已呢?
离开海明威小酒店的时候,认真地在住客留言簿上写下了三行字: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地方,是一个海明威曾经住过的地方,是海明威的好朋友、龙达诗人的家,我要把最好的祝福留给你。”

一凡说,看来还是会写文字的人才会感受到龙达的独特韵味。我说,应该是有心情的人才会感受到龙达的独特韵味。
四、
如果说龙达是建在悬崖之上,那么悬崖之下就一定还有人家。
是的,你会记住这个长长的名字吗?——赛特尼尔.德.拉博德加斯 (Setenil de las Bodegas)。

这个叫赛特尼尔小镇的房子就是建在悬崖下方,建在巨石之下,一片白色,与龙达相比,就像是天上的房子下了凡,形成了一片独特的“岩下白色小镇”景观,非常特别。

自驾的好处就是这样,距离悬崖下的赛特尼尔有20分钟的车程,一脚油门就去了。
因为是路过,也因为欣赏小镇的最美风景还是要爬到山上去,就没有进去小镇,而是将车子一直开到了小镇的最高处,望下去,漂亮吗?

看到小镇旁边的那一片片橄榄树了吗?禁不住地让我想起了耶路撒冷的橄榄树,想起了一粒老师带我去一户当地人家帮助摘橄榄的场景了。
可惜的是,后来得知,这些橄榄树的主人、英国裔的女主人,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自杀了。
将车子开去了橄榄林,简直是漫山遍野,把车子停下来,撒了会欢儿,臭美地自拍了一张照片。

【《西班牙的南部之旅》(七),明天续(八)】
张家卫西班牙百日散记(2025.11.2,第58天)






留言